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有正氣 少年當自強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結合廣州市教育局與禪武國際聯盟總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項目,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著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禪武)傳承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專項工作,聚焦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健康問題和建立健康生活習慣的迫切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內涵為基礎,聚焦職業教育、專門教育和鄉村學校,扎實開展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禪武國際聯盟主席王德慶認為,學習武術能煥發精氣神,使人健康向上。“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項目致力于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為載體的實踐平臺,探索傳統文化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與跨文化理解中的創新路徑,打造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的戰略性項目。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主任戴秀文表示:“武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以武強身、以德修心’的生動體現。”在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身心健康促進作用的研究中發現,試點學校學生體測合格率及優良率均逐年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有所改善。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學生代表受邀在廣州統一戰線服務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六大行動”啟動儀式上展演二十四節令鼓。
當“小眼鏡”“小胖墩”遇上中華武術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提高、身體素質大大改善,但“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等問題日漸凸顯。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希望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方法,更是一套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中醫藥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相結合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強健其體魄,更培養其強大的內心力量、強韌的意志,以及從優秀文化傳承中所獲得的文化自信。2023年起,該中心連續兩年利用暑假組織“健康促進科普營”,四天三夜的營期埋下了一顆健康的種子,孩子們的精氣神有了明顯的改觀。
“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禪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項目走進中小學,也基于同樣的思考。廣州協和學校家長謝先生認為:“通過武術訓練,孩子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變得更加健壯、靈活,抵抗力也增強了。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敢地挑戰自我,變得更加自信、獨立。同時,武術文化中的禮儀規范讓孩子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學會團隊合作。”
在廣州市新穗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走進校園已有5年。作為一所專門學校,該校招收的是初二至初三階段,家長難管、學校難教的學生。他們在學校重點特色校本課程武術的幫助下接觸中華傳統文化,通過項目課程理念、武德教育與各項“武藝技能”釋放好動能量,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整體文明素養。項目促進了思想和行為偏常未成年學生的轉化,全面助力教育、司法部門開展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教育。新穗學校負責人表示,以往假期后返校率一直是學校面臨的難題,自引入項目課程后,每個假期,學生們都很期待假期結束后返校學習傳統功夫。
探索武術融合促進職教學子強體魄塑匠心
中華武術在中高職院校中展現出別樣的風采。各學校以中華傳統文化涵養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與品格,實現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助力提升專業技能人才的綜合素養。
2024年12月,在廣州新中軸線上的“城市客廳”花城廣場的冬日暖陽下,“廣州市學生健康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中的3所鄉村試點學校、4所基礎教育階段學校、5所中高職院校的200多名青少年向市民和海內外游客展示了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魅力。這是由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主辦的“天地有正氣·少年當自強——廣州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禪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主題展演。其中,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帶來一套象征吉祥與繁榮美好的《龍騰武斗》。舞龍對上肢力量和協調平衡能力的要求較高,校方反映,通過有計劃、整體性的武術訓練,學生們上肢力量得到明顯提升。
在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鶴龍校區(原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項目已實施了5年,累計覆蓋107個教學班,總參與師生逾4800人次;組織或參與各級各類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比賽)30次;獲得省市級獎項共59個;項目課程師生滿意度每學年均達90%以上。
立足鄉村試點培育身心健康的“功夫少年”
在前期研究與工作的基礎上,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禪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試點專項工作在花都、從化、增城三區的鄉村區域選點開展,引導鄉村地區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振精氣神,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在花都區花山鎮花山初級中學、增城區派潭鎮實驗學校、從化區呂田中學這三所試點學校,試點項目分為普及課與社團課兩種形式:普及課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涵蓋武術禮儀禮節、傳統文化精神理念、功夫基本功及部分拳術套路等內容;社團課主要面向對武術有濃厚興趣、希望深入學習的學生群體,開展更為系統的武術訓練。“武術對改善體態效果明顯。”項目負責教練介紹,例如,太極拳的螺旋式發力能強化核心肌群,南拳馬步訓練可增強下肢力量。
“在我們學校,項目實施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多月,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學生在身心健康方面的顯著進步。”從化區呂田中學副校長何建芳介紹,課間時分,學生們整齊劃一、剛勁有力的動作,不僅展現了他們蓬勃的朝氣,更讓整個校園彌漫著濃厚的武術氛圍和傳統文化氣息。
增城區派潭鎮實驗學校鄧城校長觀察到,通過學習武術,品德與精神素養培育成效明顯。武術訓練過程鍛煉了學生們的意志力,培養了學生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從武術基本禮儀規范開始,學生們學會尊師重道、謙遜恭敬,激發了愛國熱情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除了試點學校,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還組織三個試點區內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師、負責學生健康相關工作的教師參與武術文化培訓,旨在讓參訓教師深入了解武術文化理念、教學模式以及項目課程內容等知識體系,使其熟悉掌握傳統功夫基本功和功夫拳套路,達到可完整、自主地開展練習的程度。參訓教師在完成培訓返回各自學校后,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傳播健康理念,實現以點帶面推動區域內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課程的廣泛推廣。
從鄉村學校的操場到廣州“城市會客廳”的舞臺,從體質薄弱的“小豆芽”到陽光自信的“功夫少年”,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用實踐證明:當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遇見祖國未來的花朵,激發的不僅是強健的體魄,更是文化傳承的自覺與身心和諧的智慧。通過身體力行的文化體驗,學生得以在“一招一式”中感悟中華智慧,在“一呼一吸”間實現身心和諧。未來,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將繼續以學生健康促進為目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照亮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