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國首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專項規劃《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發布。
規劃指出,廣州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灣區制造”引領、全球資源薈萃,錯位互補協同、城鄉生態包容,文商旅體融合、嶺南文化凸顯,自由便利流動、交向互濟共進,面向世界的數智化、時尚化、現代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煥發“千年商都”的經典魅力與時代活力。
一、背景和意義
2021年7月,廣州與4個直轄市并列,獲國務院批準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進一步厘清培育建設發展目標路徑,根據《商務部等14部門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相關工作要求,由市商務局牽頭組建課題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專題編制《發展規劃》。《發展規劃》作為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經過了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專家咨詢會、風險評估、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等環節,縱向響應國家對培育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部署、承接商務部的建設要求,橫向銜接戰略規劃、空間規劃、“十四五”規劃等規劃的技術內容,立足廣州實際情況和特色優勢,是對未來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整體規劃,是全國首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專項規劃。
二、主要創新點
《發展規劃》結合我市發展消費的優勢與短板,提出具有廣州特色的消費體系與消費空間布局,形成了具有示范價值的廣州探索。
一是突出了消費體系的獨特性。以“千年商都”為抓手,全面統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構建起產業型、流量型、服務型的消費體系。突出了廣州作為消費品供應地的產地優勢,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和會展中心城市的流量優勢和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服務優勢。
二是突出了空間布局的體系性。突破了傳統“商業”“商圈”等范疇,從“大消費”的理念出發,從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兩個維度,全面梳理全市的消費資源;同時對標全球頂級消費中心城市,總結上海、北京、重慶、天津等城市具體實踐,對我市消費空間體系布局、商圈布局與消費場景的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三是突出規劃實施的傳導性。落實“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工作要求,結合發展的總體目標、各區發展的條件及相關局委辦的職能,提出差異化分區發展指引,明確各部門任務清單,最終形成一個總體項目庫和一張總體任務表,壓實具體建設工作。
三、內容及亮點
《發展規劃》全文共分為八章。前兩章深入剖析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優勢與短板,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總體發展定位、目標及策略;第三章圍繞“國際”“消費”“中心”三個關鍵詞,結合廣州在消費領域的優勢,提出構建產業型、流量型、服務型消費體系;第四到第七章在“優化消費空間品質”“提高中心輻射能級”“提升消費國際化水平”三項任務上提出具體的目標和抓手,明確了全市消費空間和城市商圈體系的布局,對各區發展重點提出指引。第八章主要是規劃的實施保障措施。
(一)構建廣州特色的產業型、流量型、服務性消費體系
在構建產業型消費體系方面,《發展規劃》要求做強時尚消費,以紡織服飾、美妝日化、珠寶首飾、箱包皮具產業等特色產業為時尚消費基礎,打造“服裝美妝珠寶箱包”全時尚消費鏈條;壯大汽車消費,推動北、東、南三翼汽車產業集群與老城區汽車服務集群融合共生;提升家居消費,打響“廣州定制家具”消費品牌。
在打造流量型消費體系方面,《發展規劃》提出擴大旅游消費規模,持續提升4A、5A級景點數量與質量;促進會展消費融合,以產促展,推動廣州展會特色化、專業化、潮流化發展;強化電商賦能帶動,充分發揮廣州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優勢,擴大電商消費流量規模;推動交通流量轉化,依托交通口岸樞紐,進一步擴大免稅消費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打造服務型消費體系方面,《發展規劃》要求擦亮“美食之都”名片,提升“食在廣州”含金量,提升廣州美食消費豐富度;打造“醫養高地”品牌,吸引國際人群來穗進行醫療和康養消費;展示“體育名城”風采,建成世界知名的高端賽事聚集中心,完善“世界賽事、廣州舉辦”的賽事品牌。
(二)建設“一帶”、“兩區”、“一軸”的世界級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離不開世界級的消費空間。《發展規劃》對標全球頂級消費中心城市,同時總結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的具體實踐,對廣州市的消費空間體系布局、商圈布局與消費場景建設做出規劃。
圍繞“國際范、廣州味、強強項、補短板、增供給、優環境”,結合廣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深化提升,《發展規劃》系統謀劃廣州“世界級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消費促進區-產業消費示范園區”消費空間格局。
其中世界級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包括“一帶”、“兩區”、“一軸”。
“一帶”,即依托珠江打造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根據規劃,廣州將以珠江兩岸貫通和閱江路(廣州塔-華南快速)等濱江示范段作為抓手,重點培育廣州國際金融城、環海珠濕地、廣州塔及南廣場都會活力區等產業價值園區,打造集數字商貿、直播電商、特色文旅、休閑康養于一體的珠江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
“兩區”,指的是聚焦中央活力區和南沙濱海新城打造國際文化旅游消費地。中心城區重點沿珠江前航道培育中央活力區,對標倫敦、巴黎等城市,打造全球高端功能引領地、國際文化旅游消費中心地、品質低碳智慧生活典范區;同時,對標新加坡濱海灣地區等國際標桿,充分發揮南沙作為國家新區、自貿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三區疊加政策優勢以及大灣區中心區位優勢,將南沙灣地區打造成為南沙國際濱海新城。
“一軸”則指拓展提升城市新中軸打造消費地標集聚地。連片提升廣州東站、體育中心、花城廣場、廣州塔及周邊地區等消費地標、景觀節點,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過程中發揮引領軸心、集聚軸心及輻射軸心的作用。
(三)構建“5+2+4+N”的廣州商圈布局體系
《發展規劃》提出構建“5+2+4+N”的廣州商圈布局體系,推進廣州城市商業空間集聚發展、復合發展、品質發展,提升消費空間的系統性、標志性、引領性,塑造消費新場景、新地標。
廣州將建設天河路-珠江新城、長隆-萬博商圈、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廣州塔-琶洲商圈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樹立全球消費潮流標桿。打造廣府活力區(北京路—海珠廣場)、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增強特色商業街區吸引力。培育廣州北站-白云機場、廣州南站、南沙灣(南沙郵輪母港)、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知名商圈,發揮集聚輻射國際國內,引領帶動灣區作用。
(四)著力解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此前,與《發展規劃》相配套的政府內部《廣州市關于大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工作意見》(簡稱《工作意見》)已經出臺,作為《發展規劃》的實踐落地,重點面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提出針對性措施與辦法,確保《發展規劃》有效實施。《工作意見》圍繞聚焦煥發千年商都新活力、促進消費品牌賦能、打造重點消費特色、提升消費載體水平、推動消費模式創新、加強企業引進培育、強化消費市場輻射作用、強化政策支持保障等八大板塊,形成32條具體意見。
32條具體意見中有不少“真金白銀”的實招。例如,在弘揚老字號品牌發展方面,《工作意見》安排市屬國企老字號專項扶持發展資金支持老字號企業發展;在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方面,擬對在穗開設亞洲首店、中國(內地)首店、廣州首店、旗艦店的國際國內品牌企業,對其開設首店的租金和裝修成本超過一定金額的,可按首店區域影響力給予一定比例支持。
金融財稅方面,同樣優惠不少。《工作意見》提出,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消費領域股權基金、創業基金、產業基金,投向新消費關鍵領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應用示范項目。鼓勵商業銀行開發符合消費型經濟特征的融資產品,大力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等創新型融資方式。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