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迎來復賽關鍵階段。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兩大賽道復賽于8月29日至31日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率先開賽。參賽團隊通過“路演+答辯”形式接受評審團深度考核,現場同步舉辦資源對接會,為項目提供資金、政策、孵化等一站式服務。
作為國家級創新創業標桿賽事,本屆大賽以“灣創未來,粵聚英才”為主題。賽事設置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等5個賽道,自5月啟動以來吸引全球7146個創業項目注冊報名,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及美、英、日等十余個國家,彰顯了大灣區全球創新磁吸力。
“我們做的是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研發軟件,主要針對藥物研發‘時間長、費用高、成功率低’的‘三高一低’問題,幫科研機構和藥企降本增效。”在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賽道復賽現場,“深度感知”團隊的介紹,讓評委與觀眾對其項目產生了濃厚興趣。作為專注AIDD(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發現與設計)與CADD(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領域的初創企業,該團隊憑借“一鍵式計算”等核心功能,已服務超五千名科研機構用戶。
“針對藥物研發中傳統計算模塊多、門檻高、操作繁的行業痛點,我們推出了覆蓋藥物計算全鏈條的SaaS解決方案,通過高度定制化的工作流精準切入細分研發場景,顯著提升科研效率。”深度感知鄺泰維告訴記者,基于工作流系統實現的“一鍵式計算”,新手30分鐘即可上手。“我們來參賽,主要是想對接大灣區的藥企和投資機構。”他坦言,雖然團隊在技術上有優勢,但仍需更多產業資源對接的渠道。“大灣區有很多優秀的藥企,還有豐富的投資機構,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大賽與大灣區產業資源的進一步對接,讓項目更快落地。”
據悉,各賽道根據復賽項目得分情況,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每個賽道遴選30個項目晉級全國總決賽。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創投機構和孵化載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為了幫助參賽項目鏈接資金、場地、政策、產業等各類創業資源,賽事承辦方精心組織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資源對接活動,在復賽的3天時間里,集中展示創業政策和資源、優秀參賽項目及產品,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資源對接會、深圳天使母基金種子基金“直通車”、廣州海珠創業資源匯、廣州天河?廣州金控創業資源匯、廣州南沙創業資源匯、廣州黃埔創業資源匯等6場資源對接活動,搭建創業者和資源對接單位的溝通橋梁,加速創新力量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