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 2018-11-30
        • 來源: 市政府辦公廳
        • 分享到
        • -

        穗府辦函〔2018〕202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市應急委各成員單位:

        《廣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廣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1月19日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加強我市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等工作,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處置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廣東省突發事件現場指揮官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廣東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廣州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廣州市應急搶險救災工程管理辦法》《廣州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于我市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

        氣象因素引發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火災等其他災害,適用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

        1.4 工作原則

        (1)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2)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出發點,全面加強應對氣象災害的應急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3)預防為主、科學高效。實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結合,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防御標準。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項應急準備,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預警先導,部門聯動。根據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按氣象災害影響程度和范圍,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和預案,做好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應急響應啟動后,加強部門聯動。

        (5)依法規范、協調有序。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職責,做好氣象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加強各區、各有關單位信息溝通,建立協調配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確保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工作規范有序、運轉協調。

        2 組織體系

        2.1 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及其職責

        建立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市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

        總指揮:分管副市長。

        副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氣象局局長、市應急辦主任。

        成員: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教育局、科技創新委、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規劃委、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委、交委、水務局、農業局、林業和園林局、商務委、衛生計生委、城管委、安全監管局、旅游局、應急辦,廣州港務局,市氣象局,廣州供電局,廣州海事局,廣州警備區,廣州市廣播電視臺,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廣州地鐵集團,市水投集團,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鐵集團)等單位分管負責人。

        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根據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級別,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

        2.2 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其職責

        (1)市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全市抗災搶險救災宣傳報道、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引導輿論客觀正面報道;會同有關單位做好氣象災害事件新聞發布,及時通報氣象災害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2)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御工程、搶險救災、災后重建等項目的立項審批工作;負責糧油的儲備與管理,負責災時糧油供應的組織與協調工作;負責市場價格的監測和調控,組織開展價格監督檢查,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協助制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3)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組織協調氣象災害相關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和信息化應用,為氣象應急預警提供數據保障;做好無線電管理,保證氣象預警無線電頻道暢通、不受干擾。

        (4)市教育局:負責協調、指導、監督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當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情況實施停課機制,保障在校(不含技工院校,含校車上、寄宿)學生安全;組織、指導各區對學校師生進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演練工作,提高師生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5)市科技創新委:負責將氣象防災減災、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等領域科技攻關納入科技創新發展專項重點領域,加大對氣象災害應急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前沿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6)市公安局: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維護工作;加強災區道路交通管制、交通疏導和車輛分流,保障搶險救災車輛優先通行;指揮、協調災區公安機關協助組織危險地區群眾安全轉移;加強網絡輿情管控,嚴防編造散播謠言,影響社會穩定。

        (7)市民政局:積極會同事發地區政府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因災傷病得到及時醫治;組織核查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8)市財政局:負責落實應由市本級財政承擔的氣象災害救災資金,并按規定做好資金撥付及監督管理。

        (9)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指揮、協調受影響地區技工院校落實災害防御措施,按照當地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情況實施技工院校停課機制。組織、指導對技工院校師生進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演練工作,提高師生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并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0)市國土規劃委:負責提供地質災害相關信息,做好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與氣象部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掌握重點地區地質災害的險情及處理動態;對突發地質災害提出應急處置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核查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調查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1)市環保局:負責環境監測信息;對由氣象災害引發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進行監測并提出控制措施。

        (12)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督促排查整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隱患;督促建筑施工企業落實氣象災害安全防范措施,指導、推動企業開展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督促、指導災區組織危房排查和工棚人員及危房、低洼易浸地居民撤離;按有關規定通知全市在建工地停工;指導、管理災后重建工程設計、施工等工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3)市交委:督促協調公路客運站場、地鐵、公交站場等部門做好應急交通運輸及保障工作,盡快恢復被毀壞的公路、地鐵、公交站場有關設施,保障相關區域交通通暢;為搶險救援人員、物資和人員疏散提供運輸保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4)市水務局:負責組織、協調、監管、指導防御洪水、內澇和保障供水等工作;組織、指導全市各大水庫、堤圍等水利工程的安全監管,督促各地完成水毀水利工程的修復;組織做好水利、供水、排水調度及其工程設施規避氣象災害的應急工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5)市農業局:負責組織做好動物重大疫病和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與防控;監測、發布農業災情,組織種子等農業救災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管理工作;根據氣象災害預測預報,督促、指導有關地區保護或搶收農作物,指導農業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組織、指導、督促漁船回港避風情況,協助做好漁業人員安全轉移工作;核查漁船回港避風情況和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6)市林業和園林局:負責林業氣象災害、森林火災防御工作;提供林業受災信息和森林火災發生、發展動態信息;幫助、指導災區林業災后復產;組織開展園林和綠化設施應急搶險以及維護管理和災后修復工作;督促、指導氣象災害期間災害易發地公園、景區的暫時關閉;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7)市商務委:負責氣象災害發生期間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相關協調工作;協調有關企業做好主副食品等救災物資儲備、調運和供應工作;協調有關商貿單位做好搶險救災保障工作。

