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事映初心,點滴傳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始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工作部署要求,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聚焦群眾和企業關心期盼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緊緊圍繞穩就業保就業,堅持“穩定就業”總基調,圍繞“擴大就業”新目標,全力以赴推進3.0版“促進就業九條”,提出59項政策舉措,減負擔、育增長、穩重點、強技能、優保障。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0.33萬人,11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就業局勢呈現總體穩定、穩中向好態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政策護航筑牢就業底線,精準發力援企穩崗
在政策端做“加法”,在企業端做“減法”,出臺優惠政策,持續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服務”活動,減輕企業用工成本,通過穩市場主體實現穩就業崗位。通過延長階段性下調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的政策期限,實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分檔減繳和暫免征收優惠政策,延續實施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最大力度扶持企業,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穩崗擴崗。累計助企減負約671億元,其中減輕企業失業保險費負擔約100.8億元、企業工傷保險費負擔約30.6億元,發放就業補助資金超40億元。
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多渠道穩定重點群體就業
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穩民心”。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主動拓展就業渠道,支持民營企業吸納就業,開發公務員、國有企事業等政策性崗位,通過“線上匹配+線下洽談”的模式開展全省一體聯動開展招聘活動,開發超過30萬個優質崗位,服務超100萬人次高校畢業生求職。今年我省應屆高校畢業生超60萬人,截至12月就業率超97%,接近恢復至疫前同期水平。促進就業困難人員群體就業“暖民心”。開行返崗專車、專列、包機,有組織輸送異地務工人員返粵返崗。開展南粵春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其中“南粵春暖”活動期間累計召開網絡招聘會1215場,發布崗位143.5萬個,幫助達成就業意向19.2萬人。抓好脫貧勞動力在粵穩就業工作,全省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51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做好失業人員保障“聚民心”。強化失業人員保險待遇,為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落實發放失業補助金、價格臨時補貼等,提供基礎生活保障。同時,積極開展崗位推薦和就業服務,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失業人員可以享受免費的職業介紹服務和參加一期減免費用的職業培訓,助推失業人員再就業。“找工作的時候心理和經濟壓力特別大,在社保局工作人員耐心幫助下,我在手機上申請了失業補助金,不久后就收到了失業6個月的補助金6072元。聽工友們說,社保局還在我們園區開展了失業補助金宣講,當場幫他們辦了補助金申請,拿到錢后大家都很開心。”在深圳打工的熊先生說。
引領打造就業新增長極,激發創業活力
多措并舉培育就業增長極,激發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活力。鼓勵創新創業,舉辦2021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吸引創業項目1.7萬個。加大創業貸款發放力度,2021年1-11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8.95億元。深入實施農村電商“百園萬站”工程,扶持建設19個農村電商產業園、13個培訓和創業就業基地、2080個“E網興農”基層示范站,通過電商平臺助推企業發展吸納更多人員就業。實施灣區“就業通”工程,建成以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12家重點基地為骨干、珠三角57家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推進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和職業技能“一試三證”互認,促進港澳青年融入灣區,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廣東省人社廳官網:http://hrss.gd.gov.cn/dsxxjy/bss/content/post_376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