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壟斷填空白 闖出“新”天地
德擎光學生產測試車間
葦渡微電子智能手機AMOLED顯示驅動芯片
紐恩泰空氣能采暖舒適系統演示墻。
2024年5月,《廣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一年過去,全市民營經濟主體突破350萬戶,新登記經營主體的數量和增速在主要城市中均排第一,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2.3%,成為推動廣州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今年一季度,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4.6%,占GDP的比重達43.5%,創近5年新高,一批民營領軍企業加速崛起。近日,記者跟隨廣州市工信局探訪多家民企,憑借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廣州一批民企自主創新、打破壟斷,闖出一片“新”天地。
德擎光學 實現國產設備“從零到一”的突破
2017年,三位海歸博士瞄準國內激光焊接檢測領域的空白,創立了廣州德擎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德擎光學”)。2018年推出國內首套激光焊接在線缺陷檢測系統,一舉打破了歐美壟斷,實現國產設備“從零到一”的突破。
德擎光學做的就是幫助客戶在激光焊接過程中精準識別質量缺陷信號,提升產線良率和效率。“激光焊接精度很高、速度很快,一般200毫秒就完成了,這需要我們的檢測設備能夠實時捕捉微弱的信號變化。”德擎光學制造部總監劉文杰介紹,公司生產的檢測設備從測量分析到出具結果,只需要50毫秒。公司第三代產品引入AI算法,實現缺陷自動分類與工藝參數優化,確保零“漏殺”的前提下實現最小化“過殺”,“過殺”率降低50%,成為全球少數具備智能診斷能力的檢測設備。
短短幾年間,德擎光學發展迅猛,員工增長了近10倍,2024年營收達1.25億元,在國內激光焊接市場的市占率達30%—40%,成為智能制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新萊福 透明防輻射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位于黃埔區的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萊福”)在功能材料領域擁有多項亮點產品與技術,部分產品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其廣告用磁膠材料寬幅達1626mm、薄至0.08mm,可直接印刷,2024年銷量超2400萬平方米;電子陶瓷元件中,環形壓敏電阻2024年銷量超14.5億只,片式壓敏電阻在新能源領域規模化應用,NTC熱敏電阻推出醫療級高精度產品;推出輕質無鉛輻射防護材料產品,其中透明防輻射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我們產品的創新屬性非常強。任何一款進入我們視野的產品,我們都把它當作一個最好的科研產品來對待,我們會從基礎原理出發來解決問題,讓它們有持續的、長遠的生命力。”新萊福副總經理、研發中心主任郭春生表示,看似簡單的產品,背后已經經過了幾十代的更新,而這便是新萊福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葦渡微電子 以更優設計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常年被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廠商壟斷,位于海珠區的葦渡微電子(廣東)有限公司(簡稱“葦渡微電子”),則用更優的設計實現“彎道超車”。
“公司研發的第一顆芯片便做到一次流片、一次量產,當年就產生將近2000萬元的營收。”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第二代顯示驅動芯片是國內第一家量產55納米高壓工藝下的小尺寸儲存單元OLED顯示驅動芯片。公司通過創新設計,優化器件結構,使得芯片在55納米的高壓工藝下做到了與40納米工藝相接近的尺寸,而且性能相近。
自落地廣州以來,葦渡微電子憑借在AMOLED智能手機顯示驅動芯片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以創新的差異化產品拓展市場,實現爆發性增長。2024年度公司出貨量較上年增長3倍,2025年一季度芯片交付量超過200萬顆,同比增長810%,環比增長46%。
紐恩泰 為全球低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位于增城區的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紐恩泰”)是國內最早將變頻技術應用到空氣能領域的企業,成功研發多項變頻核心科技,擁有近千項專利,為全球低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紐恩泰的主打產品是空氣能熱泵。“空氣能熱泵可以通過介質將空氣中的熱量轉化為能量,用一份電量,把空氣里的3份熱量搬運過來,最終輸出4份熱量。”紐恩泰副總經理舒少方介紹。以北京150平方米住宅為例,在120天的采暖季里,使用電鍋爐采暖耗電約17500千瓦時、費用約8750元,而空氣能耗電僅5400千瓦時、費用約2700元。
空氣能熱泵的應用場景十分廣闊,除了家用取暖、熱水,還包括農作物、煙草烘干以及大型酒店供暖等。“目前中國的市場空間大概300億元,隨著消費理念的提升,日后空氣能熱泵一定會成為主流。”舒少方告訴記者,近年來紐恩泰保持年均25%—30%的增長率。其在北方市場已累計安裝空氣能熱泵17.6萬臺,助力煤改電項目減排二氧化碳143萬噸,被北京市授予“煤改清潔能源突出貢獻企業”稱號。而在南方地區,華中、華南市場增速顯著,湖北、湖南等地訂單量大幅提升。
對接上下游資源 照顧短中長期需求 助企業輕裝上陣
德擎光學的劉文杰表示,受惠于海珠區都市工業政策,公司獲得了落戶獎勵、人才補貼、研發投入等扶持,公司得以輕裝上陣。而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制造業資源,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公司所在的海尚明珠智慧園,毗鄰高校與制造業客戶群,從而形成“研發—生產—應用”閉環,進一步激發自主創新活力。
“公司的B輪融資是廣州產投集團和海珠城發集團聯合領投的,海珠城發集團還幫我們找到了經營場地。通過海珠城發集團,我們還在對接上下游資源。”葦渡微電子廣州負責人王豐表示,市、區政府部門都對企業進行了具體幫扶,包括對接參與創客大賽、鏈接投資方等。由于有政府背書,公司獲得的信貸支持越來越多。王豐說:“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短期需求是資金,中期需求是上下游資源,長期需求是人才,廣州市、海珠區對我們的短中長期需求都照顧到了。”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廣州開發區注重以鏈聚勢,圍繞“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著力推動“數”“碳”“醫”產業集群發展。增城區則銜接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增城“12613”現代化產業體系,印發服務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措施,鼓勵民企重視研發投入占比,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條例》出臺后,我們第一時間出臺了‘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政策機制。”廣州市工信局協調指導處負責人介紹,廣州持續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修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行動方案,為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好基礎。同時,深入推進實施國家級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任務,集聚資金、項目、平臺、人才、場景等關鍵資源流向民營經濟組織。2024年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6家,新增6家民營企業在境內外上市,24家公司入選《2024年全球獨角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