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函〔2025〕135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20250423號提案答復的函
謝萌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傳統商圈升級,煥發城市空間新活力的提案》(第20250423號)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單位認真研究辦理,并于4月與您進行溝通交流,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廣州被譽為“千年商都”,商業氛圍濃厚,商圈建設是廣州商業繁榮發展的重要載體體現。您關于促進傳統商圈升級,煥發城市空間新活力的建議,對促進傳統商圈轉型升級、煥發城市新活力,推動廣州商圈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廣州與上海、北京、天津、重慶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這一關鍵任務,持續發力、精準施策,不斷豐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營造現代化消費場景,推動商業綜合體提質增效。2024年,廣州商圈繼續保持活躍,新增大型商業載體11個,新增商業面積約63.2萬平方米;全市社零總額突破1.1萬億元,
增速在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目前,廣州正在以重點商圈建設為抓手,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一、以規劃布局為支撐,存量商圈提質升級煥新機
2022年,我市政府印發《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2022—2025年)》《廣州市重點商業功能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結合現狀基礎、區位特征與資源稟賦,突出嶺南時尚特色,集中優勢、差異定位,打造天河路—珠江新城、廣州塔—琶洲、金融城—黃埔灣、長隆—萬博、白鵝潭五大世界級國際商圈,構建多核引領、錯位發展、均衡有序的商圈新格局。
在商圈發展戰略中,規劃重點提出通過存量商業提質擴容煥發新活力。在規劃編制中,多次邀請城市規劃、文化保護、更新改造、商業策劃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參與論證工作,為傳統商圈提質升級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并取得一定成效。荔灣區永慶坊通過BOT“微改造”模式,成功打造了我市商文旅新地標。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時作出的“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重要指示,已成為當前城市更新和文化保護的根本遵循。天河路正佳廣場則以創新業態引領潮流,國內首創在商場里推出極地海洋世界、自然科學博物館、雨林生態植物園、天文館、科學館、蠟像館等10余個景點,讓傳統的商業空間變身為商文旅融合消費新場景,帶動天河路商圈多年領跑。2024年天河路商圈客流量超6億人次。“千年商街”北京路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創新改造理念,成功入選全國示范步行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條入選的步行街,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
二、以政策資金為保障,傳統商圈改造升級展新貌
密集出臺《廣州市支持商業網點建設若干措施》《市級北京路步行街業態提升扶持資金管理規定》《廣州市鼓勵發展首店首發經濟若干措施》《廣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廣州市扎實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批發零售業發展工作方案》等措施。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投入,用于傳統商圈的改造升級、改善商圈的交通條件、提升商業設施水平、優化商業業態布局以及加強智慧商圈建設等方面。近三年,省級財政、市級財政分別投入近億元,共計兩億元支持廣州商圈建設發展,包括智慧商圈建設、傳統商業項目更新改造、新建大型零售商業載體、首店首發補貼等,推動商業網點高標準建設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0年至2024年,全市引進首店數量分別為227家、214家、157家、420家、404家。通過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推動了傳統商圈的升級改造進程。
積極推介商圈改造經驗,對傳統商圈的升級改造成果、特色亮點以及各類促消費活動進行推廣。在商圈推介方面,舉辦“名城永續·廣府彌新”高端峰會,發表《名城保護廣州共識》,推介北京路、永慶坊等傳統商圈。在項目建設方面,白鵝潭商圈連續兩年邀請政府、企業、商協會、專業咨詢、媒體代表各方,召開商圈高質量發展論壇,研討通過活化利用、功能提升、現狀保留的模式,探索與太古地產合資經營新路徑,打造商文旅創居有機融合的世界級地標商圈。在經驗推廣方面,商務部將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建設智慧商圈的工作制作成宣傳視頻,在全國商業體系建設現場會上播放并向全國推廣。
三、以媒體宣傳為助力,多渠道多方式推廣促新效
