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府〔2003〕45號
印發關于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關于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四日
關于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及下半年工作意見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上半年,我市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市經濟運行呈現"五快、一高"的特點,國內生產總值、工業、投資、出口和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一)經濟增速繼續加快。
全市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加快發展的運行態勢。一季度經濟增長13.9%,受非典疫情影響,4月份出現了向下的拐點,但在5月份又出現了跳躍式反彈,上半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30億元,增長1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比全國、全省分別高5.2個和0.8個百分點,為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這樣的速度是在我市經濟總量已經達到3000億元,而且連續6年平均經濟增長率保持13.1%的基礎上取得的(同期全國、全省平均增長7.7%和10.2%),確屬不易。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第二產業發展加快,上半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5.3億元,增長18.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受非典影響增速有所下滑,上半年完成增加值840.4億元,同比增長10.2%。同時,今年以來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逐月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結束了過去23個月持續下跌的走勢,表明我市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減弱。金融業運行穩定,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加大,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132.4億元,比年初增加613.7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6018.3億元,比年初增加741.9億元,同比多增447.3億元,其中基建貸款多增70億元。
(二)工業持續快速增長。
通過加大工業投入、積極推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工業品的市場占有率,全市工業呈現增速加快的態勢。上半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207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89.2億元,分別增長21.5%和19.3%,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7.7個和7.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增長7.4個百分點,是近5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工業增長的主要特點:一是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勢迅猛,規模以上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33.4%,其中汽車制造業產值增長52.3%;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01.6億元,增長29.2%,增速比全市工業快7.7個百分點。二是大型工業企業帶動效應明顯,廣州本田、安利、寶潔等企業產值增長26.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8個百分點,是推動工業增長的主導力量。三是工業品產銷銜接進一步趨好,全市工業銷售產值2028.2億元,增長21.2%,增速比一季度快3.9個百分點;工業產品出口產值增長20.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8個百分點。
(三)投資增勢高開高走。
從年初開始,市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各建設單位加緊組織施工,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高起點、高增長態勢,扭轉了上年低速徘徊的局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0.5億元,增長27.7%。其中,基建投資增速達到85.5%,主要是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全市30個重點項目上半年完成投資77.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7.5%,資金到位率65.8%,重點項目投資額和資金到位率雙雙創歷史最高紀錄。地鐵二號線如期全線開通;地鐵三號線38個土建工點有36個已開工建設;白云國際機場遷建工程進度加快,航站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為今年試飛創造了條件;四大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建設加快,獵德污水處理系統二期、西朗污水處理系統廠區主體工程土建已基本完成;廣州本田轎車擴建、侖頭至龍穴島快速路、新機場高速公路北延線南段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民間投資進一步趨活,上半年民間投資達148.9億元,增長33%,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40.8%。通過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上半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18.2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9%和22.3%,其中安利、通用等企業在穗增資形成了較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四)外貿出口穩中趨快。
全市外貿系統沉著應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積極落實促進出口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大通關"效應,在人員流動受限和春交會成交下降的不利情況下,積極采取網上洽談等多種方式力抓訂單,抓住美元貶值的機遇,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鞏固重點出口市場,實現了外貿出口高速增長。上半年出口74.15億美元,增長20.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7.7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增長15.1%和23.6%;三資企業、國有企業仍是全市出口的主力軍,出口分別占全市的57.6%和36%;私營企業出口迅猛,同比增長3.9倍,成為出口的新亮點。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3%和48.8%,占全市出口的比重接近六成;鞏固了出口主要市場,對美國、日本、香港、歐盟的出口比重達到77.5%。
