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 市場主體實現“一次申請、一證準營”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一連印發三份與文化旅游相關的政策,分別是《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演藝中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廣州市“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廣州市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
三份文件相輔相成,明確提出廣州要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演藝中心,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同時啟動“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將文化旅游體育行業相關經營許可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個準入項目,市場主體實現“一次申請、一證準營”。
興建一批小而精的劇場
《實施方案》對于如何支撐廣州打造國際演藝中心,有著明確的重點任務,分別從創作、演出、消費、會展等維度提出打造“四個中心”,包括國際文藝精品智創中心、國際演出中心、國際演藝消費中心和國際演藝會展中心。
創作方面,《實施方案》提出要將市文化發展集團發展成為扎根廣州、立足灣區、全國領先的大型文旅投資運營集團。
文藝創作離不開人才。《實施方案》不僅提出要吸引全球有影響力的知名藝術家,也提出要吸引大企業家,加大對運營、產業經營等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動廣州成為演藝人才匯聚中心。
演出方面,除了大力支持已有的劇院群,還提出要積極協助推進廣東粵劇文化中心、廣東人民藝術中心兩個重大劇場項目,進一步放大重大文化設施的集聚聯動效應。據此前報道,廣東人民藝術中心項目已選址在廣州市白云新城,將與飛翔公園融合建設。同時,《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沙河頂文化院團片區更新改造,構建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藝新空間。在城市建設、舊城改造中興建一批小而精的劇場,讓更多的文藝人才有場地排練、有舞臺表演、有機會出彩。打造廣州演藝不夜城。
會展方面,則提出要辦好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廣州年會、廣州演藝交易會以及廣東舞臺燈光、美術、設備、機械、美妝展,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演藝產品集散地。
實施“穗園通”“穗演通”
根據《實施方案》,建設國際演藝中心,要把演出市場“放管服”改革作為切入點,將“文旅體一證通”作為建設重點文旅體項目的支持內容。為此,通知中還發布了關于實施“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的《工作方案》。
何為“文旅體一證通”?據悉,該舉措也是今年廣州推進營商環境6.0改革,全面推行市場準入“極簡審批”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將文化旅游體育行業相關經營許可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個準入項目,市場主體“一次申請、一證準營”。具體看來,“文旅體一證通”根據不同類型對象,分別實施“穗園通”“穗演通”,前者面向文化產業園區,后者面向演藝場館和體育場館。
根據《工作方案》“穗園通”是由政府對園區、園區對其內的經營主體進行統一的可行性事前服務,如把娛樂場所、網吧等文旅體領域41項審批事項融合為一個準入項目,為園區頒發一張“文旅體一證通”,實現“一次申請、一證準營”,選取黃埔區、番禺區先行試點,形成經驗后在全市范圍推廣。“穗演通”是在同一演藝場館(體育場館)舉辦的營業性演出活動,實施“簡材料、縮時間、優流程”為主的新型服務模式,將在全市范圍實施。
單場演出最高補助20萬元
如何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實施辦法》的“10條”舉措,同樣干貨滿滿。如提出在廣州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設立演出補助專項,每年補助不超過3000萬元。鼓勵外地大型營業性演出主辦單位、演出經紀機構來穗落戶,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在本市設立總部,鼓勵演出票務經營單位來穗設立獨立法人企業。
此外,對在本市從事營業性演出活動,也根據相應標準予以扶持,如對大型營業性演出(5000人以上)的主辦單位,符合申請補助條件的,按照當年在本市舉辦演出規模給予補助,補助總額最高2000萬元。單場演出售票20000人以上的,單場最高補助20萬元。同一主辦單位每年獲得補助上限為200萬元。對營業性演出活動的票務經營公司,在本市全年票務收入達到10億元及以上的,補助總額最高1000萬元,按照票務收入的1‰給予補助,每家公司最高補助金額200萬元。
《實施辦法》還鼓勵開發建設“演藝+旅游”文旅融合模式,開發設計演出專享旅游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