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沙小學時代南灣校區擴建項目順利完工并移交校方開學使用。項目創造了多個“第一”:廣州市首例采用混凝土模塊化集成裝配式技術項目,南沙區首單工程建設領域粵港澳規則銜接試點項目。
項目采用“BIM全周期賦能+MIC模塊化建造”智能建造模式,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較傳統建造方式減少約25%的材料浪費、70%的建筑垃圾和55%的能源消耗,總用工量減少20%以上,主體工期縮短近30%,裝修工期縮短近80%。
項目建成后,學校增加18個班、810個學位,辦學規模擴大至42個教學班、1890個學位,有效緩解周邊區域教育資源緊張。
提供全過程設計服務的珠江實業集團從方案階段開始實現項目BIM設計應用,使建筑數據在“設計—施工—運維”全周期流轉。結合MIC標準教室+PC構件共54個混凝土MIC模塊,將建筑從工地搬進工廠,為推動“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項目實現MIC模塊的精準表達,大幅提升方案比選、方案推敲、生產線適配效率。項目結合BIM技術,以MIC模塊為載體,實現建筑、結構、水電等各部分高度集成,集成度達80%以上。
項目采用與原校區相近的建筑色調與立面構成手法,形成統一元素肌理。珠江設計介紹,擴建部分通過對既有校區中軸線進行延伸,使新建教學樓等建筑與舊建筑和諧融合,仿佛從原有規劃秩序中“生長”出來一般,傳承從明德學堂到南沙小學的百年歷史底蘊。
在空間設計上,項目運用嶺南建筑與近零能耗建筑的設計手法,模仿“爬墻虎”植物形態,通過立體游廊構建上下通行路徑和操場看臺,營造“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學習氛圍。“首層架空庭院、二層平臺花園、屋頂共享花園”三重空間定位,將冷巷、騎樓、園林的建筑空間植入新的校園設計中,重譯嶺南立體院落層次。
項目采用高效保溫隔熱材料減少能源需求,利用太陽能光伏板等獲取可再生能源,打造成為廣州市近零能耗建筑試點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