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三地智慧 建設體育灣區
5月13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簡稱“市執委會”)聯絡部在廣州珠江公園灣區書屋舉辦“活力灣區,新彩廣州,共謀全運”研討會暨特聘專家、特聘顧問聘任儀式。活動旨在凝聚粵港澳三地智慧,共謀十五運會與城市發展融合新路徑,進一步提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聯絡工作水平,助力建設“體育灣區”“人文灣區”。
當天,主辦方為來自體育、經濟、社會等領域權威學者及港澳社團代表頒發聘書。具體為:申明浩、何俊志、張光南、謝寶劍、劉強、李明波、方舟、施天藝、葛思坤等聯絡部特聘專家,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廣州地區政協香港委員聯誼會、澳門穗協聯誼會、香港廣州青年總會、澳門廣州青年社團總會、廣東省香港商會等聯絡部特聘顧問單位,以及陳岳鵬、黃文莉、曾沛源、劉凝、林惠斌、柳妍熙、陳童等聯絡部特聘顧問。
市執委會副主任、副秘書長朱小燚在致辭中表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展示灣區活力、推動區域協同的重要平臺,期待通過專家顧問的智力支持,為賽事籌辦和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蘇惠思在致辭中表示,香港將積極參與全運會的組織與推廣,深化灣區體育人文合作。
在“建設體育灣區、人文灣區,賦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專題演講環節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申明浩從體育經濟融合、人文資源聯動角度提出創新思路,強調全運會應成為灣區協同發展的催化劑。
在專家交流環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光南、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謝寶劍、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李明波等圍繞“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議題展開討論,市社會主義學院文化交流部主任劉強主持交流。
顧問獻策環節由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葛思坤主持。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部主管陳岳鵬、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常務副會長黃文莉等特聘顧問與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常務會董張瑩、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副會長李彩紅等特聘顧問單位代表立足自身發展領域,結合港澳經驗,就賽事組織、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建議。
據了解,省、市執委會與市有關部門領導、港澳機構代表及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社團代表等近百人出席本次活動。活動借助專家顧問們的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為全運會籌辦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助力廣州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交通保障
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啟動品質提升
近日,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已啟動一系列品質提升工作。作為全運會賽事保障重點路段,該工程將對車行道、路面標線、防撞墻、隔離綠化及橋梁立面等進行全面優化,使這條建成20余年的高速公路煥發新活力,成為展示廣州城市發展新面貌的“窗口”。
本次提升工程覆蓋多個關鍵區域,包括奧體立交匝道、奧體收費廣場以及奧體至新光等路段。施工內容涵蓋道路病害處置、瀝青攤鋪、綠化景觀升級及結構設施維護等多個方面。由于部分作業需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區域進行,確實會對周邊交通帶來一定壓力。對此,項目實施單位廣州交投路建公司高度重視,并采取多項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東南西環品質提升工程計劃于6月30日前完工。
賽會制服
展現大灣區繁榮昌盛時代風貌
5月13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合作伙伴贊助服務計劃發布儀式在廣州舉行。記者獲悉,作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官方體育裝備類合作伙伴,安踏在會上分享了此次十五運會體育裝備贊助方面的籌備情況,并現場展示了志愿者、技術官員、工作人員與媒體的制服設計。
據了解,十五運會賽會制服設計以“華彩共鑄,大灣共榮”為主題,將會徽色彩與粵港澳城市剪影相融合,通過幾何色塊拼接形成了萬花筒般的視覺效果,展現出大灣區繁榮昌盛的時代風貌。在服裝細節上充分體現城市特色:如褲裝側邊的“港珠澳大橋”線條設計,寓意三地緊密聯系、協同發展;袖邊嶺南傳統建筑的鑊耳墻結構線條,寓意進步與好運。
此外,本次亮相的4套制服分別以碧青綠、碧城藍、晴空藍與木槿橙作為主題色,充滿運動活力的色彩凸顯出本次盛會各色參與者的精神面貌。
十五運會賽會制服。從左到右依次為志愿者、媒體、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制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運會贊助裝備在材料選擇上也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采用環保面料與低碳工藝,在保障專業性能的同時,傳遞可持續理念。
電力保障
開閉幕式將采用新供電模式
5月13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舉辦合作伙伴贊助服務計劃發布會,南方電網公司作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首批合作伙伴出席會議并現場宣介了贊助服務計劃。
南方電網表示,將以“三新四化”(新標準、新模式、新高度,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為總要求,應用創新模式、創新技術,為賽事的成功舉辦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
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期間,南方電網“智能軍團”“數字技術”將構建起覆蓋天空與地面、場內與室外的智能運維網絡,展示現代化保供電路徑。在開閉幕式場館保供電中,首次采用“市電與儲能”主供模式,為具備高可靠性供電能力的現代化城市舉辦大型賽事開辟了新的供電模式。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創新采用“一館四圖”對近百個比賽場館進行全鏈路管理,實現“電網鏈路清晰、場館負荷明了、保護配置可視、缺陷隱患可控”,同時,正在對300余座變電站、1100余條輸配電線路進行智能化水平升級,充分利用“電鴻”物聯技術,確保保電設備全景可視化,智能巡檢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