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2016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經濟呈現出“穩、進、優”的特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改革創新加快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一、基本判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三產比重持續提升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610.94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較全國(6.7%)、全省(7.5%)高1.5個和0.7個百分點,較前三季度(8.1%)、上半年(8.0%)、一季度(8.0%)分別提高0.1個~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下降0.2%,第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0%和9.4%。三次產業結構為1.22:30.22:68.5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7.0%。
二、從生產領域來看,農業生產保持平穩、工業生產穩中提質、服務業較快發展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2016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260.30億元,增長0.1%。農產品產量基本保持穩定,水果產量增長1.5%,其中甘蔗增長3.5%;肉類產量下降4.6%,其中牛肉產量增長8.4%。
工業生產穩中提質。2016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56.25億元,同比增長6.5%。支柱產業帶動發展,三大支柱產業總產值9693.48億元,增長7.6%,增速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在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推動下持續回暖,總產值增長12.6%,增速較上年加快4.7個百分點。汽車產量262.88萬輛、銷量262.59萬輛,分別增長19.0%和17.2%,比全國汽車產、銷增速分別高4.5個和3.5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國際交通樞紐功能增強。2016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977.66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位。廣州港口貨物吞吐量達5.4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884.97萬標箱,位居全球前列。貨物周轉量、貨運量、旅客周轉量、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62.6%、11.6%、7.0%和6.8%。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增強。金融業增加值達1800億元,占GDP比重(9.18%)同比提高0.18個百分點;增長11.1%,快于GDP增速。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規模擴大,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為47530.20億元和29669.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和8.7%。
三、從需求領域來看,消費穩中有升,投資緩中趨穩,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消費穩中有升。2016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06.49億元,同比增長9.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9.2%和7.7%。與居民消費質量提升和品質改善相關行業的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限額以上日用品類、化妝品類和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2.9%、16.6%和12.9%;網上消費保持熱度,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20.7%。出行類商品增勢向好,汽車類零售額增長9.6%,增速逐季提升;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雖然受原油價格影響下降1.1%,但呈逐季收窄態勢。
投資緩中趨穩。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03.59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增速達18.9%。三大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4.8%和1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20.2%和55.4%。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據海關初步統計,2016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值8566.9億元,增長3.1%,增幅高于全國(-0.9%)和全省(-0.8%);其中進、出口總值分別為3379.9億元和5187億元,分別增長3.3%和3.0%。
四、從運行效益及環境來看,財政收支保持平穩,企業經營效益較好,價格水平保持穩定
財政收支保持平穩。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3.85億元,增長5.2%。其中稅收收入1062.27億元,增長5.5%。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41.3%和15.7%,企業所得稅增長8.3%,而增值稅下降5.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43.68億元,增長12.5%。
企業經營效益較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好、虧損面收窄。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30.16億元,同比增長8.0%,比上年同期提升7.0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0.24%,比前三季度(21.50%)收窄1.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超百億。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迅速。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27.1%,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利潤增長19.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利潤增長27.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利潤增長62.8%,以上三個行業合計實現營業利潤占比超八成。
消費價格水平穩定。2016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漲幅較前三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分別上漲2.7%和2.8%。八大類商品價格同比“六升二降”,漲幅居前三位的是衣著類(5.9%)、食品煙酒類(4.4%)、居住類(2.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分別下降0.4%和0.3%。工業品價格降幅持續收窄,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同比下降1.5%,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2%,降幅分別連續11個月和12個月收窄。
五、改革創新加快推進、降本增效成效顯現
深化改革催生新動能。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一是市場活力增強。新登記企業快速增加,2016年,全市新登記內資市場主體達24.21萬戶,增長17.6%,平均每天新登記663家;注冊資金達7702.55億元,增長42.5%。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6個、投資272億元,中遠海運散貨、思科中國創新中心、中鐵隧道總部等一大批樞紐型總部企業落戶廣州。二是小微企業增長較快。減稅降費政策發揮作用,給予實體經濟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業保持活躍。規模以上小微型企業工業總產值4358.85億元,增長7.7%,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2.3%。三是南沙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設企業1.42萬家,注冊資本159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和65%,其中新增金融及類金融企業910家。中交、中鐵、中鐵建等功能型總部落戶,廣汽豐田三期等骨干項目開工。形成1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市場監管企業信息信用平臺等政策走在全國前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31項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
降成本增效益成效顯現。2016年以來,全市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政策文件,全力推進“去降補”5大任務,供給側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新實效。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1.4%,比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2.9%。企業利潤較快增長,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30.16億元,增速為8.0%;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53.88億元,增速達27.1%。另一方面,工業企業減負成效明顯,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7%的同時,稅金總額同比下降5.2%,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4.8%)比上年同期減少0.5個百分點。“營改增”政策效果顯現,服務業企業稅負總體降低,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應交增值稅兩項合計同比下降2.7%。
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財政投入和孵化器雙倍增計劃順利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近190家,孵化器總面積超800萬平方米。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速(7.3%)快于工業平均水平(6.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46.0%)較上年同期(45.0%)提高1.0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0個百分點。
六、新經濟引領產業優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新產業成長勢頭良好。2016年,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穩健,增加值分別增長6.6%和7.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1個和1.0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6%。汽車、電子、石化、電力熱力、電器機械、通用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醫藥等8個工業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合計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比重達70.9%,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與軟件、商務、科技等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1-11月,規模以上研究和試驗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2.5%、26.6%和16.2%。互聯網經濟新業態引領服務業增長,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97.2%。
新產品保持快速增長。2016年,裝備類產品增勢良好,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增長17.0%,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分別實現產量43.57萬臺和2287套,分別增長44.4%和31.7%。新能源汽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分別實現產量4869輛和109.39萬輛,分別增長86.3%和63.7%。信息技術類產品中的光電子器件、光纜產量增長分別達1.4倍和43.0%;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24.5%。
新業態發展快速。2016年,限額以上網上零售額增速達20.7%,高于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個百分點。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146.8億元,增長1.2倍,其中出口增長1.5倍,進口增長83.2%。
新領域投資加速推進。2016年,汽車制造業、電子信息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3.7%和14.8%。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完成投資94.37億元,增長17.6%。服務業投資中,教育(119.43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9.13億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59.28億元)投資分別增長69.0%、55.4%和12.7%。
總的來看,2016年廣州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發展質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同時也應當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動能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國內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攻堅克難,結構調整的陣痛逐步顯現,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下階段,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重點任務,培育壯大三新經濟,擴大有效需求,積極落實釋放政策紅利,全力確保經濟持續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