        (18)市衛生計生委:組織調度衛生技術力量,搶救受災傷病員;做好災區防疫,防止災區疫情、疾病的發生、傳播與蔓延;做好高溫中暑等氣象災害衛生應急相關工作;核查傷員救治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19)市城管委:組織排查、整改管轄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戶外廣告設施和燃氣設施等安全隱患;負責組織清除清拆影響災害防御安全的違章建筑物(構筑物)、戶外廣告設施等;負責垃圾清掃;負責收集、運輸和處理災后生活廢棄物并實施監督管理;負責燃氣設施搶修、維護力量的組織和協調;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0)市安全監管局:負責指導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等企業規避氣象災害風險;提供工礦貿企業因氣象災害次生、衍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信息;參與或協調氣象災害次生、衍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搶險、救災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預警、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知識宣傳教育及演練。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1)市旅游局:督促旅行社及時關注氣象變化,科學安排旅游線路,引導游客安全出行;監督指導旅游景區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督促旅游團隊避開受災地區和路段;配合災區組織協調旅游企業做好游客和旅游從業人員的撤離;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2)市應急辦:協助總指揮做好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督促檢查落實市領導有關批示和指示。

        (23)廣州港務局:負責監督指導轄區港口企業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組織協調搶險救災物資運輸工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并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4)市氣象局:負責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并及時有效地提供氣象服務信息;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指揮部啟動、調整和終止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組織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開展氣象災害信息的分析和評估。

        (25)廣州供電局:負責災區電力調度和供電設施搶修及支援工作;做好防災救災電力供應保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6)廣州海事局:及時向轄區水域船舶播發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協調、指導轄區船舶防御大霧、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組織、指導水上交通管制工作,維護水上交通秩序;協助轉移受災群眾;協調開展轄區水上交通事故險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7)廣州警備區:負責組織協調駐穗部隊、武警部隊和預備役民兵開展搶險救災,協助當地政府轉移危險地區群眾。

        (28)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及時、準確播發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等工作。

        (29)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加強通信系統維護,制定通信系統備用方案,配合做好應急通信保障。及時恢復受損通信設施,保證氣象信息傳遞和救災通信線路暢通;建立快速發布的“綠色通道”,確保第一時間向用戶發送有關氣象災害預警、防御提示等信息。

        (30)廣州地鐵集團:負責廣州市地鐵系統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及時利用地鐵站及列車內廣播系統、顯示屏等設施向公眾傳播氣象預警信號及氣象災害應急響應信息;組織做好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期間地鐵站內乘客疏導工作;根據氣象災害情況,及時調整地鐵運營計劃,并提前向公眾發布;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31)市水投集團:負責組織排查、整改管轄范圍內的中心城區供水、污水處理、河涌綜合整治、濱水土地及其附屬水務工程(設施)等安全隱患;負責排水管網的排水防澇調度;負責統籌、保障氣象災害發生期間的供水;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32)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負責保障因災受阻旅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盡快恢復被毀壞空港和有關設施,保障相關區域交通通暢,為搶險救援人員、物資和人員疏散提供運輸保障;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33)廣鐵集團:負責保障因災受阻旅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盡快搶通損毀鐵路,保障搶險救災隊伍及物資裝備的緊急鐵路運輸;根據氣象災害情況,及時調整運營計劃,并提前向公眾發布;核查本系統因災損失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2.3 指揮部辦公室及其職責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由市氣象局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指揮部日常工作,協調處理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組織有關部門、專家會商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趨勢,組織收集、調查、評估氣象災害損失和影響,制定和實施氣象災害防御方案,管理氣象災害應急物資和裝備儀器,建設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機制,組織各成員單位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

