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不到500天,廣州將迎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開幕式,這是廣州第三度舉辦全運會,這座善于把握機遇的老城市,一次次在盛會中煥發新活力。這一次,廣州關鍵詞是“精致城區”,通過打造精致場館、精致賽區、精致街區,匯聚成精致城區,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天河體育中心改造效果圖
兩次全運打開城市格局,這次廣州主打“精致”
以城市建設帶動城市發展,借重大體育賽事的東風,推動城市躍上新臺階,是廣州的成功經驗。
1984年,為迎接三年后于廣州舉辦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廣州天河機場原址上興建天河體育中心。1987年,天河體育中心正式竣工,成為六運會的主場館,總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占比超過一半的體育場,可容納6萬人之多。
天河體育中心是改革開放后全國第一個綜合性大型體育設施,在國內開創同時建成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三大場館的先河。憑借簡潔明快的建筑形式、開敞大氣的空間環境,“天體”先后獲得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際建協體育和旅游建筑IAKS獎等獎項,還被評為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六運會的舉辦,讓廣州跳出老城區的傳統格局,開啟城市建設的新版圖,突破城市發展的“天花板”。天河體育中心作為天河區的“開荒牛”,直接帶動了天河區的整體發展,成為廣州新中軸線的重要節點。歷經近四十年的發展,“天體”周邊形成了全國聞名的天河路商圈,是眾多國際品牌落地廣州的“第一站”,市民游客必到的休閑購物“打卡點”。
2001年,廣州再一次迎來全運會——九運會,這是新世紀我國舉辦的第一個規模盛大的全國綜合性體育盛會。這一年,正是廣州提出“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2010年一大變”之后的第一個“中變”節點。作為九運會主場館和開幕式舉辦地,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落子黃村,進一步邁開城市往東發展的步伐。
迎接九運會,廣州的城市建設并沒有停留在新建場館,為了方便市區觀眾到“奧體”觀賽,1998年廣州開始修建廣園快速路,實現不堵車時從“天體”到“奧體”僅需15分鐘。今時今日,串聯天河、黃埔、增城,直通東莞的廣園快速路,已成為廣州東進的交通大動脈。
時間來到今天,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于2025年11月和12月舉行。這是粵港澳三地承辦的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也是香港、澳門首次承辦全國運動會,還是廣州第三次“牽手”全運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將在廣州舉行,廣州賽區將承擔十五運會超三分之一的競體項目。
與時俱進的廣州,城市骨架有序拉開。圍繞“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廣州將對標“精致城區”理念,在既有的全運會和亞運會場館的基礎上,巧施“繡花”功夫推動“舊”地升級,打造一批精致場館、精致賽區、精致街區,樹立新時期廣州建設精致城區的標桿,助力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改造效果圖
院士大師領銜設計,奧體、天體變身“精致”場館
一流的場館是辦好賽事的基礎,也為體育產業發展創造空間,還是全民健身的理想場所。廣州堅持節儉辦賽原則,統籌推進30個既有比賽場館升級改造,分布在天河、越秀、白云、番禺、南沙、海珠、荔灣、增城區。改造工程將貫徹“綠色低碳、智慧場館”建設理念,堅持平賽結合、一館一特色,邀請國內知名大師評審把關,打造低碳節能智慧示范場館,確保場館改造出新出彩。
九運會主場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以下簡稱“省奧體中心”)、六運會主場館天河體育中心將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兩大場館的改造工程分別由何鏡堂院士、郭明卓大師領銜設計,進一步彰顯國際標準、中國氣派、灣區精神、嶺南風韻。
“省奧體中心體育場的改造將體現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適應嶺南地域特點和大灣區文化特質,創造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低碳體育公園,成為大型體育場改造的示范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介紹。
