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史學習教育
        胸懷大局強樞紐 居高聲遠聚英才
        • 聽全文
        • 2021-12-28 09:08:02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聚焦“國際化”

          歷史巨輪滾滾向前,廣州開放的大門從未關閉。“國際化”,作為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的熱議詞之一,講述著廣州的過去,更昭示了廣州的未來。

          如何鞏固提升廣州國際航運、國際航空、世界級鐵路樞紐地位?如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建國家級國際傳播創新基地?如何廣聚全球英才,建設好國際化人才特區?參加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多名市黨代表以及場外專家們暢談了他們的想法。

          現場

          樞紐連全球 港口“量變”到“質變”

          黨代表,市港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秀清

          千年大計,交通先行。未來廣州將建設“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連接全球,支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廣州港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重要樞紐,市黨代表,市港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秀清介紹,2020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36億噸,位居世界第四;集裝箱吞吐量2351萬標箱,位居世界第五;內貿集裝箱1445萬標箱、商品汽車運輸150萬輛、糧食運輸3455萬噸,均位居全國第一。

          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就要將港航業的發展從“量變”轉為“質變”,在做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強。在孫秀清看來,“強”表現在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先進5個方面。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

          他表示,廣州港將著力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以南沙港區為國際航運核心功能區,以多式聯運為重點,推進解決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建設深水碼頭泊位和疏港鐵路站場,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南沙港鐵路主體工程預計2022年正式投產運營,南沙港區將迎來專用的疏港鐵路通道。”他透露,未來泛珠三角地區的出口物資可以更為經濟、更為綠色低碳的鐵路方式運到南沙港區,再海運至全球其他港口,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國際進口商品可以依托南沙深水港和南沙自貿試驗區進入廣州,再通過南沙港鐵路轉運至我國內陸,有效降低進口商品物流成本,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

          打好“僑”字牌 建設新時代樞紐型僑都

          黨代表、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馮廣俊

          廣州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現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和歸僑、僑港澳眷屬40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何充分發揮廣府華僑華人聯系廣泛、融通中外的優勢作用,吸引更多華僑華人回到廣州來投資?

          市黨代表、十一屆市委委員,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兼市政府僑辦主任馮廣俊表示,報告提出,建設新時代樞紐型僑都,為廣州市下一步的僑務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7月,廣州華僑博物館試運行,這是全國首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設的華僑博物館,全方位展示廣府華僑華人的突出貢獻,成為了廣州弘揚華僑華人文化、傳承華僑華人精神、生動講述好中國故事廣州故事的一張國際交流新名片。”馮廣俊介紹道,“下一步,我們還將樹立廣府文化活動僑字品牌,拓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品牌,強化海外聯誼交流活動品牌,擦亮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活動品牌,開拓海外青年僑領涵養活動品牌。”

          以拓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品牌為例,“我們將抓住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重大機遇,依托增城僑夢苑、黃埔海歸小鎮等平臺載體,加大引智引才引資力度,加強海外聯誼交流和宣傳推介,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馮廣俊說。

          目光聚廣州 國際傳播能力不斷增強

          黨代表、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副書記 謝偉

          12月2日,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12月5日,“2021從都國際論壇”;12月11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不到半個月時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在廣州舉行的三場國際論壇(會議)發表視頻致辭或致賀信。

          當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世界也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廣州這扇“窗口”,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報告中“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建國家級國際傳播創新基地”這一部署引起了市黨代表們的熱烈反響。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南沙,我們正在謀劃建設會議中心。”市黨代表、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透露。

          大灣區科學論壇、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2021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南沙將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戰略融入廣州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程,講好“科學探索”“經濟形勢”“青年愿景”等“世界語言”。“我們以更好的場館建設,更大的空間,更好的平臺,更開放的心態,歡迎國內外朋友來到南沙。”

          也有黨代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廣州是大灣區文化中心之一。語言相通、文化相近,讓廣州擁有難以比擬的傳播優勢。明年將迎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周年和香港回歸25周年,廣州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建國家級國際傳播創新基地,非常契合中央要求,也充分體現了城市擔當。

          體育藝術共情 用國際語言講廣州故事

          黨代表、荔灣區博物館負責人 馬楠

          還有不到40天,北京冬季奧運會即將開幕,冰雪運動呈現出高昂的發展活力。廣州正在策劃首屆灣區冰雪節活動,有一些學校組建了冰雪隊伍,有黨代表建議,要用好體育這一國際語言,講好廣州故事,傳播廣州聲音。

          藝術也是一種國際語言。在這個領域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粵劇就是廣州帶給世界最好的文化藝術故事之一。“之前更多是通過舞臺藝術交流,如今有了粵劇藝術博物館這個實體文化陣地,從臺上到臺下,廣州與世界粵劇愛好者的交流更廣更深。”市黨代表,荔灣區博物館負責人、黨支部書記馬楠說。