        2.4 專家組及其職責

        市氣象部門成立氣象災害應急專家組,完善相關咨詢機制,為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2.5 區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各區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負責轄區內氣象災害防御與應急處置工作,健全區、鎮(街)、村(居)三級聯動的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市有關單位進行指導。

        3 風險評估

        市氣象局會同有關單位建立健全全市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機制,定期組織風險評估,明確氣象災害防范和應對目標。全市氣象災害風險包括臺風、暴雨、高溫、寒冷、大霧、干旱、灰霾、雷雨大風等8種災害天氣風險。

        3.1 臺風災害風險

        臺風帶來的強風、暴雨和風暴潮,影響海陸空交通、港口碼頭和建筑工地安全,造成樹木和廣告牌倒塌傷人和城市內澇等災害。

        3.2 暴雨災害風險

        強降水可能造成局地洪澇災害和城市內澇,也可能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可給工農業生產及市民的工作、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

        3.3 高溫災害風險

        高溫熱害給工農業生產、交通安全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影響。持續高溫少雨更會引發大面積干旱,對城鄉供電、供水造成極大壓力,威脅能源、水資源和糧食安全等,嚴重時可危及人的生命。

        3.4 寒冷災害風險

        寒潮和強冷空氣引發的大風、低溫、雨雪冰凍、雨凇等災害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以及農業、林業、交通、電力等。

        3.5 大霧災害風險

        大霧對交通航運、供電系統和市民的身體健康等有危害。

        3.6 干旱災害風險

        氣象干旱可導致山塘、水庫水位下降,江河斷流,農作物減產、失收,咸潮加重,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并帶來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3.7 灰霾災害風險

        灰霾直接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影響交通安全,造成供電系統“污閃”事故增多,還會造成市民呼吸系統患病率高、佝僂病高發、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若進一步嚴重可能產生光化學煙霧。

        3.8 雷雨大風災害風險

        雷雨大風突發性強、破壞力大,而且可能伴隨冰雹等災害,造成房屋、臨時建筑、棚架、樹木和廣告牌倒塌傷人,航班延誤或取消等。

        4 情景構建

        臺風、暴雨、高溫、寒冷、大霧、干旱、灰霾、雷雨大風等8種氣象災害事件的常見應急情景如下。各區、各有關單位應結合實際,參照構建本地、本系統的應急情景。

        4.1 臺風災害情景

        (1)基礎設施:電力、通信、能源等設備損毀或傳輸線路、管道損壞造成電力、通信、能源等傳輸中斷。

        (2)水上作業:近海海域、珠江口、江河等水上作業船舶、航行船只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甚至發生重大事故,造成設施損毀,人員傷亡。

        (3)交通:城市道路、軌道、鐵路等交通癱瘓,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乘客滯留,應急救災物資運輸受阻。

        (4)臨時安置:人員因受災影響需臨時安置。

        (5)公共安全:大風導致房屋、圍墻倒塌,特別是建筑工地、工廠等的廠房、大型設備倒塌等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大風導致道路設施破毀,大型廣告牌、電線塔(桿)、花盆等被風吹倒,鐵皮、門窗、玻璃等物品被刮飛,大樹倒伏,摩托車、汽車被掀翻等災害,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6)洪澇:風暴潮導致沿海水位上升,造成海水倒灌、海堤潰決,沖毀房屋等。強降水造成江河洪水、城鄉內澇、山洪暴發;堤壩決堤,水庫、池塘沖垮,水閘、護岸、灌溉等設施損壞。

        (7)地質災害:臺風帶來的強降水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8)教育:學校停課,影響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試。導致校園受淹,設備受損等,甚至危及在校或赴考、上學途中的師生生命安全。

        (9)企業生產:狂風暴雨阻礙交通,上班群眾人身安全受威脅。導致商家停業,企業停工。大風導致房屋、圍墻倒塌、供電變電站、龍門吊及其他大型設備破毀等,導致石油、化工等高危單位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及污染物擴散等次生災害。

        (10)農林業:農作物倒伏絕收,養殖場受損造成家禽、牲畜死亡。果樹倒伏或絕收,林木和苗木倒伏或損毀。森林防火通信、視頻監控等戶外設施設備受損。

        (11)金融、物價:因災害天氣對農業、服裝業、電器等各行業的影響導致股市、期貨下跌、停市。短期內蔬菜、肉與糧食等物價哄抬。

        (12)旅游:破壞旅游景觀、旅游設施,造成游客滯留或傷亡。

        (13)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網絡、電子顯示屏等預警信息傳播渠道受影響,災區居民無法及時收到最新氣象災害預警應急信息。

