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穗府〔2007〕7號
關于印發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重點做好的工作事項的通知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重點做好的工作事項》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落實工作。
廣州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四月四日
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重點做好的工作事項
一、把握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這條主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繼續壯大汽車、石油化工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三大支柱產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經貿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
2.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加快軟件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帶動提升廣州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信息辦)
3.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培育一批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形成在國內外具有相對領先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4.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做大做強機械裝備制造業,為廣州工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
5.積極推進南沙臨港石化基地、造船基地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南沙區政府)
6.抓緊推進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國際物流園區建設,擴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層次。(牽頭單位:市交委;配合單位:市建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
7.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專業性品牌會展,提升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地位。(責任單位:市經貿委)
8.推進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工程。(責任單位:市建委)
9.建設大型生鮮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現有批發市場,重點建設一批交易方式先進、信息化程度高、輻射力強的現代化批發市場。(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信息辦)
10.制定實施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創意產業大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1.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大力吸引和支持跨國公司、國內著名企業和本地企業建立以廣州為總部的跨區域經營體系。(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局、經貿委)
12.認真落實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珠江新城金融商貿區建設,提升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建委)
13.圍繞創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完善旅游配套設施,開發具有嶺南特色的旅游項目,加強區域旅游合作,開拓入境游國際市場,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來廣州旅游。(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14.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完善管理和服務,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引導和支持民營經濟進入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尤其要支持民營工業加快發展,逐漸增大其在全市工業的比重,力爭達到三分之一強。(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農業局、文化局、金融辦)
二、以十年時間建成創新型城市為奮斗目標,積極推進創新工作
15.組織認定一批創新型示范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產品。選擇和支持一批原始創新技術項目,實行重點突破,在高新技術領域培育競爭優勢。集中力量促進一批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引進外資研發機構落戶廣州,以較快的速度跟蹤、引進和消化世界一流技術,實現廣州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16.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廣州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構建政務受理、投資服務、政務信息三大服務系統,不斷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牽頭單位: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籌建辦;配合單位:市編委辦,市府辦公廳,市監察局、法制辦,市府研究室,市信息辦)
17.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加大政府采購監管力度。(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18.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牽頭單位:市人事局;配合單位:市編委辦)
19.扎實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和鎮機構改革工作。(牽頭單位:市編委辦;配合單位:市交委、環保局)
20.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領域,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加強政府投資管理。(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審計局)
21.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編委辦)
22.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和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和運用水平,營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牽頭單位:市知識產權局;配合單位:市新聞出版和廣電局、工商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23.大力培養和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形成自主創新的人才優勢。(牽頭單位:市人事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科技局)
24.著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鼓勵企業機制創新,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規范的運作機制和有效的制衡機制。探索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完善經營者長效激勵和約束機制。(牽頭單位:市國資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三、繼續大力改善城市環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廣州
25.調整城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南沙新區、蘿崗新區、白云新城、廣州新城等新城區建設。調整優化中心城區功能布局,整體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建設高度繁榮發達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帶動城市各區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牽頭單位:市建委;配合單位:市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各有關區、縣級市政府)
26.在“城中村”試點村繼續推進改造的基礎上,結合河涌整治、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其他“城中村”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整體提升城市面貌,建設高度繁榮發達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牽頭單位:市建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市政園林局、市容環衛局、法制辦,各有關區政府)
27.繼續推進老城區危破房改造工作。(牽頭單位:市國土房管局;配合單位:市建委、規劃局)
28.以建設衛星城為目標,推進17個中心鎮的規劃建設。(牽頭單位:市中心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市中心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29.按計劃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白云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交委;配合單位:市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各有關區、縣級市政府)
