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公報

        廣州市199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聽全文
        • 1992-04-28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1992年,是廣州市經濟建設取得重要成效,改革開放取得明顯進展,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生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抓緊有利時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國民經濟呈現全面、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局面。城市綜合實力增強,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初步統計:199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9.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8.91%;第二產業增加值227億元, 增長21.98%;第三產業增加值224億元,增長18.71%。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6.43%、47.10%、46.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941元,比上年增長17.8%。絕大多數總量指標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速度,相當部分主要指標提前完成了全市“八五”計劃,使這一年成為廣州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快的年份,在向現代化建設中邁出了新的步伐。1992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改善緩慢,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仍然滯后。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人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開拓市場,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增強企業活力,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經濟全面、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一、農業

          農業生產發展加快。全市農業增加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8.91%。農業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格)50.33億元,增長21.95%。各業全面發展。其中種植業產值31.26億元,增長8.53%;林業產值0.47億元,增長13.28%;畜牧業產值12.97億元,增長22.60%;漁業產值4. 29億元,增長25.38%。農業商品產值率為77.0%,比上年上升0.76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結構有所調整。糧食總產量104.47萬噸,比上年減少9.66%。優質稻谷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1. 38倍,總產量比上年增長1.45倍。糖蔗總產量230.83萬噸,比上年減少2.38%, 水果總產量增長22.88%。蔬菜產量比上年增長6.35%,鮮蛋增長16.66%,水產品增長21.30%,肉類總產量增長22.32%,三鳥出欄量增長35.75 %。生豬出欄量增長1.37%,年末存欄量比上年增長0.30%。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1992年全市投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資金增增加,其中僅市財政撥款就達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全市投入冬修水利資金(含縣、區、鎮)1.02億元,比上年增長47.7%。1992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99億瓦,比上年增長9.84%,載重汽車1.61萬輛,增長22.57%,農村用電量14.26億千瓦小時,增長13.47%。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穩定、高速增長。1992年全市工業增加值19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99%;工業總產值(1990年不變價格)697. 53億元,比上年增長29.81%;工業銷售產值(1990年不變價格) 673.63億元,增長26.06%。實現了工業生產、銷售基本同步增長。在全部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78%,集體所有制工業增長20.42%,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增長30.02%。大中型企業骨干作用繼續得到發揮,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11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4%,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8.09%。區、縣工業發展迅速, 工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32.31%和56.18%。進一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城區和鄉鎮工業兩翼齊飛的局面。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1992年,全市輕工業增加值12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6.34%;重工業增加值73.48億元,增長26.76%。 輕工業增加值和重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62.63%和37.37%。

          外向型工業有新的發展。1992年,“三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完成31.57億元,比上年增長49.35%,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3.77%提高到16.06%。全市工業產品出口產值144.16億元, 比上年增長27.40%,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的為21.33%,主要出口產品服裝,干電池、皮鞋、塑料制品、輪胎外胎、鐘等產量均增長較大。

          全市25種拳頭產品產量有九成以上比上年增長,增長較大的有:標致汽車增長47.17%,摩托車增長1.24倍,房間空調器增長82.85%,電梯增長55.54%,電池增長14.25%,程控交換機增長1.23倍,水泥增長44.83%,輪胎外胎增長32.92%。鋼琴增長23.03%,立德粉增長18.02%,工業縫紉機增長80.97%,味精增和長34.09%。 規模經濟有新的發展,工業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由上年的74間增加92間,實現利稅超千萬元工業企業達86間。

          企業技術改造繼續得到加強,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新產品和花色品種不斷增加。1992年市屬工業系統完成成技術改造項目208項, 比上年增長7.22%;技術改造投資額14.89億元,增和長93.88%。市屬工業系統重點考核的430種工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的418種,穩定提高率達97.21%。全年已鑒定成功的新產品539種,新花色品種 16515種。

          經濟效益逐步改善。1992年全市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經綜合指數達111.74%,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15%, 工業資金利稅率12.27%,工業成本利潤率5.21%,工業凈產值率25.25%,全員勞動生產率17973元(按凈產值計算), 全部流動資金周轉次數1.83次。全年產品銷售收入602.18億元,比上年增長24.76 %,利稅總額增長25.67%,虧損總額增長21.58%,產成品資金上升 15.58%。