(五)區域經濟發展加快。
在全市經濟繼續向好的情況下,各區(縣級市)積極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努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繼續領跑全市,初步測算上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6億元,增長30%;工業總產值373.4億元,增長46.4%;外貿出口12.9億美元,增長48.3%;固定資產投資31.3億元,增長2.9倍,其中廣州科學城完成投資15.9億元,成為投資增長的新亮點。南沙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進展加快,蕉門河整治及黃閣大道、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正按計劃順利推進,美國艾利、德國巴斯夫、瑞士龍沙等一批著名跨國公司相繼落戶。越秀、黃埔、番禺、花都、從化等區(縣級市)經濟增長提速,上半年GDP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一批工業園區工業增勢迅猛,黃埔、天河、從化、東山等工業總產值增速都在26%以上,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對全市工業支撐效應明顯增強。
(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今年以來,我市經濟在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171.2億元,增長35.6%,其中利潤總額93.3億元,增長48.2%,分別比一季度快13.9個和21.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7.7%,虧損幅度比去年同期減少6.3個百分點;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159.9,同比提高18.4個點,繼續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1.4元,增長11.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448.5億元,比年初增加315.7億元。上半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0.8億元,增長26.4%,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繼續較快增長。
在遭受非典疫情嚴重沖擊的情況下,我市經濟發展仍有如此出色的表現,確實來之不易。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堅持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果斷決策、周密部署,最大限度化解疫情的負面影響;得益于國家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我市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得益于我市經濟自主增長活力、抗波動能力、經濟持續發展動力的進一步增強;得益于工業強勢推動和投資、出口兩支力量的有力拉動。
但是,在經濟發展基本面普遍趨好的形勢下,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國新一輪發展周期中,區域之間、城市之間呈現出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態勢,與國內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相比,我市在工業、出口、利用外資的規模、增長速度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上半年,我市工業總產值增速與天津、上海等城市相比落后4-5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增速分別低于全國、全省14個和5.8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增速比蘇州低48.5個百分點。同時,我市經濟運行中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非典疫情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消費需求受到階段性抑制,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1.8億元,增長7.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旅游、餐飲、酒店、運輸等行業普遍受挫,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越秀、荔灣等商貿服務業比重較高的城區經濟增長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畜牧業受到較大沖擊,導致農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3%,加大了農民增收難度。目前非典疫情雖已被控制,但病原體及傳播渠道尚未研究清楚,疫情的隱患仍未消除。二是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是電力供應趨緊、一些發展快的區域工業用地不足以及鋼材、水泥等重要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等,應引起高度關注。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建議
下半年,世界經濟發展總體趨穩,我國新一輪經濟加快增長的態勢不會改變,有利于我市經濟較快增長的宏觀經濟環境不會改變,促進我市經濟自主增長的積極因素不會改變。從國際經濟環境看,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有望加快,歐盟執委會預計今年歐元區將增長1.1%,日本經濟今年也將有1%的增長。總體上,世界經濟將呈現平穩發展的格局。從國內環境看,自去年以來,隨著內需增長活力的逐漸顯現和入世效應的增強,我國經濟走出了調整增長的階段,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周期,非典疫情的影響并未改變這一基本趨勢;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正式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為我省和我市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總的來看,宏觀經濟環境將有利于我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從我市的情況看,下半年,隨著促進投資的各項措施進一步落實,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快,我市投資將保持今年以來較快增長勢頭;隨著世界主要經濟體下半年走勢向好,我市對外經貿工作環境將進一步好轉;隨著非典疫情影響的消失,前段時期暫時受抑的消費需求可能強力反彈,一定程度上會彌補疫情對我市經濟造成的損失。