30.按計劃推進廣州鐵路新客運站、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穗深港客運專線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建委、交委、國土房管局、環保局、規劃局)
31.加快地鐵工程建設,續建和新開工建設46條市政道路。(牽頭單位:市建委;配合單位:市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市政園林局、地鐵總公司,各有關區、縣級市政府)
32.續建和新開工建設7條高快速道路。(牽頭單位:市交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公路局)
33.繼續大力推進電網建設與改造。(牽頭單位:廣州供電局;配合單位:市經貿委、建委)
34.推進飲用凈水和天然氣利用二期工程。(責任單位:市市政園林局)
35.啟動亞運會場館、亞運村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牽頭單位:亞組委、市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配合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建委、規劃局、市政園林局)
36.鞏固和推進已關閉的采石、采泥場的整治復綠工作。(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
37.加強林帶林區、森林公園和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逐步形成“森林圍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責任單位:市林業局)
38.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步伐。(責任單位:市市容環衛局)
39.繼續推進脫硫工程建設,嚴格執行機動車國Ⅲ標準。(牽頭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經貿委、公安局、交委、國資委、物價局、工商局、質監局)
40.從今年起中心城區全面禁行摩托車,切實控制機動車廢氣污染。(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41.加強餐飲油煙、建筑工地揚塵和工業粉塵、噪音等污染控制。(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建委、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42.加強珠江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源保護,完成在建的6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分期分批綜合整治市內河涌,近期重點抓好29條與市民生活和亞運會主要場館密切相關的河涌綜合整治。(牽頭單位:市水系辦;配合單位:市建委、水利局、環保局、市政園林局)
43.建設白云湖,進一步改善水環境。(牽頭單位:市水利局;配合單位:白云區政府)
44.健全氣象監測網絡。(牽頭單位:市氣象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國土房管局、規劃局)
45.推進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46.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建設節約型城市。(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經貿委、國土房管局、環保局、市政園林局)
47.依法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
48.加快循環經濟試點,強化節能降耗機制,促進企業廣泛采用清潔能源、先進工藝技術和新材料,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落后生產力。(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國資委、環保局)
49.實行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建立GDP能耗指標定期通報制度,加強對重點行業的能耗考核。(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經貿委、環保局、統計局)
50.繼續推進老城區產業“退二進三”,對不符合安全生產和國家環保要求的工業企業和危化品倉儲企業,分期分批依法依規實行整改搬遷或關閉,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在搬遷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轉型,實現新的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經貿委、財政局、國土房管局、國資委、環保局、規劃局、安監局)
51.建設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完善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強化環境保護實績考核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牽頭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
52.今年實現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目標。(責任單位:市創衛辦)
53.大力整治市容環境衛生,尤其要突出整治“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徹底清理衛生死角。(責任單位:市市容環衛局)
54.切實解決“六亂”問題,營造整潔有序、優美舒適的城市環境。(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55.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嚴肅查處無證照生產經營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市場準入、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繼續推進農貿、肉菜市場升級改造,努力保證食品安全。(責任單位:市食安辦)
56.進一步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包括外籍人員管理服務工作。健全流動人員信息化管理體系,從今年起逐步免收流動人員辦理暫住證費用,全面實現流動人員信息化管理,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牽頭單位:市流動人員管理辦公室;配合單位:市信息辦)
57.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牽頭單位:市應急辦;配合單位:市經貿委、科技局、公安局、財政局、農業局、水利局、衛生局、環保局、市政園林局、安監局、林業局、法制辦、信息辦、氣象局)
58.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完善和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重特大事故預警和防控體系,強化對道路交通、消防、市政設施、危險化學品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牽頭單位:市安監局;配合單位:市經貿委、公安局、建委、交委、市政園林局、質監局、應急辦)
59.在認真總結三年來城市管理年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城市管理步入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和正?;壍馈#款^單位:市法制辦;配合單位:市城管辦、流動人員管理辦公室、食安辦)
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60.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繼續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擴大規?;?、產業化、現代化農業園區基地的覆蓋范圍,扶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業對外交流與經貿合作,充分發揮“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向作用,促進農產品加工與流通。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動植物疫病和外來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優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培育新型農民。(牽頭單位:市農業局;配合單位:市經貿委、科技局、衛生局、林業局)
61.切實保護耕地、林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繼續推進標準化農田改造。強化農業資源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扎實推進“兩規、三清、四有、五通”工程,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綠化美化工作,建設生態文明村。加大對北部山區的扶持開發力度,改善山區發展環境。(牽頭單位:市農業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規劃局、林業局)
62.進一步加強中心鎮建設,促進中心鎮健康發展,加快構建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體系、城鎮體系。抓緊編制完善中心鎮和中心村規劃。(牽頭單位:市中心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單位:市中心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經貿委)
63.抓好重點水庫、堤防的除險加固和小型水利設施的整修,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64.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措施和農民減負增收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建設,廣辟農民增收渠道。(牽頭單位:市農業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65.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成年農民的技能培訓。(牽頭單位:市勞動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農業局)
