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位于廣州市越秀南東園橫路1號。始建于清末,原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東園花園別墅,占地2.5萬平方米。1925年,為抗議帝國主義制造的上?!拔遑K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罷工工人在此建立了省港罷工委員會,作為罷工運動的指揮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及其他群眾代表舉行反帝游行、講演,英租界巡捕開槍鎮壓,釀成死傷數十人的五卅慘案。次日晚,中共廣東區委召開黨團員大會,報告了廣東的時局及五冊慘案的經過,決定與共青團廣州地委聯合成立一個臨時委員會,發動群眾,支援上海工人反帝斗爭,并聯絡中華全國總工會、廣州工人代表會、廣東省農民協會、廣州商民協會、廣州市學聯會、青年軍人聯合會等6個團體,發起于6月2日舉行示威大游行,聲援上海工人階級的反帝斗爭。6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團體召開大會,成立了“工農商學援助上海被難同胞聯合會”,并一致通過了6月2日舉行示威游行的決定。
6月2日,廣州各界群眾近萬人在文明路廣東大學操場舉行“援助滬案示威大會”,中共黨員黃學增主持大會,羅亦農代表中國共產黨發表演說。會后舉行示威游行。
6月8日,中共廣東區委派鄧中夏、孫云鵬以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的名義赴香港,與蘇兆征、何耀全等人密切配合,聯絡香港各工會領袖,策動罷工斗爭。共青團廣州地委也派藍裕業、周文雍等人到香港,發動香港學生組織聯合會,通電援助上海工人,并發出罷課返省宣言。之后,中共中央廣州臨時委員會指定由黃平、鄧中夏、楊殷、蘇兆征、楊匏安等5人組成黨團,作為中共廣東區委領導發動罷工斗爭的直接指揮機構。
在廣州,中共廣東區委指示林偉民、李森等人與廣州革命政府聯絡,解決香港罷工工人返省后的食宿安置等問題,同時委派馮菊坡、劉爾菘、施卜等人到沙面英法租界發動中國洋務工人罷工,并指定馮菊坡、劉爾崧、施卜、李森、林偉民、陳延年等6人組織黨團,以李森為書記,領導罷工斗爭。
6月19日,省港大罷工正式爆發。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香港10多萬工人首先舉行罷工。罷工工人發表宣言,擁護上海工商學聯合會提出的解決五卅慘案的17項條件,并向港英當局提出政治自由、勞工立法等6項要求,港英當局拒絕,罷工工人離港返穗。21日,廣州沙面洋務工人宣布罷工。23日,省港兩地罷工工人及廣州各界群眾集會和示威游行。當游行隊伍經過沙面對岸的沙基時,遭租界英法軍警開槍射擊,當場打死50多人, 打傷170多人,造成“沙基慘案”。中華全國總工會為了加強對罷工工人的領導,于26日成立省港罷工工人最高議事機關一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工人代表有800多人。根據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的決議,于7月3日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作為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蘇兆征為委員長,何耀全、曾子嚴為副委員長,李森、林偉民等10人為執行委員,汪精衛、廖仲愷、鄧中夏、黃平、楊匏安、胡漢民等人為顧問。罷工委員會下設干事局為辦事機構,李森任局長,中共廣東區委建立罷工委員會黨團,書記為鄧中夏。罷工斗爭的策略均由黨團開會研究,再由罷工委員會具體貫徹執行。廣東革命政府對罷工予以支持,宣布對香港實行封鎖。罷工委員會派出工人糾察隊到各??隈v防,斷絕省內各地與香港之間的交通,禁止對香港的各項供應,香港經濟活動陷于癱瘓,給英國在香港的統治以沉重的打擊。
省港罷工工人還積極參加東征、南討和支援北伐戰爭,成為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1926年10月,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革命中心轉移到長江流域。為適應新的革命形勢,中共廣東區委和省港罷工委員會決定停止封鎖香港,逐步結束罷工。省港大罷工堅持了 16個月,是世界工運史上最長時間的罷工斗爭,給英帝國主義沉重的打擊,對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推動革命形勢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1926年11月6日,帝國主義收買反動分子縱火焚毀東園,僅存一座門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舊址歸廣東省汽車公司和廣東省總工會使用。1962年6月,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在原地重建東院的主體建筑“紅樓”,建立省港罷工委員會紀念館,這里成為了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