        4.2 暴雨災害情景

        (1)基礎設施:電力、通信等設施設備或傳輸線路、管道損毀造成電力、通信等傳輸中斷。

        (2)交通:城市道路、軌道、鐵路等交通癱瘓,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乘客滯留,應急救災物資運輸受阻。

        (3)臨時安置:人員因受災影響需臨時安置。

        (4)公共安全:暴雨伴隨的大風導致大型廣告牌、電線塔(桿)、花盆等被風吹倒,鐵皮、門窗、玻璃等物品被刮飛,大樹倒伏,摩托車、汽車被掀翻等災害,甚至導致人員傷亡事故。

        (5)洪澇:強降水造成城鄉內澇,居民房屋、街道、商鋪等水浸,房屋、圍墻倒塌,特殊地形甚至會形成“石崆湖”;造成堤壩決堤,水庫、池塘沖垮,水閘、灌溉等設施損壞。

        (6)地質災害:強降水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7)教育:學校停課,影響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試。導致校園受淹,設備受損等,甚至危及在?;蚋翱?、上學途中的師生生命安全。

        (8)企業生產:狂風暴雨阻礙交通,上班群眾人身安全受威脅。洪澇導致商家停業,企業停工。

        (9)農林業:農作物倒伏絕收,養殖場受損造成家禽、牲畜死亡。果樹倒伏或絕收,苗木損毀。

        (10)金融、物價:因災害天氣對農業、服裝業、電器等各行業的影響導致股市、期貨下跌、停市。短期內蔬菜、肉與糧食等物價哄抬。

        (11)旅游:破壞旅游景觀、旅游設施,造成游客滯留或傷亡。

        (12)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網絡、電子顯示屏等預警信息傳播渠道受影響,災區居民無法及時收到最新氣象災害預警應急信息。

        4.3 高溫災害情景

        (1)供電:電網負荷增大,供電緊張,可能引發區域性停電事件。

        (2)醫療:戶外、露天工作者健康受到威脅,熱射病、中暑、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增加,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傳播加劇,醫院就診量增加。

        (3)交通:高溫可能導致汽車駕駛員疲勞駕駛以及汽車爆胎、自燃等交通事故。

        (4)生產安全: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運輸或存放不當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5)農林業:影響農作物產量、樹木生長以及水產養殖業??赡芤l森林火災。

        4.4 寒冷災害情景

        (1)交通:鐵路、公路交通受阻,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滯留乘客需要安置,應急救災物資運輸受阻。

        (2)供電:鐵塔、電線等電力設施設備及傳輸線路因冰凍損壞,或出現電力設備掉閘、桿塔折倒斷線和拉閘等情況,電煤供應緊張,造成電網垮塌,甚至引發大面積停電事件。

        (3)通信:通信塔、通信桿和線路等戶外通訊設施受損,重要通信樞紐供電中斷。

        (4)臨時安置:人員因受災影響需臨時安置。

        (5)水利:溫度劇烈變化導致土壤層內出現凸起和塌陷,危及水庫、池塘壩體的安全,或出現房屋倒塌。

        (6)農林業:蔬菜、糧食等作物、林木、果樹和苗木被凍死,或因日照不足導致病蟲害蔓延,農作物絕收,家禽、牲畜及水產品被凍死或患病。

        (7)醫療:感冒咳嗽、發燒、關節炎、心腦血管等患者增多,醫院就診量增加。

        (8)家居安全:采暖、洗澡使用煤炭、燃氣在不通風情況下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起火爆炸等事故。

        4.5 大霧災害情景

        (1)交通:低能見度引發道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導致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乘客滯留。

        (2)供電:電網發生“污閃”事故,導致停電、斷電。

        (3)醫療:有支氣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易誘發或加重疾病,甚至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醫院就診量增加。

        (4)農業:因日照不足,濕度大,影響花卉植物、農作物生長,或導致病蟲害蔓延,影響作物產量。

        4.6 干旱災害情景

        (1)供水:水資源嚴重不足,影響城鄉供水。因爭奪水資源發生人員沖突,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因超采地下水導致出現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續下降,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態環境問題。

