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首條地鐵環線建設三大節點已完成兩個 預計年底開通
4月28日,在廣州地鐵十一號線赤沙站內,全線最后一節鋼軌成功焊接,標志著廣州首條地鐵環線順利實現長軌貫通。地鐵新線建設的三大工程節點(洞通、軌通、電通),十一號線至此已完成兩個,預計今年年底開通。
十一號線穿行中心城區,車輛段上蓋還要開發用于商住功能,廣州地鐵采用了多種新工藝減振降噪,降低對地面建筑的影響。作為“換乘王”,十一號線設有26座換乘站,首度揭開面紗的赤沙站將與十二號線換乘,采用同臺換乘設計,而且站臺寬敞,乘客將有便捷舒適的體驗。
地鐵十一號線赤沙站,站廳已現雛形
赤沙站與十二號線同臺換乘
長軌貫通儀式在十一號線赤沙站舉行,這是列車從車輛段始發后進入的第一座車站,也是全線首座露出真容的在建車站。在站廳層,車站裝修和機電施工正在進行,地磚大面積成型,白色天花也已現雛形。
赤沙站是十一號線與十二號線的換乘站,采用雙島四線的布局——類似于嘉禾望崗站二號線與三號線的部分,兩條線路同向同臺換乘。資料顯示,兩個站臺的寬度均為14米。在現場可以感覺到,站臺明顯比許多既有線路的車站寬敞。記者在赤沙站的南站臺看到,十一號線的建設進度明顯領先,屏蔽門上方的白色吊板已基本安裝完畢,而十二號線則還是“赤裸”狀態。官方已多次明確,十一號線要在今年開通。而十二號線今年是否先局部開通,目前還未有公開消息。
十一號線的其他換乘站是否有類似的便捷換乘設計?記者了解到,和新線同步設計建設的車站,比如天河公園、彩虹橋等,由于從規劃設計之初已考慮到換乘,乘客將有較好的體驗;至于和既有線路換乘的車站,由于大多老線路在設計時未預留換乘,加上不一定具備改造條件,因此換乘距離相對會長一些。
采用新型軌道系統減振降噪
在軌道工程施工中,為降低列車運行的噪聲,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適度,廣州地鐵及施工單位中鐵二局、中鐵上海局等單位的建設者應用了多項新材料、新工藝。“我們采用‘主動減振+降噪+絕緣+日常維養工作量小’的新型軌道系統,從源頭和傳播途徑上控制軌道和車輛的振動噪聲。”廣州地鐵負責建設管理十一號線的負責人王利軍告訴記者。
十一號線根據線路與建筑物關系、環評預測超標量大小,設置了不同等級的減振道床,其中中等減振10.7公里,高等減振12.6公里,特殊減振21.7公里,最大程度降低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
赤沙車輛段為雙層設計,上蓋開發用作居住和商業等功能。地鐵建設者創新使用了一系列減振降噪措施,地面層庫內采用高等減振扣件,地下層庫內采用中等減振扣件,咽喉區地面層和地下層碎石道床地段采用減振道砟墊等,能有效實現回庫列車的減振降噪,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建筑的影響。
王利軍表示,長軌貫通后,還將采用鋼軌預打磨技術對正線線路鋼軌和道岔鋼軌進行“面部微調”,能夠有效消除鋼軌表面缺陷,改善輪軌接觸,提高鋼軌表面平順度,避免鋼軌病害的過早出現,延長鋼軌使用壽命,提升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全線設26座換乘站 名副其實“換乘王”
自軌道工程正式開工以來,全線共組織了9個作業隊伍、160余名管理人員,投入16臺龍門吊、33臺鋪軌機、25輛平板車、13臺軌道車、4臺焊軌機及10臺混凝土攪拌罐車等多種設備,高峰期超1100工人同時作業,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全線“長軌通”目標的實現。
廣州地鐵宣傳部溫美春介紹,地鐵十一號線全長約44.2公里,串聯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白云五個區,全線共設車站32座,換乘站26座,16座與既有線路換乘,是名副其實的“換乘王”。線路開通后,能夠更好地將廣州地鐵線網串聯起來,對于整個城市的交通連接以及提升市民群眾交通體驗具有重大意義。
截至目前,地鐵十一號線(火車站—琶洲—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8%。車站方面,2座(天河公園、員村)已開通,28座車站已封頂,1座(廣州火車站)進行土建施工;32個區間已全部貫通;赤沙車輛段及全線車站正在進行機電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