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力量素質 少年必須努力“向上”
3月21日,廣州市教育局印發《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2024年至2026年廣州體育中考政策的主要變化之一是增加選考項目:其中,二類考試項目增加引體向上(男)和平行梯懸垂攀移(女),考生可在六個項目中任選一項參加考試;三類考試項目增加羽毛球、乒乓球和網球“三小球”項目,考生可在“三大球”和“三小球”共六個項目中任選一項參加考試。
《實施意見》出臺前后,記者采訪廣州市多位體育老師,展望其中的內容會帶來的影響和變化。
引體向上進入體育中考勢在必行
教育部國家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學校體育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莊弼認為,近幾年來,學生力量素質不斷下降,特別是男生引體向上方面,大部分學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均不合格。力量素質是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重要體能素質之一,直接影響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增加上肢力量項目是廣州市教育局責任擔當的表現。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進行引體向上比賽
不少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引體向上是學生各個項目中得分較低的一個,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以引體向上為代表的上肢力量類項目進入體育中考勢在必行。
培英中學體育老師鄧登勛表示:“我們每節課都會安排上肢力量或下肢力量練習,并且是階段性地進行,盡量引導學生用規范的動作去做引體向上,避免學生因為不規范的動作而受傷。”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中,引體向上是男生的必考項目,也是男生較難拿高分的項目。現在男生進行力量訓練的主動性普遍不夠,上肢力量訓練仍需要不斷加強。”廣東仲元中學的體育老師溫欽增介紹,該校向來重視上肢力量訓練,每節體育課的10分鐘體能練習中都會設置上肢力量練習環節。
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體育科科組長羅進復介紹,在學生上肢力量發展方面,目前該校結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開展“課內加課外”的鍛煉方式,學生的力量素質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羅進復建議,平時同學們可通過提重物、啞鈴上舉、俯身上提等方式發展肩部力量;通過快速高抬腿、快速蹲跳、單雙腳階梯跳、跑樓梯等方式提高下肢力量;在上下肢力量發展過程中,同學們也要注意通過仰臥起坐、俯臥撐等來協同發展腰部力量,做到全面提升。
廣州“小球”氛圍好,學生有更多選擇
據莊弼介紹,乒乓球和羽毛球是廣州市的傳統體育強項;網球作為新興體育項目,也在廣州不少中小學校中得到開展。此次“三小球”項目進入廣州體育中考,不少受訪的體育老師都表示很期待。一是因為許多學校有“三小球”項目的基礎,二是因為部分從小學習“三小球”的學生將能夠選擇更擅長的項目參加考試。
據悉,在許多初中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會加入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類項目的內容。花都區新華街云山學校體育老師楊小明認為,“三小球”進入體育中考,考生的選擇更豐富。
鄧登勛老師表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學校將來會增加‘三小球’的課程安排。目前初一、初二的體育課程先保持原計劃教學,但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意愿,讓他們自由選擇選考項目。”
羽毛球和乒乓球也在廣東仲元中學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名單”中。該校現擁有8個標準羽毛球場,26張乒乓球臺,未來,該校還將建設2塊標準網球場,以滿足教學需要。
變化利于學生提升興趣養成習慣
莊弼認為,廣州中考體育方案增加發展上肢力量和“三小球”作為選考項目,是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各學校全面開設符合課程標準的內容,擴大教學內容,客觀上避免“應試體育”。此舉也是為了繼續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擴大學生的選擇面。學生可結合個人興趣愛好,從被動備考變為主動參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
溫欽增表示,此次體育中考新政策中最明顯的變化是新增選考項目,這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和運動愛好去選擇項目,進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有助于引導家長和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羅進復表示,針對初一、初二年級的體育中考備考,學校將面向家長、學生積極宣傳政策,讓家長及學生明晰導向,主動學習,掌握備考要點。體育科組老師會深入學習各類考試項目的素養及技術要點,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并繼續深化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讓同學們在課堂的“組合式”練習中,以賽促練,更好地掌握技能,達到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