        (2)農林業:農田干裂,江河、水庫、池塘、井等缺水,甚至干枯。糧食、農作物、林木等因缺水長勢差,甚至干枯絕收。林木、草場植被退化,易引發森林火災等。

        (3)衛生:因旱災導致的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問題引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就診量增加。

        (4)地質災害:因旱災導致地下水嚴重下降,地表下沉,影響建筑物安全。

        4.7 灰霾災害情景

        (1)醫療: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嚴重時會使人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現象。引起鼻炎、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癥,醫院就診量增加。

        (2)教育:影響在校師生的正常學習、戶外運動及相關戶外教學活動。

        (3)交通:低能見度引發道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阻塞,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乘客滯留。

        (4)供電:電網發生“污閃”事故,導致停電、斷電。

        (5)農業:因日照不足,影響花卉植物、農作物生長,或導致病蟲害蔓延,影響作物產量。

        4.8 雷雨大風災害情景

        (1)臨時安置:人員因受災影響需臨時安置。

        (2)供電:因雷雨大風災害導致鐵塔、電線等電力設施設備損壞,或出現電力設備掉閘、桿塔折倒斷線和拉閘等情況,可能引發大面積停電事件。

        (3)公共安全:大風導致房屋、圍墻倒塌,特別是建筑工地、工廠等的廠房、大型設備倒塌等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大風導致道路設施破毀,大型廣告牌、電線塔(桿)、花盆等被風吹倒,鐵皮、門窗、玻璃等物品被刮飛,大樹倒伏,摩托車、汽車被掀翻,冰雹、雷暴等災害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4)交通:城市道路、軌道、鐵路等交通癱瘓,飛機航班延誤或取消,大量乘客滯留,應急救災物資運輸受阻。

        (5)農林業:農作物倒伏絕收,養殖場受損造成家禽、牲畜死亡。果樹倒伏或絕收,林木和苗木倒伏或損毀。森林防火通信、視頻監控等戶外設施設備受損。

        5 監測預警

        5.1 預警級別

        市氣象部門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氣象災害進行監測預警。預警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或已經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分為Ⅰ級預警、Ⅱ級預警、Ⅲ級預警、Ⅳ級預警四級預警。

        5.1.1 Ⅰ級預警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將發布Ⅰ級預警信息。

        (1)市氣象臺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信號;

        (2)5個以上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強降水持續2小時以上;

        (3)8個以上區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高溫將持續2天以上;

        (4)8個以上區發布寒冷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寒冷將持續2天以上;

        (5)全部區發布大霧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大霧將持續6小時以上;

        (6)8個以上區達到氣象干旱特旱標準,并預計干旱將持續;

        (7)全部區發布灰霾黃色預警信號,且8個以上區已經出現重度灰霾并預計將持續3天以上;

        (8)5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紅色預警信號。

        5.1.2 Ⅱ級預警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將發布Ⅱ級預警信息。

        (1)市氣象臺發布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2)6個以上區發布暴雨橙色以上預警信號或3個以上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強降水持續2小時以上;

        (3)3個以上區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高溫將持續或加重趨勢;

        (4)3個以上區發布寒冷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寒冷將持續或加重趨勢;

        (5)3個以上區發布大霧紅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大霧將持續6小時以上;

        (6)3個以上區達到氣象干旱特旱標準,并預計干旱將持續;

        (7)全部區發布灰霾黃色預警信號,3個以上區已經出現重度灰霾并預計將持續2天以上;

        (8)6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橙色以上預警信號或3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紅色預警信號。

        5.1.3 Ⅲ級預警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將發布Ⅲ級預警信息。

        (1)市氣象臺發布臺風黃色預警信號;

        (2)6個以上區發布暴雨黃色以上預警信號或3個以上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強降水持續2小時以上;

        (3)8個以上區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并預計高溫將持續2天以上;

        (4)8個以上區發布寒冷橙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寒冷將持續2天以上;

        (5)8個以上區發布大霧橙色或以上級別預警信號,并預計大霧將持續6小時以上;

        (6)8個以上區達到氣象干旱重旱標準,并預計干旱將持續;

        (7)8個以上區發布灰霾黃色預警信號,并預計灰霾將持續3天以上,且可能出現重度灰霾;

        (8)8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黃色以上預警信號或3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5.1.4 Ⅳ級預警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將發布Ⅳ級預警信息。