組織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活動。2024年,我市結合春節、國慶等重要節點,組織召開“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年味最廣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2024年國慶假期專題新聞發布會、“拼經濟穩增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推出“我的廣州我的十五運—廣州商圈迎全運故事會”,全面宣傳廣州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新亮點。利用南國都市4K超高清頻道等渠道,深度挖掘播報廣州文商旅體娛等消費資源及其亮點,常態化播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內容,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欄目,推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形象,提升廣州消費的國際影響力、傳播力。
積極與中央、省、市各級主流媒體合作。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平臺,以及新媒體平臺,對傳統商圈的升級改造成果、特色亮點以及各類促消費活動進行廣泛報道。圍繞春節、元宵節等重要節日慶典,結合廣州各大商圈活動,推出多篇報道,激發商圈消費新活力。策劃《廣州,C位出道的千年商都》《古街“逆生長”微整”煥新顏》《詩詞里的廣州·千年商脈繁榮興盛》等專題,多元化呈現傳統商圈的演變脈絡和城市更新宣傳示范樣板。
開展海外媒體平臺傳播。聚焦重要節點、重要活動,策劃主題宣傳,通過海外媒體平臺推送和轉發我市文旅商圈等相關圖文和短視頻。其中,《歲閱恩寧》《繡名城·花盡綻》等精品視頻,通過線上新聞媒體、線下公益廣告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等多渠道傳播,展現廣州傳統商圈特色形象。同時,利用國際友城、友好港、駐穗領館、海外華僑組織等資源構筑宣傳推介網絡,廣泛傳播城市國際形象,營造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良好氛圍。
四、以更新改造為引領,設施空間環境全面優化
積極出臺城市更新政策,提升城市活力。印發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1+X+N”支持政策,提出新型產業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上的存量建筑,在不變更房屋權屬性質的情況下轉換為商業用地,推動空間和生產力布局優化,為商業設施的升級改造提供了政策支持。印發支持既有建筑辦理消防審批驗收等相關政策,優化既有建筑商業業態調整辦理流程,為我市既有建筑消防審驗工作提供政策指導,破解改造利用難以適用現行消防技術標準、政策銜接不暢等難題。
開展整體片區謀劃,編制《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推動周邊地區老舊小區與傳統商圈、老舊廠房與低效園區提質增效。如海珠區江南文商旅商圈通過實施市政道路、人行天橋、商業立面等改造,促進區域整體功能和環境品質提升,提升了商圈整體氛圍。
注重公共空間優化,通過改造步行街、廣場、公園等公共空間,增加綠化面積,完善休閑設施,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消費環境。如越秀區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商圈公共設施建設的新路徑,參與步行街、停車場、商業載體等關鍵區域改造,提升商圈硬件設施水平,成功吸引首店經濟、體驗式消費、文創IP等新業態企業入駐。
加強周邊環境整治,支持各區利用商圈紅線內空地、商圈內部道路等開展臨時性集中外擺。通過設立審批綠色通道、簡化項目審批流程等措施,為周邊環境整治等相關項目的推進提供了高效的審批服務,進一步促進了傳統商圈的更新改造,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快出臺商圈發展政策,促進商圈高質量發展。近期,我市正在研究起草《廣州市促進商圈高質量發展意見》,計劃通過部門協同、用地優化、業態整合等多維度融合舉措,打破傳統商圈發展模式,鼓勵活化老舊商業建筑,為廣州商圈注入新活力。同時,嚴格按照《廣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重點任務分工表》要求,鼓勵商業綜合體與文化、娛樂、健康等融合,推廣正佳廣場、長隆旅游度假區等一批典型經驗,支持傳統購物場所向集文化藝術、休閑健身、教育培訓、演出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社交中心、娛樂中心新型消費體轉型。
(二)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推出具有“嶺南韻、中國風、國際范”的“羊城消費新八景”城市消費新IP,重點打造一批融合商業、旅游、文化、體育、健康等多領域元素的消費新場景,以新場景為核心構建融合消費矩陣,激發消費活力,推動傳統商圈升級,提升我市消費新活力。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CBD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引導餐飲與文化、旅游、游戲等互動融合,推動場景創新。
(三)深化規劃引領與政策支持。進一步深化《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引領作用,確保商圈改造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協調。通過跨部門協同機制,統籌實施商圈升級與歷史文化街區更新、老舊社區微改造等工作,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商圈整體性復興。
(四)深化媒體合作與影響力提升。圍繞商圈活動、特色亮點等核心內容,精心策劃宣傳節奏,提升商圈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舉辦發布會、交流會等形式,向公眾展示商圈升級成果,擴大社會影響。加強全媒體宣傳矩陣的構建,提高商圈在各類媒體上的曝光度和影響力。
感謝您對廣州傳統商圈升級改造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19日
(聯系人:張婧、陳英祺,聯系電話:020-81098579、83123493)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