從供給看,下半年,汽車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將繼續高速增長,一批新建項目逐步投產,將帶動工業快速增長;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商貿零售、旅游等服務業在克服非典影響后,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將會增強。總的來說,在出口、投資、消費三大需求的有力拉動及工業、服務業的強勁推動下,下半年我市經濟仍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只要不再出現非典疫情或其他突發事件,我們要力爭超額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要繼續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當好排頭兵"的要求,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努力做好非典過后經濟振興的應對、與經濟發展較快城市競爭的應對、在新起點上發展穗港經貿關系的應對,繼續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松懈,一手抓經濟發展不動搖,爭取抗擊非典和經濟有效增長的雙勝利。針對我市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建議下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加大投資力度。
疫情過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一個恢復、加強的過程,擴大投資,保持投資需求的有力拉動十分重要。一是完善重點項目建設的協調機制,提高計劃、土地、規劃、招標等審批、審核環節及資金撥付的工作效率,加大對城市綠化、污水處理、環境保護的投入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大力推進30個重點項目和列入省十大工程的項目建設。確保白云國際機場遷建、新機場高速公路北沿線南段以及西朗污水處理系統等項目年內竣工,加快今年新開工的新光快速路、珠江電廠燃氣聯合循環項目建設,爭取地鐵四號線大學城專線、廣州水泥廠環保遷建工程、本田轎車出口基地、天河軟件園擴建首期工程、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等一批項目年內動工,力爭下半年城建投資超額完成150億元的工作量。二是重點抓好產業關聯度高、產品鏈長、帶動能力強、在國民經濟中有重大影響的大工業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和吸引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汽車、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鋼鐵、造船、電子信息、醫藥、輕紡和資源節約型工業,力爭我市今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5%以上的增長。發揮財政性挖潛改造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促進更新改造投資穩步增長。三是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大對衛生、文化、科研、教育等領域的投入,加快市級醫院改造、廣州大學城、示范性高中、教育綜合改造等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抓緊開展市疾控中心、市第八人民醫院搬遷和廣醫一附院二期改造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農村"五通"工程和中心鎮建設,拉動農村地區投資增長。五是進一步開放投資領域,擴大資金來源,爭取年內推出一批向社會開放投資的項目。抓緊推行政府財政性投資項目代建制,加快建立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提高投資管理效率。
(二)保持工業快速增長。
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保持工業快速增長非常關鍵。一是確保全年新增600億、力爭新增700億元工業總產值的目標不動搖。要克服一切困難,創造更好條件,努力抓好開發區、花都、番禺、黃埔等重點區域的工業發展;積極推進建興電子、安利公司等企業新增產能,力爭早投產,多實現產值;盡力搞好電力供給的調度和管理工作,千方百計促進汽車、醫藥、化工、鋼鐵、通用設備、通訊產品等適銷對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擴大我市工業品的市場份額。二是抓好重大生產力項目的建設。繼續加快建設廣州本田轎車24萬輛改造和東風日產汽車15萬輛改造工程,本田廣州轎車出口基地及寶龍5萬輛輕型車擴建等項目,抓緊捷普電子、南方高科CDMA生產線的建設,積極推進廣石化煉油擴產工程建設。抓好聯眾不銹鋼、廣紙林紙一體化、廣鋼40萬噸汽車鍍鋅板、廣州海瑞克盾構機、廣船國際造船新基地等重大項目,提高機械裝備水平。組織實施好天河軟件園高塘新建區、廣州科學城二期及南沙科技產業園的開發、廣州國際生物島、國家級中藥現代化工程中心、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建設,積極申報和創建生物醫藥國家產業基地。同時要著力搞好全市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實現我市工業的集群化布局和成片發展。三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促進國有企業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我市正處在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時期,上半年非典疫情對即期消費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住房、汽車、通信、康體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下半年要抓住國家即將出臺汽車產業及消費政策的契機,加快停車場建設,簡化購車手續,取消汽車交易和使用中的限制及不合理收費,擴大汽車消費。出臺積極的住房消費政策,繼續培育住宅消費市場,提高居民對住宅的有效購買力。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擴大農村消費。積極開發消費貸款的品種,擴大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務性消費規模。促進電子商務、網絡教育、文化娛樂及全民健身等新消費熱點的形成。利用當前國家解除旅游禁令、旅游消費逐步趨旺的有利時機,做好國內外旅游促銷宣傳,重點安排好"百萬市民休閑游"、"國慶黃金周"等專題活動,全面復興旅游業。精心策劃和組織好廣州國際美食節、廣州博覽會、廣州茶文化節、廣州購物節、廣州國際禮品玩具展覽會等系列商貿、旅游節慶和促銷活動。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搞好國際汽車(廣州)博覽會、琳瑯沛麗亞洲皮革展、國際機械裝備博覽會等專業會展。研究"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所帶來的商機和挑戰,積極發展會展、金融、物流、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四)大力促進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