“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將改造為近零碳建筑,成為全國首個近零碳大型體育場改造項目,助力十五運會實現碳中和辦賽。”廣州市設計院集團綠色低碳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譚海陽介紹,改造計劃更換高性能外窗、采用節能玻璃,選用超高效空調系統、搭配室外機噴霧降溫系統,照明系統使用高效燈具,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通過因地制宜性能化的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可節能降碳45%以上。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改造局部效果圖
落地精細城市構造,打造四個“精致”街區標桿
廣州的體育場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天河體育中心四周,是熱鬧的天河路商圈和天河北CBD;省奧體中心周邊,已形成大型居住小區和商業綜合體;大學城體育中心附近,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年輕街區;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旁邊,是中華廣場商圈和煙火氣十足的老居民區……
廣州將圍繞30個場館,以繡花功夫開展18個精致街區的環境品質提升工作,堅持一街區一總圖、一方案、一任務書,著重打造天河體育中心、省奧體中心、大學城體育中心、省人民體育場及周邊四個精致街區標桿,全方位推動精細城市構造落地,確保場地設施的功能性、科學性、美觀性與耐久性。通過提升城市品質生活,將“辦賽事就是辦城事”的要求落到實處,與市民共享辦賽的成果。
位于新中軸線上的天河體育中心,將進行整體景觀提升,通過強調中軸秩序、全流線無障礙、拆圍建綠、精細城市構造等手法,打造“全民無界體育公園”,與天河北路一體建成更寬敞、更通透、更友好的整體感街區。天河體育中心精致街區樣板段將力爭盡快完工,打造場館內外一體的高品質“精致街區”建設樣板。省奧體中心周邊將以“模范街區”為目標,打造集“場館內外一體化、邊界綠地一體化、街區要素一體化”的“城館一體”高品質街區。
大學城體育中心周邊街區的改造,將重點突出青年友好型街區的理念。考慮到年輕人喜歡夜跑、騎行比例高等特點,同時大學城綠化覆蓋率高,夜間和騎行安全有待加強,改造將新增友好夜跑和友好騎行的空間:增加跑步道路燈及低矮草坪燈,營造無眩光的舒適夜跑環境;貫通自行車道和慢跑道,修復人行路面,完善無障礙過街設施,優化單車和地鐵的接駁。
地處越秀區的省人民體育場周邊將打造精致街區,巧妙處理場館與英雄廣場南側的高差,優化無障礙設計。英雄廣場東西界面通過微流線設計,與較場西路、較場東路形成一體化共享街區。北廣場與烈士陵園形成歷史呼應,南部云海通津空間將進行社區休憩空間設計、體育文化展示等,體現“老社區新活力”。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改造局部效果圖
加速改造
目前,廣州賽區30個場館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進。面對改造時間短、雨季長、任務重的挑戰,廣州正全力以赴加速場館改造,確保省奧體中心2025年3月底、其他場館2024年12月底實體完工。
低碳智慧
廣州踐行“綠色”辦賽理念,充分考慮嶺南氣候特點,使用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技術,在省奧體中心和天河體育中心分別打造1條全天候二層環形跑道,建設1個零碳、1個近零碳建筑以及一批綠建二星場館。同時,突出智慧場館建設,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1個體育場館智慧運營管理云平臺和物聯感知、通信保障等7個技術支撐體系,以科技賦能全運會,推動老場館煥發新活力。
精致場館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改造工程,何鏡堂院士領銜設計——通過改造,體育場屋面形成“飄帶意象”、花瓣狀看臺形成“木棉意象”、水平平臺形成“浪潮意象”、廣場景觀形成“珠水意象”,廣泛采用海藍色系體現大灣區特色。針對廣州炎夏悠長的氣候特點,奧體中心將新增2至5層遮陽水平挑檐防曬,水平挑臺上安裝太陽能光伏板,植入綠化藤蔓植物,形成綠色環廊。
天河體育中心改造工程,郭明卓大師領銜設計——改造計劃更換高性能外窗、采用節能玻璃,選用超高效空調系統、搭配室外機噴霧降溫系統,照明系統使用高效燈具,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
精致街區
廣州將圍繞30個場館,以繡花功夫開展18個精致街區的環境品質提升工作,堅持一街區一總圖、一方案、一任務書,著重打造天河體育中心、省奧體中心、大學城體育中心、省人民體育場及周邊4個精致街區標桿,全方位推動精細城市構造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