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1日,《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部專門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一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不僅以制度創新筑牢了港澳青年赴粵發展的根基,更通過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讓越來越多港澳年輕人踏上這片熱土,勇敢追夢。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省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共16.53萬人,相比2023年底增長47.59%,相比2024年底增長5.83%;累計孵化港澳青創項目超6500個,在孵港澳項目占比超四成。“獅子山下”的奮斗精神與“濠江之畔”的創新活力,在這里交相輝映。
法治守護:讓創業之路走得更穩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港澳青年,強調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條例》圍繞加強港澳青年在內地九市就業創業的服務保障、完善跨部門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健全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作出規定,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專業化的支持體系,推動解決港澳青年就業創業面臨的堵點、卡點問題,為港澳青年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舞臺。
大灣區內地九市迅速行動,推動《條例》落地見效。
廣東在省級層面積極統籌,為港澳創業者搭建“全鏈條”服務網絡。
1、在政策支持方面
深入實施《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為港澳青年提供低成本創業場地,并推出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優秀創業項目資助等17項精準扶持政策,累計為港澳青年發放就業創業補貼超過8000萬元。多次赴港澳舉辦廣東創業政策宣介、創業大賽推介、港澳青創基地推介等活動,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傳播度。
2、在融資服務方面
推動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不斷健全,其中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門等多市依托跨境數據驗證,幫助港澳青年申請超1億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3、在創業服務方面
珠三角9市已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84家,總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可為有創業意愿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長3年免費的創業場地和“一站式”創業服務。廣東創新實施港澳服務專員、大灣區職場導師、助推第一筆訂單落地等特色服務。
4、在交流合作方面
積極發揮“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等合作機制作用,粵港澳三地聯動舉辦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百團萬人灣區行、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大灣區青年人才對接會、粵港澳籍碩博學子研學走進灣區、暑期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嘉年華等特色品牌活動,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解讀、基地推介、實地參訪、項目路演、創業交流等全場景交流平臺。
大灣區內地九市逐漸形成“一市一特色”港澳青創服務樣板。
廣州市在香港、澳門設立“灣區青年就業創業服務站”,政企校聯動,打造集信息發布、服務保障、政策宣傳于一體的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平臺。
深圳市率先制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標準化服務指引,面向入駐市級港澳基地的港澳青年配租保障性租賃住房116套。
珠海市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完善商事登記、稅務、不動產、社保、醫保等領域的“跨境通辦”服務,累計減少港澳企業居民跑動超20萬人次。
這些特色舉措有效激發了港澳青年的創業熱情,進一步豐富了灣區創業生態。
平臺賦能:助力創業者打好根基
《條例》指出,省和內地九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規劃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按照規定做好基地建設和運營的資金保障工作。過去一年,廣東著力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高質量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12個重點基地為骨干、各地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支撐體系持續優化,實現港澳青年來粵創業政策、服務和交流機制“軟聯通”。
作為龍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圍繞“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著力打造國家級、國際化、示范性的標桿,形成“公益機構+創業基地+投資基金”生態鏈,實現“創業孵化+產業加速+企業管理、創業社區+投融資體系”閉環,目前已引進404個項目,帶動就業超4400人。
香港青年劉子健創辦的量唯科技是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項目的典型代表,該公司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新媒體代運營、招商加盟體系賦能、品牌營銷全案策劃等一站式服務,助力品牌實現精準觸達目標受眾與高效商業轉化。
劉子健表示:“基地對我們免租金、物業費、水費、網費,一年為企業能省下30萬-40萬元創業成本,今年還能申請公寓免費入住。基地有創新創業導師庫,我們碰到問題能隨時找專業人士幫忙。并且,基地經常辦各種活動,給我們帶來了關注和合作資源。”
《條例》頒布兩個月后,位于深圳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迎來了首位港籍總經理——莫偉軒,逐步組建起專業化、國際化的運營團隊,推出夢工場“1510”新模式,并吸引詠藜園、永年士多、愈欣書店等一批港資品牌入駐,“港味”愈發濃郁。直至目前,夢工場已吸引近萬家港企落戶;在園的535家團隊中,香港團隊453家,占比超過八成;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家,其中近半來自香港。
珠海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是粵澳合作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培育和引進了142家高新技術企業,匯聚普強時代、芯潮流、納金科技等一批優質港澳科技企業,并設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產學研平臺,是澳門青年進入內地發展的“理想選擇”。今年,基地發揮珠海基金三期的投資帶動作用,向1個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后團隊創業項目投資1500萬元,推動該項目落地珠海。此后,基地還為該項目對接了3家港澳創投機構,并服務了15家港澳青創企業。
東莞松山湖基地依托資源集聚優勢持續發力,已累計引進182個港澳項目,帶動超160名港澳籍人員就業,進駐項目涉及計算機研發、智能制造研發等前沿領域;佛山對入駐港澳基地的項目實行最長三年場地租金及水電費用全免政策。各地市共同發力,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深融合的港澳青年合作對接交流核心圈,形成了“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大”的良好創業生態。
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為代表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成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業的“重要起點”,也成為港澳創業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支點”。
精準服務:打造全要素創業生態
近年來,廣東通過全面推介“1+12+N”體系,搭建覆蓋港澳青年創業全鏈條、跨區域的服務網絡,以及灣區內地九大城市各自的特色產業優勢,精準推動港澳青年創業項目與大灣區產業需求、創業資源緊密對接,為港澳青年搭建了創業項目展示、資源對接的平臺。
今年5月,國家級重磅創業賽事——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落地灣區,“1+12+N”港澳青創基地深度參與,依托自身資源,精準開展宣傳推介,積極發動對接優秀在孵出孵項目參賽,為壯大參賽規模、提升選手質量予以有力支撐。本次大賽的7146個報名注冊項目中,港澳項目共1761個,占比24.6%,其中400多個港澳項目由全省59個基地推薦參賽。經過一個月的激烈角逐,五個賽道共有142個港澳項目順利晉級復賽,占比近三分之一;共有38個港澳項目最終晉級決賽,占比25.3%,在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領域彰顯港澳風采。
據了解,大賽復賽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香港數碼港、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等近100家創業孵化載體及留創園也受邀參與大賽配套活動,推動港澳元素深度融入、全鏈條資源對接、產業精準賦能,已對接創業項目253個,與42個創業項目達成初步入孵意向。
來自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人源胰島類器官治療糖尿病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團隊就是廣大參賽項目中的一員。
“我們打算在廣東生物產業集群發達的城市落地。”該團隊成員龍飛表示,團隊已經與一些投融資機構和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對接溝通,有明確的落地意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我看到生物醫藥領域各個產業鏈條、方向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都在為這個行業添磚加瓦,大灣區整體的氛圍非常好,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吸引人。”龍飛說道。
《條例》實施的一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業生態建設之路的又一次邁進。從法治保障到基地建設,從大賽激活到生態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吸引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前來創新創業、勇敢追夢。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跨江而來,到灣區落地扎根、茁壯成長,在“創業雨林”中盡情展現獨屬當代創業者的嶄新風采。
據悉,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聯合主辦的“2025年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百團萬人灣區行”暨“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新成員”歡迎儀式于9月9日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活動旨在進一步發揮港澳青創基地等平臺作用,促進創業資源在大灣區內有效對接,支持港澳青年更好創新創業、融灣發展。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