一是主動出擊,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高潮。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立體式招商,特別是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的聯系,爭取更多的世界一流企業來穗投資。突出抓好產業鏈延伸性招商、園區群體性招商和會展專業型招商,實現合作一戶、帶動一片,加快重點產業和行業的發展。二是積極跟進已經立項、正在立項及老企業增資擴產項目。當前特別要加強廣州本田、光寶電子等已進入廣州的大型外資企業配套廠的招商工作,同時加大對知名內資企業、民營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以工業園區為載體,發揮龍頭企業的配套效應,促進中小企業的全面發展。三是吸引更多出口型外商投資的生產企業到廣州落戶,以外資促外貿。落實促進出口的各項措施,加快外貿企業重組,扶持民營企業出口。積極推動跨國公司在穗擴大采購,爭取加入全球采購供應鏈,借助跨國公司強大的銷售網絡、物流基礎和品牌影響力,把更多的工業產品大批量地推向國際市場。四是切實做好秋交會的協調服務工作,利用新建成的國際會展中心辦好相關展項;以迪拜、悉尼等海外經貿平臺為支撐,發揮其開拓出口市場的"橋頭堡"作用,擴大我市出口規模。
(五)切實抓好農業和農村發展問題。
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受非典型肺炎、水果減產等因素影響,農業總產值同比出現負增長,農民增收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下半年,要繼續加大農業投入,搞好農村各項改革,調整農業經濟結構。一是重點抓好蔬菜、花卉、畜牧等有市場潛力產品的生產,支持一批具有市場帶動力的名牌農產品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5個中心鎮建設,確保今年底全市行政村實現"五通"。三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鞏固我市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四是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欠發達地區的扶貧工作,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有序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
(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保持我市經濟的發展后勁,必須進一步擴充經濟增量,繼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創造良好的產業支撐環境,抓好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番禺、花都、增城和南沙等重點區域的招商引資,促進產業集聚。打造以開發區為核心、由黃花崗科技園向東直至增城新塘一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以花都、白云區為中心的西北部工業組團和以南沙開發區、番禺為中心的南部工業組團,使這些區域的經濟總量迅速壯大,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現未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火車頭"。認真落實市政府已出臺的有關政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要貫徹好《關于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方便企業來穗投資。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引導民間資金投資實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社會事業,重點支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做強做大。大力扶持技術密集型、裝備配套型、品牌拓展型、特色都市型和吸納就業型等五類中小企業的發展。
(七)狠抓城市綜合管理。
圍繞優化和完善經濟、城市、治安、人文四大環境,重點加強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和財政管理,以管理促發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以電子政務和實施《廣州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公共服務行為規范試行規定》為突破口,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認真總結上半年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發展的經驗,完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應急管理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擴大區街社會管理的權限,加強對城市管理各執法部門及其人員依法行政的監督,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切實搞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的水平。搞好全年財政開源節流,強化財政收入征管,大力削減一般開支,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社會保障和科技教育等重點支出。
(八)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各級政府和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講大局、促發展,保穩定,真正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一,毫不松懈地抓好非典防治。雖然我市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非典隱患并未根除,防止反彈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加強科技攻關,力爭在預防、檢測、診斷、治療、特效藥和疫苗研制等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認真總結我市防治非典的經驗,繼續加強防范,堵塞漏洞,鞏固成果,力爭贏得我市防治非典工作的全面勝利。第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游、會展、酒店、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省為抗擊非典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措施,幫助受疫情損害的行業、企業度過難關。第三,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切身的生產、生活困難問題。加快老城區危房改造,加強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特別要密切關注受非典影響行業人員的就業情況。繼續落實好"兩個確保"和有廣州特色的"五道防線"的社會保障,認真細致地做好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主題詞:經濟管理 經濟 意見 通知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