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在新建工業項目相繼投產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廣州工業生產加快,增速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49.31億元,同比增長20.9%;1-10月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287.11億元,同比增長16.0%,比1-9月累計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以上數據未經省統計局核實,為初步核算數)。
1.工業增速大幅回升,月度產值再超600億元
廣州工業生產增速在今年9月第二次觸底后(見圖1),10月份大幅回升,繼6月份單月產值首超600億元大關,10月份再創歷史新高,完成工業總產值631.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增幅自今年2月份以來首超20%,比上月增速大幅提高9.6個百分點。1-10月累計,全市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448.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增速比1-9月累計提高1個百分點,實現新增工業總產值846.9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43.43億元,同比增長16.3%。本月工業生產實現大幅回升,主要是部分新建工業項目相繼投產等因素的推動。10月份,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7.21億元,拉動全市工業當月增長3.2個百分點。其中新增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2家,分別是廣州興攀金屬加工有限公司和昶聯金屬材料應用制品(廣州)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工業項目規模相對較小,在去年四季度基數快速擴大的影響下,今年最后兩個月工業生產的壓力仍然較大。
2.三資、民營工業“雙箭齊發”成亮點
10月份,全市各種經濟類型工業協調發展,與上月增速比,實現全面提高。其中“三資”企業依然是全市工業經濟的領頭羊,完成工業總產值409.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高于上月增速11.2個百分點。1-10月累計,“三資”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566.08億元,同比增長20.1%;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5.5%,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2.5個百分點。此外,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及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累計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374.15億元、153.08億元、26.9億元、989.54億元和338.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6.8%、10.1%、8.1%和15.1%。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引導下,廣州民營工業的潛力被激發,活力的源泉不斷涌流,一批優秀企業脫穎而出,民營工業逐步成為工業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在發展生產力、擴大經濟規模、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月份,全市民營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2.86億元,同比增長2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1-10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34.42億元,同比增長17.9%,拉動全市工業增長3.6個百分點。
3.三大支柱、高新技術產業穩中有升
今年以來,受個別骨干企業生產回落、新增大型工業項目相對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三大支柱產業增速起伏交錯,呈“高起步―回落―反彈”的態勢(見圖3)。10月份,在汽車制造業的有力拉動下,全市三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口徑,下同)完成工業總產值245.89億元,同比增長22.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4.24億元,同比增長50.0%。1-10月累計,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61.09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1-9月累計提高1個百分點,但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0.8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6.4%,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在三大支柱產業的帶動下,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1-10月累計,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31.78億元,同比增長17.7%,拉動全市工業增長4.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4.4%,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比今年1月份提高1.2個百分點。
4.小型工業增勢喜人,大中型工業增長平緩
下半年以來,全市小型工業運行質量一直優于大中型工業企業,一反以往大中型工業領跑全市工業的態勢,成為下半年全市工業運行的新亮點。1-10月累計,全市小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9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分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及大中型工業增幅4.1個和6.5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7.4%。1-10月累計,全市產值超億元的小型工業企業共220家,占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戶數的38%。值得一提的是,小型工業企業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仍保持高質量地運行。1-9月累計,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在全市工業利潤下滑的大環境下,實現利潤總額40.55億元,同比增長14.0%。
另一方面,在個別大型企業生產回落且去年基數較大的雙重作用下,大中型工業自下半年以來增速明顯放緩。1-10月累計,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349.47億元,同比增長13.8,低于全市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4.3%(比去年同期低5.7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8%。
5.重工業發展加快,規模以上重工業比重首超六成
1-10月累計,全市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168.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1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4.4%,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2.1個百分點。從輕、重工業結構看,1-10月累計輕、重工業比重為41.8:58.2;其中規模以上輕、重工業比重為39.8:60.2,規模以上重工業比重首次超過六成。
6.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南沙、蘿崗后勁足
自荔灣區、越秀區、南沙區、蘿崗區相繼成立掛牌后,廣州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全市工業經濟區域分布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發生了較大變化,蘿崗區取代黃埔區,一躍成為全市工業總量最大的行政區,黃埔區、番禺區緊隨其后。1-10月累計,全市十區、兩縣級市工業總產值均比上年實現增長;其中蘿崗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38.15億元,同比增長17.5%;花都區在汽車制造業的拉動下增幅最高,完成工業總產值468.97億元,同比增長47.6%;南沙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88.57億元,同比增長31.3%,增幅僅次于花都區。隨著蘿崗區地域的擴大,南沙區豐田汽車、造船工業等大型項目的落戶,蘿崗區、南沙區將成為未來廣州工業的主要增長極。
7.產銷銜接良好,近七成產品實現增產
10月份,全市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4%,比上月提高0.8個百分點。從分行業情況看,在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的產銷率超過100%;其中4個行業當月產銷率更超過105%,分別是食品制造業(120.5%)、煙草制品業(113.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05.9%)和飲料制造業(105.3%)。在納入統計的60個主要產品中,近七成產品比去年實現增產,有15個產品產量增幅超過20%,其中食用植物油增59%、汽車增52.1%、中成藥增42.7%、油漆增34.2%。
8.工業企業效益下滑勢頭有所遏止,但虧損額繼續增加
受工業生產要素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的影響,今年以來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一直不理想,形勢依然不容樂觀。1-9月累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3.6,雖比上年同期下降0.9點,但比上半年提高3.5點;企業虧損面為26.4%,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收窄2.3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72.0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7%,降幅與上半年持平;虧損企業虧損額為35.06億元,同比增長65.8%。其中實現利潤同比減少超億元的企業有11家,實現利潤合計比上年同期減少41.52億元;虧損超億元的企業4家,合計虧損4.18億元,而去年同期尚沒有虧損超億元的虧損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