          “這幾年我們接待了非常多海外粵劇發燒友,他們回到廣州都要來博物館看看聚聚。”讓馬楠感動的是,一位舊金山的粵劇愛好者源源不斷寄來粵劇海外演出文史資料,免費捐贈給博物館。

          “有人問過,粵劇有博物館,是不是說明它正在式微。其實通過博物館這幾年的發展,我們看到了粵劇傳承弘揚更好更廣闊的舞臺。除了臺上演出,臺下的劇本、行頭、道具都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粵劇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 馬楠感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在廣州講述的國際故事中,離不開粵劇這一海內外華人的鄉音鄉愁。

          珠江為載體 打造國際空間藝術節

          黨代表、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策劃所所長 陳志敏

          在市黨代表、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策劃所所長陳志敏看來,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珠江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和抓手。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推進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事實上,長期以來,廣州都在推動這項工作,比如打造珠江黃金岸線、精品珠江“三個十公里”。

          他認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活力區,廣州可以以珠江為載體,舉辦更多的城市空間藝術節、雙年展、藝術展等,吸引國際策展人、國內外頂尖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等,讓全球藝術家在這里創作交流。“上海黃浦江畔的民生碼頭‘八萬筒倉’就變身成為了時尚的藝術秀場,利用黃浦江的空間載體舉辦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通過藝術家的創作交流,可以帶動整座城市的藝術氛圍和城市品質。

          在這個過程中,他認為首先應該從珠江的貫通做起,尤其是在西航道、后航道打通斷點,進行堤岸和碼頭改造,讓市民能夠更加親近珠江。此外,在西航道和后航道還有很多歷史文化建筑,這些都是廣州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空間,可以邀請更多的國際設計師參與到每一棟建筑、每一個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匯聚全球的智慧來,打造世界級珠江。

          筑“營智”環境 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

          黨代表、南沙區委組織部部長 張家炳

          國際化城市轉型離不開國際化人才支撐。在第九代表團分組討論中,市黨代表、南沙區組織部部長張家炳提到,“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報告提出要建設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如何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張家炳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落實措施。一是加強與國家和省的對接,爭取一批清單式的國家支持,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動、人才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進行改革。

          二是出臺更加精準、有效,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三是加快建設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這對于南沙探索柔性引進海外人才,開展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張家炳表示,將結合此前的大灣區國際人才驛站、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等平臺,綜合發揮吸引更多優秀海外人才的作用。

          “南沙首提‘營智’環境,將其作為評價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張家炳表示,南沙將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的“營智”環境試點工作,探索為人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滿意的公共服務和生活保障。

          連線

          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教授級高工金雙泉:

          重新定義交通大格局

          廣州正當時

          提升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與廣州在國家新戰略格局中的定位密切相關,更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選擇。

          廣州在打造國際交通綜合樞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白云機場樞紐功能不斷提升,2020年旅客量登頂全球第一;廣州港2020年貨物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四;廣州鐵路樞紐、公路集疏運網絡等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基本形成,這都是廣州打造高水平國際交通綜合樞紐的基本底氣與實力。

          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不僅僅在推動交通便利程度,更在于促進城市經濟的升級換代,激發城市潛在的經濟活力。國際航運、航空樞紐是打造開放型經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戰略通道,是廣州嵌入全球創新鏈條、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重要基礎。依托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協同發展,同樣可以有效提升廣州作為交通樞紐型城市的活力和引力。

          所以說,廣州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和營商環境的動力,是打造國際交通綜合樞紐最大的優勢,這兩者的辯證關系是任何顯性優勢難以比擬的。

          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模型所所長蘇躍江:

          鞏固外聯通

          優化內暢通

          廣州肩負著建設國際鐵路樞紐場站、國際樞紐海港、國際航空樞紐三大任務。

          我認為,廣州要堅持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全面推進交通強市建設。在鞏固提升聯通世界、通達全球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同時,加快引領大灣區城市交通互聯互通,拓展與周邊省份的重要交通戰略通道,鞏固提升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的樞紐地位。

          具體來說,首先,廣州要進一步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能力、服務能力和集疏運效率,保持世界級水準;其次,完善路網結構,加強樞紐銜接,減少交通擁堵,提升路網運行效率;第三,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布局,加強主城區至副中心和外圍城區之間的快速聯系,加密內部覆蓋,打造“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第四,就是要持續優化公交線網,加強最后一公里銜接,促進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和出行體驗;在數字技術不斷完善的今天,廣州還需要加快新基建與交通數字化轉型,推動車路協同的示范推廣,積極探索出行即服務出行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黄色免费网址|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