
暢交通 保供電 護舌尖
隨著十五運會開幕的臨近,廣州市各項籌備工作進入最后沖刺攻堅階段。10月2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全運年看廣州”系列發布會——廣州賽區城市綜合服務保障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城市綜合服務保障方面的相關亮點和舉措。
圍繞“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辦賽目標,廣州從各個方面落實落細賽事服務保障要求,高標準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工作,以嶄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即將到來的體育盛會。
交通出行 提升地面公交服務能力
全運保障,交通先行。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一級調研員(市管),市執委會接待部、綜合保障部副部長朱光表示,今年以來,廣州已新開通地鐵10號線、12號線東段及西段、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以及廣州東環城際、琶蓮城際等6條、7段軌道交通線路,廣園快速路完成升級改造,五山立交、下塘西立交已通車。10月30日,白云機場T3航站樓啟用。機場第二高速公路也通車在即,廣州東部前往白云機場的時長將大幅縮短。
為確保重點涉賽場所交通保障安全順暢,市交通運輸部門精細規劃交通流線、精準調度指揮,針對“一場三站”、接待酒店、場館等點位,精準規劃了賽事保障“大流線”,涉及213條線路,約1300公里,并詳細規劃了30個場館、23個酒店內部交通組織“小流線”,并打造了智慧調度系統,通過智能任務分發、道路狀況預警、車輛定位數據共享等方式,確?!败嚵骺梢?、風險可判、調度可及”。
為保障開幕式演練及疏運任務,朱光介紹了地鐵方面的停運安排計劃。11月1日演練當天12時至運營結束、11月9日開幕式全天,地鐵4號線黃村站、21號線天河公園至蘇元站區段停止對外服務。此外,開幕式當天4號線車陂站22時前停止對外服務。為保障市民出行,在地鐵部分區段停運期間,將開行2條地鐵接駁專線,并加密天河區、黃埔區科學城區域常規公交發班班次,提升地面公交服務能力。
為配合賽會期間廣州臨時交通管理措施實施,將對限行區域的地鐵公交加大運輸供給。其中,地鐵方面,線路行車間隔縮短至2—5分鐘,并視客流情況增加備用車;公交方面,在天河、海珠、越秀、荔灣等限行區域,增加約15%的公交發班班次。
城市環境 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賽事
“辦賽事就是辦城市”。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市管)、市執委會綜合保障部常務副部長鄭則文表示,按照綠色辦賽理念,市生態環境局緊扣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綠色行動計劃,制定了生態環境保障“1+12”工作體系,扎實推進“美麗全運”實施方案。
全力提升空氣環境質量。廣州統籌推進七大攻堅行動與三個支撐工作,成立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委員會,精準實施污染總量減排,開展“三個一輪次”行動,持續加強污染治理與監管;創新協商減排機制,推動200多家企業制定減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基礎排放水平。今年1—9月,全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比例91.9%,PM2.5平均濃度20微克/立方米;10月以來,全市環境空氣達標天數比例提升至92.3%,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17.8微克/立方米。
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廣州構建“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和賽事保障三級聯絡制度,優化全方位、多層次的水質監測方案,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獻策指導,全力保障水環境質量。如對涉水項目場館和運動員駐地周邊水體開展污染源排查溯源,對水質不夠穩定的水體調配微型水站,開展加密監測,動態把握實時水質情況。今年1—9月,20個國考、省考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優良;10月以來,李溪壩國考斷面水質為Ⅱ類,全運會34個省控水體全部達標,激流回旋賽場、國際劃船中心等2個涉水項目場館水質穩定在Ⅱ類至Ⅲ類,符合水質保障要求。
強化噪聲污染治理。廣州制定全運會聲環境質量保障“1+5”方案,即1個總體方案和5個對聲環境要求較高的賽事場館的專項保障方案。圍繞比賽場館、接待酒店聲環境狀況,排查周邊工業、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噪聲4類聲源情況,梳理源清單并有效管控。今年1—9月,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為89.7%,10月以來,提升至95.9%。
推進實現美麗全運。廣州將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運營等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賽事各領域、各環節和全過程。全國首個零碳改造建筑、首個近零碳大型體育場改造項目將投入賽事。
供電保障 啟動最高標準特級保供電
十五運會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綜合性體育盛會,圍繞保供電要求高、周期長、范圍廣等挑戰,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副總經理、市執委會開幕式指揮部電力保障團隊執行副主任劉智勇表示,廣州周密部署、精心籌備,全力以赴做好電力保障工作。
聚全網之力,筑牢保電根基。南方電網公司作出“全網保廣東、廣東保核心、內地保港澳、各地保平安”的總體部署,依托“西電東送”大通道,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充足的清潔能源。目前,大灣區供電可靠性已達到世界主要灣區先進水平。同時,調撥業務骨干跨域馳援廣州賽區保供電,預計高峰時期單日投入巡視和值守人員將超過7000人。
突出數智綠色,提升城市品質。廣州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不斷提升供電可靠性和綠色低碳水平。運維更“數字”,完成438座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推進超30萬臺輸變配智能終端設備應用,建成國內領先的超大城市數字電網,實現全景感知、全域數字透明;保電更“智能”,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巡檢體系,100多項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在保電一線;用能更“綠色”,實現所有25個賽事場館100%綠電供應,自建710座綠電充電站和28座高品質綜合能源示范站,全方位支撐綠色賽事舉辦。
食品安全 做好總倉食材安全保障
以美食為媒,讓世界品味廣州。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蘇學標表示,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從源頭到餐桌,從排查風險隱患到全過程監管,全力為賽事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環境。
強化源頭嚴防,做好廣州區域總倉食材安全保障。廣州組建了食品安全監管保障、總倉服務商運行、總倉食品安全專家三大團隊,落實日常巡查、值班會商和應急處置三大工作機制,對供應廣州、佛山、陽江、湛江、肇慶、清遠、梅州、云浮,以及香港、澳門特區等10個賽區運動員食用的六大類食材,實行“全周期、全鏈條、全閉環”管理。截至10月28日,總倉已采購驗收近3000批次食材,按要求嚴格落實“批批檢測”,已核驗出倉600余噸。
強化閉環嚴控,做好餐飲食品安全保障。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協同專業技術機構,對接待酒店、比賽場館、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實行食品安全駐點監管,強化食材查驗、貯存管理、加工制作、留樣管理等全流程閉環監管,確保每一批食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安全可控。截至10月28日,已保障運動員和技術官員就餐8.6萬人次、運動員場館工作人員餐食超13萬份。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加強全市社會面食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市民群眾、來穗賓客安心暢享廣州美食。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