          建筑業生產迅速發展。1992年全市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0.39億元,比上年增長26.41%。房屋建筑竣工面積(不含鎮、村)446.37 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18%,全年實行投標承包工程1330個, 比上年增長27.94%;全員勞動生產率31649元,增長30.51%。 工程質量穩步提高,效益有所改善。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投資結構有較大改善。初步統計,199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58.33億元,比上年增長52.62%。 國有單位投資125.71億元,增長47.84%,其中市屬國有單位投資額76.34億元,增長47.40%。

          在國有單位投資中:生產性建設投資74.60億元,比上年增長50.95%,非生產性建設投資51.11億元,增長43.53%, 其中住宅建設投資29.64億元,增長64.12%。基礎設施投資繼續加強,其中電力工業投資15.69億元,增長52.48%;運輸郵電部門投資29.80億元,增長99.32%。

          重點建設項目速度加快。1992年全市在建2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34.73億元,占全市國有單位投資額的27.63%。珠江發電廠30萬千瓦發電機組和廣州發電廠13.4萬千瓦發電機組并網發電;市電信局長途通訊樞紐工程和廣州國際金融大廈已建成交付使用;市內程控電話新開通9.12萬門;廣東國際大廈、江灣新城、世界貿易中心和黃埔新沙港已部分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

          以房地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投資異軍突起,發展迅速。在國有單位投資中,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9.63億元,比上年增長61.26%。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不斷發展,客貨運輸全面增長。1992年,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專業運輸部門完成貨物運輸量11304萬噸,比上年增長9.78%;貨物周轉量2782億噸公里,增長5.26%;其中除公路略下降1.96外,鐵路、水運、航空的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7.72%、5.11%和4.35%;客運量7552萬人,比上年增長18.72%,客運周轉量168億人公里,增長18.48%,其中:公路、鐵路、水運、 航空的客運周轉量分別增長8.62%、27.10%、8.97%和11.20%。港口貨物吐量6477萬噸,比上年增長14.50%。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電信建設步伐加快。1992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42.03%;新增市話交換容量9.82萬門,年末市話交換機容量41.1萬門,比上年增長31.39%; 年末市話機數達54.15萬部,增長22.65%。實現了市轄區、縣(市)電話聯網。各項通訊新業務繼續加強,年末全市新增無線尋呼機用戶9.72萬戶,累計22.48萬戶;新增移動電話1.46萬戶,累計2.64萬戶; 程控電話新業務使用戶數為15.53萬戶,占配置總局總數的21.83%。

          國際通訊事業穩步發展。1992年末廣州國際長途電路達1791路,比上年增長453路。國際特快專遞可通達178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國際和港澳臺郵電業務總量達4億元,比上年增長34.13%。

          五、國內商業和市場物價

          零售市場持續增長。1992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7.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2%,是1988年以來最高增長年份, 扣除零售物價上漲因素,實際仍增長12.69%。其中,消費品零售額209.52億元,增長23.16%;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8.19億元,增長12.59%。

          各種經濟類型的商品零售額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國有商業比上年增長19.70%,集體商業增長29.09%,合營商業增長27. 40%,私營和個體商業增長27.3%。以商業為主的多條流通渠道發展十分迅猛。其中:商業商品零售額增長24.40%,飲食業增長18.80%,工業增長26.33%,其他行業增長24.54%。

          各類消費品全面旺銷。與上年比較:食品類消費品增長12.69%,衣著類增長35.78。日用品類增長30.15%,燃料類增長34.40%。 主要商品零售量比上年增長的有:豬肉增長41.5%,鮮蛋增長9.5 %,水產品增長10.2%,服裝增長7.1,洗衣粉增長16.0%,照相機增長12.3%,洗衣機增長54.3%。但糧食、電冰箱、彩色電視機、自行車等商品零售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營銷方式變革,商業企業活力倍增,特別是大中型零售企業發揮了優勢。全年銷售額超億元的零售商店和飲食業企業數增加到8間。

