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平穩、穩中育新,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但目前我市經濟仍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存在一些隱憂,須著力加以改善,夯實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工業生產加快。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分別為1011.43億元和4048.43億元,分別增長7.1%和5.8%,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提升1.6個和0.3個百分點。一是三大支柱產業增勢平穩,合計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6.5%,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9.7%,電子制造業低位增長3.1%,石油化工制造業扭轉上年同期負增長態勢,增長2.9%。二是超七成行業產值實現增長。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產值增長的行業有26個,同比增加7個,增長面達74.3%。產值規模前十位的重點行業均實現增長,其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在新增大型企業帶動下增長99.0%、食品制造業增長12.2%、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2.0%、汽車制造業增長9.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8%,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9.5%,以上六個重點行業合計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0個百分點。
商業平穩增長。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1.97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14521.70億元,分別增長8.4%和12.0%,雖然增幅同比分別回落0.6個和2.9個百分點,但與居民消費質量提升和品質改善相關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化妝品類、糧油食品類、體育娛樂類、服裝鞋帽紡織類零售額分別增長32.7%、20.2%、22.8%和19.3%。
其他服務業快速發展。1-2月,全市規模以上其他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503.07億元,增長16.7%,增速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10個行業中有6個行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三大主導行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勢良好,分別增長35.6%和14.2%,增速同比提高19.5個和6.4個百分點。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快速增長20.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服務業4.0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網易、酷狗、優視科技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增長迅猛,增速達47.3%。隨著居民服務消費理念提升,與民生有關的公共環境、醫療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營業收入分別增長67.8%、23.4%和15.5%。
實體經濟領域投資提速。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同比回落7.8個百分點。投資雖然低速增長,但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投資領域增速提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等領域投資帶動下,工業投資達到132.10億元,增長17.5%,增速同比加快3.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受富士康10.5代顯示器項目帶動,增長43.5%,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大幅提高51.6個百分點。在飛機購置、軌道交通、重點區域配套工程等項目帶動下,基礎設施投資穩步增長10.0%。大項目建設帶動作用增強,投資超十億元的項目達10個,同比增加5個;完成投資211.46億元,占全市投資的22.4%,增長51.9%,拉動全市投資增長23.0個百分點。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87.7%、62.5%和18.0%。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為14.0%和28.1%,同比分別提高1.4個和1.9個百分點。
實體經濟貸款增速較快。3月末,銀行業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5679.54億元,增長15.8%,增速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貸款增速連續三個月位居五大城市之首。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增加,其中重點領域與關鍵行業貸款保持快速增長,2月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貸款規模分別增長19.7%、20.4%、32.1%和48.6%。
二、新經濟引領作用增強
新產業規模擴大。一季度,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13.32億元和129.3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0.6%和12.8%,比 2017年分別提高2.5個和0.6個百分點。1-2月,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的比重19.5%,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
新動能加快成長。工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先進制造業中的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能源裝備增長動力強勁,一季度增加值分別增長17.3%、15.4%;高技術制造業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勢良好,增加值分別增長21.8%、18.0%和10.1%。以互聯網+為標志的服務業新經濟高速成長,1-2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5.8%和30.7%。網上消費熱度提升,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30.3%,增速同比加快7.1個百分點。
新產品潛力釋放。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工業新產品加快產出,自主研發的廣汽傳祺GE3車型今年開始量產,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2996輛,增長8.1倍,增長勢頭強勁;信息技術產品中的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83.9%;高端裝備類產品中的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分別增長2.2倍和33.6%;專用設備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自動柜員機分別增長96.1%和35.6%。
創新激發行業活力。部分先進制造業和符合需求升級方向的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快速增長。1-2月,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利潤增長8.2倍,醫藥制造業利潤增長38.6%,專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16.2%;家具制造、酒飲料、食品三個傳統行業在龍頭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和拓寬盈利模式的帶動下,利潤增長分別達6.0倍、5.4倍和95.2%。
三、經濟質量效益向好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6.94億元,增長10.5%,其中個人所得稅增長22.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6.91億元,增長6.8%,增速同比回落15.9個百分點,其中與民生相關的交通運輸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增長51.2%和16.2%。
企業盈利能力提升。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1%,在去年同期恢復性快速增長19.4%的基礎上實現較快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11%,同比提升0.03個百分點,與全國持平,高于全省(4.6%)、北京(5.8%)、深圳(1.3%)等;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從上年同期的28.52萬元/人提高到32.59萬元/人,上升幅度達14.2%。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84.19億元,同比增長36.2%。
消費價格水平穩定、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年同期擴大0.7個百分點,比1-2月回落0.1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漲幅逐月放緩,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和出廠價格(PPI)同比分別增長4.0%和0.4%,漲幅較1-2月分別回落0.5個和0.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一季度廣州市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新動能不斷積聚,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經濟穩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勢頭良好。另一方面,目前我市仍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下階段,須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抓住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加大產業引導,改善營商環境,強化創新驅動、提升開放水平;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