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繼中央“民營經濟31條”、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8條”發布后,廣州迅速落實,出臺《廣州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20條詳細措施,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經濟最大限度釋放活力潛力。
從支持協會商會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到建立“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企業服務工作機制,此次廣州推出的“民營經濟20條”提出以更完善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為民營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環境。
強協會:為民企提供公共服務
協會商會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整合各企業的力量推動行業發展,另一方面要搭建政企高效溝通的橋梁,推動政策更好地落實到每一家企業身上。
在《措施》中,明確要充分發揮協會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支持協會商會服務民營經濟發展。
在廣東省新時空位置網絡創新研究院北斗創新中心主任楊素看來,協會要做強,需要找到能夠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抓手,尤其要強化協會為產業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以此賦能企業。同時,政府也要加大對協會的支持和定期考核。
“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是協會商會的重要功能。”廣州市半導體協會秘書長潘雪花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廣州實施“強芯”工程,大力推動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廣州市半導體協會應運而生。目前,協會會員單位數量達到150家,從粵芯、增芯、泰斗等半導體相關企業到華南理工大學、廣東集成電路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機構……聚集了一批半導體產業鏈內包括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的代表性單位。
潘雪花介紹,協會一方面積極參與產業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也在政策兌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她以黃埔區針對半導體行業出臺的“流片補貼”為例介紹,這是一項對芯片設計企業支持力度很大,又非常實用的一項研發補貼。由于是廣州首次制定和兌現此類政策,難免會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很多問題,于是協會通過對政府、專家、企業等各方調研,為解決問題尋找貼合產業實際的辦法。
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新準坦言,“流片補貼”前期,協會制作了政策兌現指南;后期,協會進行兌現審核和一對一輔導的工作,讓大部分有資格的半導體企業能更高效地申請到政府專項補貼。
如何吸引和留住“芯片”人才,同樣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大痛點。目前,廣州市半導體協會已在人才職稱標準方面做出了新突破。
今年7月,廣東省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會議首次在廣州舉行。
“以前,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缺乏真正對口的人才職稱標準,這十分不利于人才的發展。”陳新準說。
潘雪花也告訴記者,確實有不少企業向協會反饋,企業申請國家、省市級的課題項目時,其中一項實力評判標準就是看企業是否具備相應數量的高級工程師、博士等專業技術人才,而這個標準此前一直是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職稱評定的空白。
為此,協會推動制定了《廣東省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并舉行了廣東省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會議。潘雪花認為,標準從0到1的實現不容易,既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也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協會才能統籌和落地好。
從中央的“民營經濟31條”到廣州“民營經濟20條”,如何將這份支持“落地”?潘雪花最期待的是“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協會做”。“當然,協會商會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產業服務能力,不僅僅是推薦幾個專家指點行業發展,而要真正吃透企業需求、產業需求。”
優機制:主動幫企業解決困難
涉企服務是廣州營商環境改革以來的重要一環,也事關民營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近年來,廣州著力完善市領導掛點聯系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訴求問題解決閉環機制,在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上作出積極探索。
從去年開始,廣州市工信局就推行了處級干部駐點服務企業行動。在此基礎上,今年實施“服務企業提升年”行動,落實常態化服務工作機制,每月組織全局20個處室對口聯系服務300家重點工信企業。今年以來,協調推動解決企業訴求186次,辦結訴求210項。
在廣州本土民營企業索菲亞家居,市工信局先后派駐4位處級干部到索菲亞家居及旗下司米櫥柜有限公司。索菲亞家居副總裁陳煒告訴記者,“今年7月,廣州市工信局產業園區與生產服務業處相關負責人專門召開多場供需對接會,邀請廣州市市屬國企、區屬企業單位代表走進索菲亞家居,幫助公司拓寬市場。”
陳煒還記得,對接會現場,參會人員聽取了索菲亞家居批量工程定制、大型裝飾裝修等業務的介紹,并直接對接意向合作項目,成效良好。
今年7月在索菲亞家居駐點的市工信局產業園區與生產服務業處三級調研員彭照雄說,“駐企一個月內,我們通過與企業生產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同生產、同勞動、同解決問題,在充分了解生產經營情況下,為協調解決企業業務拓展的需求認真組織開展了供需對接會等活動。”
為進一步“破難題、促發展”,自7月開始到9月底,市工信局開展“百人百企”行動,選派100人次機關干部下沉企業駐點服務,支持企業更好發展。結束了在索菲亞家居的駐點,8月,彭照雄又到了另一個企業,繼續努力當好企業“服務員”“聯絡員”。
此次《措施》提出,建立“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企業服務工作機制。建立本地優質合規民營企業“白名單”并動態更新,成立市、區兩級工作組,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對“白名單”內企業合理的政策訴求,予以優先辦理。進一步健全和強化民營企業服務機制,暢通涉企事務受理渠道,提高辦事效率,建立跟蹤督辦回訪和違法懲戒閉環制度。
對此,市工商聯副主席、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認為:“《措施》著力完善政企溝通、應急援助、信用修復、服務工作等機制,強調‘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將切實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在建立完善政企溝通機制方面,近年來廣州市工商聯在全國首創探索建設市、區兩級政企溝通服務中心實體陣地,推動建成1個市級、9個區級政企溝通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懇談日”“讀懂日”“伙伴日”“惠企日”活動54場,線上線下10多個職能部門和2.91萬家(次)民企參與。同時,開展“送溫暖、強信心——暖企紓困千企行”活動,對1183家代表性重點民營企業開展走訪。
接下來,按照《措施》要求,廣州將進一步加強市、區兩級政企溝通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鎮街商會政企聯絡員網格化聯系服務民營企業體系建設,及時廣泛收集企業問題,助力企業訴求問題及時響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