          批發市場不斷擴大。1992年,國有商業和供銷社商業批發銷售額12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05%,其中銷售往市外的銷售額54.49億元,增長7.83%。

          集市貿易成交增長迅猛,專業交易市場不斷擴展。1992年,集市貿易成交額達62.27億元,比上年增長27.17%,全市投入市場建設的資金1.61億元,建成開辦市場共37個,總面積達21萬平方米。專業性的服裝燈光夜市,工業品、電器、醫藥、藥材、糧油等貿易市場擴展迅速,在市場流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產資料市場購銷活路躍。1992年,市屬物資部門購進總額42.7億元,比上年增長69.73%;銷售總額45.4億元,增長70.29%。

          1992年價格改革邁出了較大步伐。我市全面放開糧油、凍豬肉等銷售價格,提高了房租等服務項目價格,進一步擴大了市場調節比重,物價有所上升。1992年全市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1.7%,其中消費品零售物價上升8.9%,服務項目價格上升29.6%。各類商品價格變動:食品類上升10.6%,其中糧食上升18.4%;副食品上升10.6%;衣著類上升5.5%;日用品類上升1.2%;書報雜志類上升4.5%;藥及醫療用品類上升8.6%;燃料類上升21.7%;建筑材料類上升20.0%;文化娛樂用品類下降1.3%。

          六、對外經濟

          進出口全面增長。1992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9.93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32%,其中外貿商品出口總額達24.54美元,增長33%,其增長速度超過了當年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在出口總額中,外貿公司出5.73口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16%;工貿公司出6.63 口億美元,工17.83%;“三資”企業出口10.73億美元,增長91.78%。形成了幾個輪子推動外貿出口發展的新格局。

          利用外資再創佳績。1992年出現了外商前來洽談投資外、大財團多、大項目多、利用外資額大等特點。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2925宗,比上年增長9.22%;合同規定利用外資47.11億美元,增長4.38倍,超過了改革開放十三年來全市合同外商投資額的總和。實際利用外資5.54億美元,增長1.39倍。在外商新簽合同中,合同外資額500萬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項目154個。隨著我市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一些外商開始涉足商業、金融和房地產等投資領域。今年新簽利用外資開發方地產項目154個。隨著我市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一些外商開始涉足商業、金融和房地產等投資領域。今年新簽利用外資開發房地產項目合同141宗,合同外資金額為24.6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05倍和11.97倍。年末登記注冊的“三資”企業 3291 家,比上年末增加1306家。去年香港南洋商業爭行、香港東亞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日本住友銀行在廣州設立了分支機構。

          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進一步發展。1992 年,市屬簽訂合同1215宗,比上年增長19%;合同金額1.12億美元,增長3.44倍;完成營業額9033萬美元,增長5.78倍;年末在境外人數6563人,比上年增長1.26倍。

          旅游業有所發展。1992年涉外賓館酒店接待外國人士、華僑、港澳臺胞208.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1%;旅游外匯收入22.08 億元(外匯券),增長25.73%。

          對外開放區域不斷擴大。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不斷完善。1992年全區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額3.88億元,增長44.95%;外貿出口額2.27美元,增長14.01%。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的規劃和利用外資開發工作進展迅速。

          七、城市建設

          城市建進一步加強。1992年公用事業、自來水、煤氣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3.51億元,比上年增長65.16%。東風路改造、北環高速公路、珠江隧道、江村水廠擴建、油制氣管道鋪設等工程進展較快。市區全年竣工并交付使用的主要工程有、新建橋梁14座,其中立交橋6 座,日供水能力新增18.4萬立方米,鋪設自來水管道27.89公里, 油制氣管道鋪設211公里,管道煤氣用戶由上年末的3.26萬戶增加到12.50萬戶。

          1992年末,城市道路總長964公里,比上年增加13公里; 道路總面積1118萬平方米,增加25萬平方米,排水管道長1277公里,增加32公里。

          1992年末市區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2141輛,比上年增長8.41%;客運量6.84億人次,增長0.88%;客運周轉量45.42 億人公里,增長3.06%。

