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面作業減量 實踐作業加量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嚴控暑期作業總量,科學規范作業布置,堅決杜絕用手機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等現象。廣州中小學如何控制作業總量,布置暑假作業有何依據?如何讓暑假作業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助力?記者采訪廣州多所中小學教師,了解學校如何落實勞逸結合、綜合發展、健康成長原則,引導學生度過有意義的暑假。
跨學科“出題”
鼓勵自主打卡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中小學在暑假作業布置中,減少書面作業量,增加實踐類、探究類作業,鼓勵學生走出家門、開闊視野,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副校長梁敏怡介紹,該校每個年級以不同主題進行作業設計,布置符合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任務。例如,四年級學生的作業以“暑假露營計劃”為主題,其中一項任務為讓同學們設計“城市漫步圖”,囊括廣州的歷史文化、地道美食、現代建筑,再選擇繪畫路線圖、制作美食、學唱粵劇、搭建建筑物等其中一種方式,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成為“全運會廣州游宣傳使者”做好準備。
梁敏怡表示:“作業布置注重實地探究、五育并舉,因為學生日常基本在學校學習、活動,我們希望在假期里,同學們可以用腳步丈量廣州這本‘城市大書’。”此外,寶玉直實驗小學還會指引學生自行制定專屬的暑假每日計劃表,自行打卡,例如記錄練字、親子共讀、運動、勞動等內容,“孩子們完成了任務,就可以點亮一顆星,自己監督自己,自己為自己鼓勁。”
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同樣鼓勵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該校副校長鐘文杰介紹,該校的暑假作業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學科性、實踐性、拓展性作業。其中,學科性作業除了聚焦鞏固與提升的適量書面作業外,還包含體育鍛煉和閱讀任務,提升學生文化底蘊和閱讀能力。“學校提出‘暑假必備兩小時’,倡導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閱讀一小時。”
實踐性作業突出跨學科融合特點,讓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在解決真實問題中提升核心素養。例如,四十一中的“家庭節約用電建議”作業中,學生需做一份家庭用電的詳細報告,包括調查各個常用電器的電功率、運行時間,思考如何在保證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有效地節約用電。“小小廚師”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煲一份解暑湯,從購買食材到加工,都要孩子們親力親為,與家人共享成果,使同學們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安全創想大冒險”作業,則融合美術、物理學科,讓孩子尋找一處身邊的安全隱患,分析其潛在風險和物理原理并擬訂改造安全隱患的方案和效果圖。
鐘文杰介紹:“每年學校都會進行安全教育,但相較于單純說教,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參與的教育效果肯定更好。”開學后,學校還會收集同學們的實踐成果進行評獎和展示。
四十一中的拓展性作業,則鼓勵學生參觀博物館、游歷、進行社會實踐。該校還發起“社區微光行動”,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開學后,學校會為同學們提供平臺,分享并展示自己的假期見聞。學校通過學校審核、作業公示等方式嚴格控制暑期作業量,各學科僅布置少量紙筆作業,目的就是希望同學們在假期可以多實踐、多體驗。”鐘文杰說。
分層與合作并舉
個性化提升素養
在作業總量控制方面,廣州奧林匹克中學督導室副主任陳國祥介紹,該校要求年級、教務處審核各科作業清單,并采納家長意見,嚴格控制作業總量,特別是減少重復機械的抄寫類作業,布置注重學生素養提升、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類任務。
同時,廣州奧林匹克中學注重根據學生的學情評價,分層布置作業,例如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作業聚焦于能力提升,難度較高;基礎較弱的學生,則需利用假期查缺補漏。
學校還布置了小組作業,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項目式任務。例如數學學科布置了基礎類作業、拓展類作業、跨學科類作業,學生可在小組合作實踐拓展清單中三選一,組隊完成數學建模項目、幾何創意設計、生活中的數學等任務。
教師指點
暑假要儲備身心能量
如何引導學生度過有意義的暑假?對此,荔灣區華僑小學匯龍學校老師孫燕婷給學生留了3份“暑假作業”。
第一份作業是“儲備身心能量”。學生在暑假的首要任務是充分休息和恢復,應堅持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為新學年儲備身心能量。
第二份作業是“進行生活實踐”。孫老師表示,學生和家長主要應做到三個小點,一是“讀萬卷書”,鼓勵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孩子要和父母進行“親子共讀”;二是“行萬里路”,學生和家長可進行適當的“家庭旅行”,在城市近郊探索自然;三是“勞動實踐”,學生在暑假要堅持參與家務勞動。
第三份作業則與家長有關。孫老師指出,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假期彈性計劃表”。這份計劃表應包含鍛煉、閱讀、旅行、勞動等。家長應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進行時間管理,培養他們的自律與責任感。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