66.大力加強農村教育,切實改善農村教育條件,努力提高農村教育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67.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網絡建設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牽頭單位:市衛生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財政局、農業局、愛衛辦)
68.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要達到94.5%。(牽頭單位:市衛生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勞動保障局、農業局)
五、提高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水平,增創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69.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繼續優化投資環境,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強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招商,重點吸引外資投向軟件、生物醫藥、物流、金融、會展等行業。認真實施《廣州市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總部和地區總部的規定》,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實現外資來源多元化。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產,延伸產業鏈條。(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局、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
70.調整外貿發展戰略。把握廣交會轉型的重要機遇,調整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實現出口與進口協調發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協調發展。大力推動高端服務貿易,推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局)
六、統籌協調發展,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71.全面推進教育創強工作,力爭全市各區(縣級市)和中心鎮全部建成省教育強區(縣級市)和教育強鎮,廣州市創建成省教育強市。(牽頭單位:市教育局;配合單位:各區、縣級市政府)
72.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步取消擇校費。(牽頭單位:市教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物價局)
73.完善助學機制,落實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失學。(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教育局、民政局、財政局、勞動保障局)
7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法落實教師待遇。(牽頭單位:市教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人事局、勞動保障局)
75.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建設好示范性重點職業學校。(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編委辦、教育局、勞動保障局)
76.完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完善大中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幫扶關系和雙向轉診制度,探索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辦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解決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牽頭單位:市衛生局;配合單位:市編委辦、發改委、財政局)
77.完善城鎮困難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將救助范圍擴大到農村。(牽頭單位:市民政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衛生局)
78.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繼續抓緊建設和修繕一批現代文化和歷史文化設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公益文化事業。辦好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中國音樂金鐘獎等系列文化節慶活動。推進農村和社區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發展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責任單位:市文化局)
79.加快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新聞宣傳的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新聞出版和廣電局)
80.大力發展體育事業。以迎“亞運”為契機,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構建多元化群眾體育服務管理體系,加強社區和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各類群眾體育活動。提升廣州競技運動水平。辦好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和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等重大賽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81.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強流動人員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加強人口與計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責任單位:市人口計生局)
82.全面推進社會信息化,加快建設“數字廣州”。(責任單位:市信息辦)
七、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3.進一步擴大和促進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繼續保持新增就業崗位2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70%以上。(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
84.加強對社?;鸬谋O管,健全社?;鸹酥贫群驼骼U管理體系。落實“農轉居”人員和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探索建立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探索建立覆蓋所有城鎮居民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牽頭單位:市勞動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審計局)
85.逐步提高低保標準,重點提高農村低保補差水平。鞏固和完善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焙汀胺诸惥葷?。切實做好低收入困難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工作,建立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生活救助應急機制。(牽頭單位:市民政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86.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眾住房條件。積極落實調控土地供應和穩定房價的措施,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大力建設新社區,擴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規模,不斷提高住房保障的普惠度。今年內解決全市2005年登記在冊、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5643戶雙特困戶的住房問題,到2010年基本解決全市8.46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牽頭單位:市國土房管局;配合單位:市建委、規劃局)
87.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開展“平安廣州”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打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禁毒斗爭。(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88.今年要全部完成市區的治安視頻系統建設。(牽頭單位:市信息辦;配合單位:市公安局)
89.加大城市路網建設力度,打通交通節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積極推進停車場建設。加快建設城市快速公交系統。(牽頭單位:市建委;配合單位:市交委、市政園林局)
90.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全力推行公交優先和快速公交,完善各種交通接駁,實行公交車、地鐵票務一體化,并給予優惠價格,方便市民出行。(牽頭單位:市交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國土房管局、建委、規劃局、物價局、地鐵總公司)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規范政府行政權力
91.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防止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決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責任單位:市監察局)
主題詞:文秘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