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技工院校“組團”亮絕活
9月22日,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比拼正酣,賽場外的交流展示同樣精彩。在廣東成果展廳,展示了廣東作為技能大省豐富的世賽成果轉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其中廣州技工院校“組團”帶來不少新技術,機器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備受熱捧。
機器人上臺摘“水果”
AI數字人當世賽金牌陪練、機器人課堂教學哪吒三維動畫設計制作、汕頭非遺面塑捏出英歌舞人物、咖啡師冠軍親手制作拉花拿鐵咖啡、粵菜師傅制作的手打牛肉丸,還有機器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記者在廣東成果展廳看到,展廳內既展示了機器人等世賽轉化成果,也有非遺技藝展示。
“這個飛機能載人嗎”“需要駕照嗎”……廣州市技師學院帶來的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吸引不少人員駐足拍照、咨詢。“剛加了一位來自鄭州技工院校的老師微信,他們希望與我們合作,讓我們提供飛行器維修類專業的師資培訓。”市技師學院教務處主任胡軍鋼向記者介紹,學院積極推行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與億航智能共同研制生產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學院飛機維修專業學生參與到設計、裝調等研發過程中。
現場展示的多款機器人同樣吸睛——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第45屆世賽移動機器人項目冠軍胡耿軍,在部隊現役期間研發的排爆機器人,集排爆、偵察、武器、巡檢等功能于一體;由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第47屆世賽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金牌選手方燦豪團隊研發的“輪腿步兵機器人”,將輪式與腿式結構巧妙融合,能夠在復雜地形中自主決定是平穩移動還是跨越障礙,十分適合消防和巡檢領域應用。
同樣來自廣州的移動機器人還上臺展示了“絕活”。與大賽同期舉辦的絕技絕活展演中,廣東“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從全國35個代表團上報的226個展示項目中脫穎而出。記者現場看到,這是一款水果采摘機器人,機器人就像長了眼睛,能夠識別不同的“水果”、進行采摘并放到不同的籃子里。

水果采摘機器人

市民與機器人合影

輪腿步兵機器人
據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教師許駿介紹,該機器人搭載激光雷達、超聲波、陀螺儀傳感器,配合軟件算法使其定位精度控制在5毫米內。可在日光、暗光、不同燈光下穩定識別出17種不同的水果,識別正確率達98%,解決了企業在水果采摘過程中應對復雜環境光,多品類水果識別的難題。
大力推進世賽成果轉化
不論是AI數字人、機器人,還是航空器,都是廣東大力推進世賽成果轉化,著力構建“學制技師班、青年技師工作站、產業學院”3個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的具象化表現。
“我們帶來的世賽成果轉化交流資料,全國各個代表團都來交流和咨詢,資料架差不多都空了。”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技術教研室副主任龍莉介紹,全省各技工院校積極推動競賽標準向教學標準轉化、競賽訓練方式向教學實訓方式轉化、競賽場地向實訓場地轉化,優化世賽相關專業209個、開發世賽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標準223個,成功申報世賽相關專業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個。
“在多年的改革探索中,我們將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產業發展相結合,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龍莉說,廣東已有54個專業融入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聯合1700余家企業攻克142項技術難關,實現技能競賽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目前,廣東全省技能人才總量2201萬,其中高技能人才827萬、占比37.57%。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