          全年城市供電量88.41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52.55%,售水量9.34億立方米,增長6.34%;液化石油氣銷售量比上年增長6.35%,居民燃氣普及率為53.82%。

          八、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體育

          科技事業取得新進展。1992年全市完成科技計劃項目65項,其中已投產應用43項,獲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獲市科技進步獎的科技成果86項。全市共受理專利申請1112件,比上年增長37.11%,批準授權專利496件,增長14.38%。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1.97億元,增長1.28倍。科技隊伍不斷擴大。年末市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19萬人,全市各類獨立研究開發機構達700多個,在這些機構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近2.7萬人。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1992年全市招收研究生921人, 在學研究生3428人,比上年增加279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2. 26萬人,增加3066人;在校學生6.70萬人,增加2569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快。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10.56 萬人(含技工學校2.38學生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15.92萬人的66.33%。九年制義務教育不斷鞏固、提高。小學入學率99.88%, 小學升學率98.17%,初中升學率64.22%。辦學條件繼續得到改善。成人教育取得新進展,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蓬勃發展。1992年成人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63萬人,在校學生3.5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6.70%和5.16%。成人中等學校在校學生3.92萬人,增長13.05%。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1992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群眾文化館、藝術館14個,公共圖書館12個,廣播電臺7座,電視臺2座,各類電影放映單位313個。全市發行各種新影片200部;發行報紙12.62億份,比上年增長15.34%;發行雜專志4019萬份,下降8.35%;銷售圖書7182萬冊,增長8%。

          衛生事業繼續發展,醫療條件進步改善。1992年全市有各級衛生醫療機構2323個,醫療病床3.26萬張,比上年增長4.32%,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91萬人,其中醫生2.13萬人,增長1.65%。1992年我市再交榮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的稱號。

          體育事業成績較好。1992年,我市運動員獲得5個世界冠軍,獲得2個亞洲冠軍,獲得24個全國冠軍。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全市舉辦縣區級以上體育運動會318次,參加的運動員達14.2萬人次。青少年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78.6萬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6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萬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300戶城市居民家庭抽樣調查,1992年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費收3722元,比上年增長28.10%。城市居民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數量繼續增加,1992年末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空調器9.7臺,比上年增長2.23倍;摩托車7輛,增長48.94%; 錄入像機60.3臺,增長26.42%;照相機45.3架,增加22.43%;組合音響27.3套,增加7.91%。另據180戶農民家庭抽樣調查,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153元,比上年增長24.04%。平均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自行車315輛比上年增長5.35%;彩色電視機36臺,增長24.14%;收錄機68臺,增長17.24%;電冰箱8臺,增長33.33%;摩托車9輛,增長28.57%。

          勞動就業領域的各項改革取得新的成績。1992年城鎮安置待業人員9.6萬人,比上年增加0.12萬人。年末全市職工人數205.83 萬人,比上年增加6.44萬人。其中國有單位職工139.72萬人,增加0.54萬人;集體所有制單位職工45.90萬人,增加1.99萬人; 其他所有制單位職工20.21萬人,增加3.91萬人。年末城鎮個體勞動者12.89萬人,比上年增加0.88萬人。

          全市職工工資總額97.8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1%。職工年平均工資4838元,增加19.28%,扣除價格變動因素,實際增長6.79%。

          城鄉居民儲畜存款持續上升。1992年末城鄉居民存款余額342.31億元,比年初增加96.41億元,增長39.20%。

          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各類險種承保總額2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3.83%。全市有1.41萬家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有288萬人參加人身保險。保險公司共支付國內財產保險賠款1.48億元,支付人身保險賠款886萬元。

          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1992年市區新住宅233.55萬平方米,新增住宅3萬多套,市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8. 5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積25.87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9%。

          注:1.要取所列數據,有一部分是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所列數據包據范圍,除個別注明外,均為全地區數據。

          3.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指標均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加速度,除農業商品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之外,其他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4.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主要包括勞動者報酬、利潤、稅收和折舊等價值,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種中間消耗價值。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毛茸茸bbw亚洲人|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