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琶洲打造人工智能“世界杯”
9月23日,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生態賦能大會在廣州琶洲舉行。來自全球的院士、專家、行業精英以及600多家企業共同見證這一年度盛會。本屆大賽由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聚焦真實產業需求、創新市場化辦賽模式,成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名片”、集聚全球智慧的“新窗口”、科技企業涌現的“新平臺”,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世界杯”。

大會現場展示的機器人。
“算法驅動一切”
在生態賦能大會上,多位重量級科學家分享了他們在算法領域的真知灼見。
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埃菲·杰曼諾夫在視頻致辭中說:“琶洲算法大賽已發展成為世界性的人工智能盛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界頂尖人才、行業伙伴和學術機構。算法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理論的結晶,它將各種抽象的理論轉化成為高效的程序。在信息革命興盛的當今世界,算法驅動一切。衷心祝愿各位參賽選手在大賽中收獲真知灼見。”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教授鄭志明在發言中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是將數據空間和物理空間實現深度融合。未來,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理解大數據,把大數據中的核心知識提煉出來,始終是人工智能面臨的重要挑戰。目前的各類大模型仍只是人類理解復雜數據系統的‘1.0版’,仍不完善,人工智能要真正取得突破,算法永遠是‘王’。”
世界頂級數學家、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張益唐在演講中表示:“數學是算法的靈魂,是所有計算科學的基石,一個優雅的算法,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個同樣優雅的數學結構。我們相聚的琶洲,正是這樣一片能讓數學邏輯與算法應用共生共榮的沃土。來的路上,我透過車窗看到一棟棟科技感十足的新建樓宇,了解到像微信、阿里、唯品會、抖音、螞蟻等行業龍頭在此扎根,7000多家泛人工智能企業在此集聚,深切感受到這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脈絡。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算法聯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一個跨區域、高層次的協作平臺,將有利于促進大灣區在算法研發、數據共享、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全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競爭中的整體優勢。”
賽事影響力躍升
本屆大賽共有183支隊伍進入決賽,大會現場為82支獲獎隊伍頒獎。大賽首次將表現優異的選手納入“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推薦名錄,推動螞蟻集團AI健康管家APP、動悅信息夸克曼大模型投資科技、趣丸科技千音大模型、常州來牟科技有限公司等優秀人工智能代表項目獲得申報資質,直通終審環節。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講座教授熊輝說,本屆琶洲算法大賽呈現以下特點:更加國際化,吸引了眾多國際團隊和算法師參賽;參賽團隊數量和影響力更大;賽事內容更加貼近產業實際,為各行各業以及高校產教融合提供真實世界的應用場景,更好鍛煉隊伍,培養更多優秀算法人才。
琶洲算法大賽組委會正式成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的官方提名單位。熊輝表示,琶洲算法大賽的優秀選手納入“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推薦名錄,標志著大賽在專業性和影響力上的重大突破。
大賽歷時5個月,創新鋪設“空地”一體化協同AI競技賽、AI大模型算法優選賽、AI創新應用賽、“全運會”全民AI賽以及國際AI賽五大賽道,涵蓋19道賽題,完全打破地域、單位與身份限制,鼓勵跨領域、跨地域協作創新。
琶洲成創新“燈塔”
大會路演環節吸引70家投資機構參與,為創新成果與資本對接搭建高效平臺。
據悉,動易科技作為“因賽結緣”的典型代表,今年6月在琶洲成立全資子公司,選擇將其自研的全球首款全身擺線關節機器人在琶洲首發。“琶洲算法大賽是算法領域的權威賽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硬件及算法方面的頂尖實力。”動易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海珠區以琶洲算法大賽為突破口,牢牢夯實“算法、算力、數據”三大根基、做強大模型技術“主干”,結出“用起來”的AI產業之果,落地行業大模型項目超170個,引育大模型備案項目27個、數量位列全省第一,推動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