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辦〔2014〕4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建委關于廣州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市建委牽頭擬制的《廣州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建委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2月17日
廣州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方案
市建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美好家園的建設,著力打造以“花城、綠城、水城”為特色的生態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關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大部署為指引,以建設“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為目標,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各區(縣級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狠抓落實,切實推進“花城、綠城、水城”的建設,并于2016年初見成效。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市民在花城綠城水城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和調動市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休閑空間,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質量。
2.堅持文化引領。嚴格遵從嶺南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塑造“山、水、城、田、海”城市形態,依托嶺南地區豐富植被、水系集中打造展示嶺南文化花城綠城水城片區,更好地彰顯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特色。
3.堅持科學布局。以“123”城市發展戰略為引領,以生態湖和大型綠地為重點,以綠化帶和水系為紐帶,合理布局“森林、花卉、綠道、濕地、河涌”五大元素,形成系統完整的區域生態系統結構。
4.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生態規律,根據地域特色、城鄉特點開展花城綠城水城建設,注重選擇本土性、經濟性花卉、樹種和水果品種,促進經濟、社會、生態良性互動。
二、建設目標與工作措施
(一)建設目標。
實施花城綠城水城戰略,按照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要求,把廣州建設成為一個“森林圍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四季花城”的花園城市;構建多樣化、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綠地系統,提升城市綠色競爭力,塑造“綠色、健康、安全”的新型城市形象;實施水城戰略,將廣州打造成為水資源合理利用、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環境自然生態、水文化異彩紛呈、水管理高效科學、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人水和諧生態水城。力爭到2016年森林覆蓋率從41.8%提升到42.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40.5%提升到4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5.5平方米提高到16.5平方米,村莊綠化覆蓋率從25%提升到30%,綠道里程從2174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從89%提升到93.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從40%提升到60%,初雨處理能力從日處理129萬噸提高到189萬噸,廣州珠江前航道親水節期間水質達到III類;廣佛跨界區域16條河涌基本消除劣Ⅴ類。全市供水水質達到國家新標準,水面面積達到759平方公里(水面率10.2%)。
(二)工作措施。
市各牽頭負責部門和各區、縣級市認真研究,確定花城綠城水城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年度實施計劃,包括重大指標、重大項目、投資總額、完成時間和保障措施,明確2013—2016年各年度目標任務、資金安排、工作進度等內容。通過建立工作機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保障措施,有效推進花城綠城水城生態城市建設。
三、主要任務與工作分工
市各職能部門和相關各區(縣級市)通力合作,集中力量,重點推進2013—2016年“花城、綠城、水城”建設計劃的實施,力爭到2016年,花城綠城水城建設工作基本完成。
(一)實施花城計劃,建設花園城市。
2013—2016年實施的廣州花城建設方案,將按照“突出嶺南特色,打造園林精品,展現花城風貌,豐富花事活動”的思路,用好“花”元素,做好“花”文章,營造“花”景觀,全面開展以嶺南花園、城市出入口綠化景觀、立體綠化、綠道、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工程,重點建設一批“嶺南花園”,讓“公園變花園、花園成名園”。到2016年,新增各類花園超過500萬平方米,形成一批引領廣州景觀亮點的園林精品,一批展現廣州特色的綠化門戶景觀帶,一批惠及廣大市民群眾的休閑好去處,使廣州真正成為“四季花城”。(牽頭單位:市林業和園林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建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實施綠城計劃,建設綠色廣州。
從2013年至2016年實施的廣州綠城建設方案,將按照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總體部署,全面推進森林公園、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保護生物多樣性四大工程,重點建設一批森林公園,保護綠色生態屏障,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維護城市生態安全,在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中爭當排頭兵。到2016年,新增綠化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綠化覆蓋率41.5%,人均公園綠地16.5平方米/人,森林覆蓋率42.1%,實現“森林圍城、森林進城,綠意滿城”,建設綠色生態廣州的目標。(牽頭單位:市林業和園林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建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
(三)實施水城計劃,建設嶺南水鄉。
從2013年至2016年實施廣州水城建設方案,將圍繞“水資源合理利用、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環境生態自然、水文化異彩紛呈、水管理高效科學、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重點推進建設生態湖、公共沙灘泳場、濕地公園、水環境綜合性提升工程,到2016年,新增水域面積1351萬平方米、濕地面積1952萬平方米、沙灘面積128萬平方米,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43萬噸/日,完成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東濠涌試驗段的建設,重點區域排水標準達到5年至10年一遇,使廣州成為彰顯嶺南水鄉風貌的生態水城。(牽頭單位:市水務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建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水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
四、重點實施項目
(一)嶺南花園。建設提升白云花園、麓湖花園、蓮花山世界名花園、陳田花園、海珠花園、大沙河花園、甘泉花園、花都花園、香雪花園等嶺南花園,讓“公園變花園、花園成名園”。2013年計劃開放陳田花園,實施麓湖花園一期及白云花園前期工作;由區、縣建設的嶺南花園完成前期工作并啟動施工建設。