        (1)市氣象臺發布臺風藍色或白色預警信號;

        (2)預計未來12小時,8個以上區有暴雨以上降水過程;

        (3)全部區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并預計高溫將持續3天以上;

        (4)全部區發布寒冷黃色預警信號,并預計寒冷將持續3天以上;

        (5)8個以上區發布大霧黃色或以上級別預警信號,并預計大霧將持續6小時以上;

        (6)8個以上區達到氣象干旱中旱標準,并預計干旱將持續;

        (7)8個以上區發布灰霾黃色預警信號,并預計灰霾將持續2天以上;

        (8)6個以上區發布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5.2 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信息發布

        5.2.1 監測和報告

        氣象部門負責組織我市行政區域內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收集、預報、預警和評估等工作,所屬氣象臺站具體承擔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任務。氣象部門及時向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辦報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

        5.2.2 預警信息發布

        5.2.2.1發布制度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快速傳播”的原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由氣象部門負責制作,并按規定程序報批后,按預警級別分級發布,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氣象災害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預警信息,由有關單位制作,并按規定程序報批后,按預警級別分級發布,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自行向社會發布。

        5.2.2.2 發布內容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內容主要包括:氣象災害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5.3預警行動

        各區、各有關單位要加強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研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應急準備工作,有關責任人員要立即上崗到位,組織力量深入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尤其是對本地區、本單位風險隱患的影響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6 應急響應

        氣象災害發生后,各級人民政府、各單位應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啟動工作流程先行處置,以減輕災害的危害。

        6.1 信息報告

        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收集和提供氣象災害發生、發展、損失以及防御等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當地政府或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報告。

        6.2 響應啟動

        6.2.1響應級別

        指揮部按照氣象災害程度、影響范圍及其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類別啟動應急響應。

        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分別達到不同應急響應啟動級別,按照最高響應級別災種啟動應急響應。

        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均未達到應急響應標準,但可能或者已經造成損失和影響時,根據不同程度的損失和影響在綜合評估基礎上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

        按照氣象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的程度、影響范圍和發展趨勢,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級別由高到低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

        6.2.2 響應機制

        6.2.2.1 I級響應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以下情形之一,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分析研判,對氣象災害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并報請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I級應急響應,由市人民政府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并報告省人民政府。

        (1)市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I級預警信息;

        (2)造成我市10人以上死亡或10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

        (3)市人民政府經過對氣象災害的發展研判,確定有必要啟動。

        6.2.2.2 Ⅱ級響應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以下情形之一,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分析研判,對氣象災害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指揮部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1)市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Ⅱ級預警信息;

        (2)造成我市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3)指揮部經過對氣象災害的發展研判,確定有必要啟動。

        6.2.2.3 Ⅲ級響應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以下情形之一,指揮部立即組織相關單位成員和專家分析研判,對氣象災害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指揮部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1)市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Ⅲ級預警信息;

        (2)造成我市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1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3)指揮部經過對氣象災害的發展研判,確定有必要啟動。

        6.2.2.4 Ⅳ級響應

        氣象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以下情形之一,指揮部立即組織相關單位成員和專家分析研判,對氣象災害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指揮部辦公室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1)市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Ⅳ級預警信息;

        (2)造成我市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3)指揮部辦公室經過對氣象災害的發展研判,確定有必要啟動。

        6.3 分災種響應

        啟動應急響應后,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針對不同氣象災害種類及其影響程度,采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各類氣象災害分級響應措施詳見附錄。

        6.4 應急聯動

        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分級協調,部門、企業分級聯動”的應急聯動機制。市、區人民政府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成員單位,特別是交通、民政、通信、供水、供電、供油及教育、農業、醫療衛生等重要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部門間應急聯動機制,并積極協調、推動相關重點企業之間建立應急聯動機制。

        發生氣象災害后,相關重點企業按照應急聯動機制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必要時,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部門間應急聯動機制協調處置,或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協調解決。

        6.5 應急響應降級和終止

        氣象災害得到有效處置后,經評估短期內災害影響不再擴大或已減輕,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降級或解除信息,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由宣布啟動應急響應的機構決定降低應急響應級別或終止響應。

        7 應急處置

        7.1 I級應急響應的指揮和協調

        指揮部總指揮主持會商,指揮部有關成員和專家參加,分析災情發展趨勢,全面部署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要按照職能分工指揮和協調本系統相關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按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程序做好指揮和協調工作。同時,指揮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1)發布市政府緊急動員令,對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出具體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要求;

        (2)督促指導有關地區、有關單位落實防御措施,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3)制定并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方案,協調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供應急保障,調度各方應急資源;

        (4)組織協調有關專家和應急隊伍參與應急救援;

        (5)組織協調三大通信運營商做好氣象災害應急信息發布工作;

        (6)做好災情統計和新聞發布;

        (7)及時向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報告災情、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8)研究并處理其他重大事項。

        7.2 Ⅱ級應急響應的指揮和協調

        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主持會商,指揮部有關成員和專家參加,分析災情發展趨勢,全面部署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明確工作重點。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實施指揮和協調。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主要領導按照職能分工指揮和協調本系統相關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按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程序做好指揮和協調工作。同時,指揮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1)對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出具體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要求;

        (2)督促指導有關地區、有關單位落實防御措施,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3)制定并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方案,協調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供應急保障,調度各方應急資源;

        (4)組織協調有關專家和應急隊伍參與應急救援;

        (5)組織協調三大通信運營商做好氣象災害應急信息發布工作;

        (6)做好災情統計和新聞發布;

        (7)及時向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報告災情、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8)研究并處理其他重大事項。

        7.3 Ⅲ級應急響應的指揮和協調

        指揮部副總指揮或辦公室主任主持會商,指揮部有關成員和專家參加,分析災情發展趨勢。指揮部副總指揮實施指揮和協調。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分管領導按照職能分工指揮和協調本系統相關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按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程序做好指揮和協調工作。同時,指揮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求有關地區、有關單位做好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

        (2)督促指導有關地區、有關單位落實防御措施,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3)必要時制定并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方案,協調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供應急保障,調度各方應急資源;

        (4)必要時組織協調有關專家和應急隊伍參與應急救援;

        (5)做好災情統計;

        (6)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災情、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7)研究并處理其他重大事項。

        7.4 Ⅳ級應急響應的指揮和協調

        指揮部辦公室主任主持會商,指揮部有關成員和專家參加,分析災情發展趨勢。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實施指揮和協調。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指揮和協調本系統相關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各區人民政府按本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程序做好指揮和協調工作。同時,指揮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求有關地區、有關單位做好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

        (2)督促指導有關地區、有關單位落實防御措施;

        (3)協調有關地區、有關單位提供應急保障;

        (4)做好災情統計;

        (5)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災情、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6)研究并處理其他重大事項。

        7.5 現場處置

        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指揮部統一組織,實行現場指揮官制度,各有關單位依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災害;組織公共設施的搶修;援助物資的接收與分配等。

        7.6 社會動員

        根據氣象災害的危險程度、影響范圍、人員傷亡等情況和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市、區兩級政府可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其他力量,協助政府及有關單位做好災害防御、緊急救援、自救互救、秩序維護、后勤保障、醫療救助、衛生防疫、恢復重建、心理疏導等工作。

        8 后期處置

        8.1 制訂規劃

        受災區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單位制訂恢復重建計劃,盡快組織修復被破壞的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及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供排水、供氣、輸油、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確保受災地區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8.2 調查評估

        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結束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要及時組織有關單位對氣象災害應對工作進行調查評估,針對氣象災害損失情況、造成災害的原因及相關氣象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氣象災害應對工作成功經驗與教訓,提出改進措施。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工作情況報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

        8.3 災情調查

        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災害發生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或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組織氣象、民政、國土、住房城鄉建設、水利等有關部門進行氣象災害損失情況調查。區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有關單位開展災情核定工作。

        8.4 征用補償

        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結束后,實施征用的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返還被征用的財產;財產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毀損、滅失的,實施征用的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省和市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8.5 災害保險

        鼓勵公眾積極參加氣象災害商業保險和互助保險。保險機構要根據災情,主動辦理受災人員和財產的保險理賠事項。

        9 信息發布

        各區氣象災害應急指揮機構根據區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相關規定負責收集、審核、發布本區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信息。指揮部統一匯總、審核全市氣象災害信息,適時向社會發布。

        加強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主動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相關信息和應對工作情況。必要時,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統一向社會公眾發布相關信息。加強輿情收集分析,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穩定公眾情緒。