(二)森林公園。建設提升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帽峰山森林公園、大夫山森林公園、火龍鳳森林公園、天鹿湖森林公園、王子山森林公園、太子森林公園等森林公園。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配套,打造北部生態旅游區、中部都市生態休閑區、南部生態濱水區三大森林公園片區,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2013年重點開工建設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帽峰山森林公園、大夫山森林公園、天鹿湖森林公園、太子森林公園,繼續推進火龍鳳森林公園、王子山森林公園建設。
(三)生態湖。建設提升荔灣大沙河調蓄湖、天河智慧東湖、黃埔龍頭湖、花都湖、增城掛綠湖、蘿崗九龍湖、鳳凰湖、從化云嶺湖二期、番禺金山湖、番禺湖。計劃在2013年完成番禺金山湖、花都湖一期、二期工程,增城掛綠湖建設,并向公眾開放。
(四)濕地公園。建設南沙濱海濕地、海珠濕地二期、花地濕地、增城濕地、花都濕地、天河智慧湖核心區東部濕地、黃埔長洲濕地、蘿崗九龍湖濕地、番禺草河濕地。計劃在2013年完成南沙濱海濕地建設并向公眾開放;2013年開工建設海珠濕地二期、增城濕地、花都濕地、黃埔長洲濕地和天河智慧湖核心區東部濕地。
(五)公共沙灘泳場。建設琶洲灣公共沙灘泳場、從化人工沙灘廣場、龍頭湖公共沙灘泳場、西郊沙灘泳場二期、荔城沙灘泳場和南沙濱海沙灘泳場。計劃在2013年完成從化人工沙灘廣場、西郊沙灘泳場二期工程室外標準泳池并向公眾開放,2014年完成西郊沙灘泳場二期工程、荔城沙灘泳場、琶洲灣公共沙灘泳場和南沙濱海沙灘泳場建設。2015年完成龍頭湖公共沙灘泳場。
(六)水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推進城鄉污水治理工程,包括石井凈水廠建設、龍歸污水廠和竹料污水廠擴建、中心城區管網建設以及417條行政村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等,加強對流溪河、西福河的保護;推進廣州水博苑、荔枝灣涌三期綜合整治、東濠涌綜合整治二期工程、獵德涌綜合整治、石井河淺層渠箱、牛路水庫、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東濠涌試驗段、廣州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廠一期等水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建設。計劃在2013年完成東濠涌綜合整治二期工程涉水工程和獵德涌綜合整治涉水工程;2014年完成水博苑建設;2015年完成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東濠涌試驗段建設;2016年完成荔枝灣涌三期綜合整治、石井凈水廠、石井河淺層渠箱、牛路水庫、廣州北江引水工程和北部水廠一期工程。
(七)道路綠化提升工程。建設提升機場高速及北延線、東南西環高速、廣佛高速、新光快速、南二環高速、街北高速、廣河高速、北環高速、廣深高速、南沙港快速、增從高速及魚黃支線等道路綠化工程。2013年沿京珠、廣深等高速快速路開展11條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增加林帶90公里,總面積約1.2萬畝。
(八)綠道工程。建設提升都市動感綠道、生態海珠綠道、文化休閑綠道、西關風情綠道、西福河畔綠道、南國水鄉綠道、濱海濕地綠道、蘿崗香雪綠道、流溪風光綠道、濱水森林綠道。從2013年至2015年,每年新增綠道300公里,強化管理,完善功能,提高綠道使用率。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機構。在“廣州市美麗城鄉行動計劃領導小組”組織架構下,設立“廣州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陳建華市長任組長,陳如桂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組長,牽頭推進實施“花城、綠城、水城”建設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建委(重點工程督辦處),負責日常工作、統籌協調和督辦。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花城綠城建設專責組”和“水城建設專責組”,分別負責相關建設計劃的具體實施。各區、縣級市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制定本區、縣級市相應的建設方案,明確各項目建設主體、投資主體、建設工期和建設目標,由各區、縣級市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負責推進本區、縣級市建設工作的具體實施。(牽頭單位:市建委;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水務局、林業和園林局、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水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合理安排資金投入。建立完善資金投入機制,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各區、縣級市和市職能部門要認真測算、落實花城綠城水城建設資金,在本級年度財政預算中,按輕重緩急統籌安排各項目資金計劃,并報本級政府常務會議和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各區、縣級市資金投入情況匯總后,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后實施。制定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基礎設施的投資,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籌資、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的運行機制。(牽頭單位:市建委、財政局,各區、縣級市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水務局、林業和園林局、法制辦、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投集團、水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
(三)強化技術保障。由市林業和園林局、水務局分別推舉相關專業技術專家,由市建委下屬的市建設科技委辦公室負責遴選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工作組,為全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監督,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技術解決方案。(牽頭單位:市建委、水務局、林業和園林局;配合單位:市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水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
(四)落實督辦和考核制度。在市委統一部署下,由廣州市花城綠城水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年度建設任務進行監督檢查,對完工項目進行檢查驗收。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活動,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向全市推廣,對各項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年度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巡查和協調小組,適時開展巡查和協調工作,對市各責任部門和各區、縣級市推進工作情況進行巡查,對工作中存在問題進行現場協調,并把巡查和督辦結果每季度一次報市委、市政府。每半年一次,邀請市人大、市政協代表,組成專門督查組,對花城、綠城、水城建設工作進行視察和督查。每年年底,由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牽頭,組織對各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績效進行考評。對工作推進不力、效果不佳、督促無效的單位,報請市委、市政府進行專項督導。(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建委、水務局、林業和園林局、國土房管局、規劃局、環保局、交委、城管委、城投集團、水投集團,廣州交投集團,各區、縣級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