        10 能力建設

        10.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指揮部與各成員單位反應快速、穩定可靠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應急處置通信暢通;在搶險救災現場建立和配置移動式氣象監測站和流動氣象服務臺,為現場搶險救災提供氣象服務支持;有關單位加強對重要通信設施、傳輸線路和技術裝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配置備份系統,建立健全緊急保障措施。

        10.2 應急支援與保障

        加強城市應急工程設施建設。組織實施氣象災害防護工程建設和應急維護,規劃應急避護場所和相關配套工程建設,完善應急避護場所的標識。加強現場救援和搶險裝備建設,建立信息數據庫以及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確保應急處置調用及時、搶險到位。

        指揮部負責組建和管理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專業隊伍。公安、市政、衛生、交通、消防、武警部隊、廣州警備區等部門積極做好氣象災害搶險救援工作。

        10.3 技術儲備與保障

        建立市氣象災害應急專家咨詢機制,成立專家組,負責對氣象災害成因及其趨勢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參與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指導公眾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技能培訓。

        10.4 資金保障

        各有關部門負責編制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經費預算,納入同級財政部門預算管理,確保??顚S?。各級財政部門按規定做好相關資金撥付及監督管理工作。

        10.5 物資保障

        根據我市不同區域氣象災害的種類、頻率和特點,按照實物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生產能力與技術儲備相結合、政府采購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分區域、分部門合理儲備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

        鼓勵和引導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居民家庭儲備基本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需品。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應對氣象災害提供物資捐贈和支持。

        10.6 避護場所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指定或建設適度的應急避護場所,明確有關責任人,完善應急避護場所維護管理辦法和開放關閉程序,確保緊急情況下安全、有序使用應急避護場所。

        10.7 技術保障

        利用“廣州市應急指揮決策輔助系統”與各成員單位搭建共建共享平臺。各成員單位通過數據專線充實和完善各自專題數據。同時,可共享調用“廣州市應急指揮決策輔助系統”及其他部門的數據用于處置氣象災害。

        11 監督管理

        11.1 預案演練

        指揮部每年組織本預案應急演練。各成員單位每年應組織本單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演練,并將演練情況報送指揮部辦公室。

        11.2 宣教培訓

        各級人民政府及宣傳、教育、氣象等單位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大對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防御知識的宣傳。指揮部會同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公眾氣象災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11.3 責任與獎懲

        對在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揚和獎勵;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2 附則

        (1)名詞術語

        本預案有關數量表述,“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氣象災害是指由于臺風、暴雨、高溫、寒冷、大霧、干旱、灰霾、雷雨大風等天氣氣候事件影響,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等的災害。

        臺風是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熱帶氣旋,其帶來的大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常易引發洪澇、風暴潮、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暴雨是指24小時內累積降水量達50毫米以上,或12小時內累積降水量達30毫米以上的降水,可能引發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的天氣現象,可能對農業、電力、人體健康等造成危害。

        寒冷是指強冷空氣的突發性侵襲活動帶來的大風、降溫等天氣現象,可能對農業、交通、人體健康、能源供應等造成危害。

        大霧是指空氣中懸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見度顯著降低的天氣現象,可能對交通、電力、人體健康等造成危害。

        干旱是指長期無雨或少雨導致土壤和空氣干燥的天氣現象,可能對農牧業、林業、水利以及人畜飲水等造成危害。

        干旱等級:特旱是指基本無土壤蒸發,地表植物干枯、死亡;重旱是指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地表植物萎蔫、葉片干枯,果實脫落;中旱是指土壤表面干燥,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

        灰霾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氣溶膠均勻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見度<10公里,相對濕度<95%的空氣普遍渾濁天氣現象,排除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煙幕、吹雪、雪暴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對人體健康、交通與生態環境等造成危害。

        灰霾等級:重度灰霾是指能見度<2公里;中度灰霾是指2公里≤能見度<3公里;輕度灰霾是指3公里≤能見度<5公里。

        雷雨大風是指雷暴并伴有降雨和大風的天氣現象,期間平均風力達6級或陣風達7級以上。雷雨大風突發性強、破壞力大,而且可能伴隨冰雹等災害,可能造成房屋、臨時建筑、棚架、樹木和廣告牌倒塌傷人等危害。

        (2)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組織修訂,由市氣象局負責解釋。

        (3)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穗府辦〔2014〕23號)同時廢止。

        13 附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苍井空| 亚洲女女女同性video|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