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大車“內輪差” “頭”等大事莫忽視
記者2月29日從廣州市公安交警部門獲悉,2023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呈下降趨勢,較大事故“零發生”,但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其中老年人騎行類事故呈高發態勢。
騎電動自行車要警惕“內輪差”
“經調查,我們發現部分老年人在接送小朋友上下學時,因忽視安全隱患導致事故發生。”廣州交警介紹,在一宗典型事故中,7時許,賴某駕駛一輛重型自卸貨車沿白云區某路段右轉彎時,遇楊某(男,79歲)駕駛一輛電動自行車搭載楊某某(女,12歲)上學,結果,貨車右前側與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造成楊某當場死亡、楊某某受傷。
在另一宗典型事故中,9時許,黃某駕駛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沿白云區神山大道西右轉彎時,與胡某(女,75歲)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致胡某當場死亡。
“‘內輪差’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危險區域,非機動車、行人遇到大型車轉彎時,往往以為車頭能通過就安全了,其實轉彎的大型車輛前面部分過去了,后面部分照樣可能碰倒危險區域的車輛和行人,引發事故。”廣州交警解釋說,大型車輛在轉彎時,前后輪軌跡不一致。通常,前輪可以避開某一物體,而后輪卻因為內輪差而無法避開。這個位置剛好位于大型車輛駕駛人的視野盲區,在車輛右轉時,一旦闖入該區域,極其危險。
騎電動自行車要戴好頭盔
“一家三口共乘一車”“一車帶兩娃”……連日來,記者走訪廣州中心城區時發現,一些家長在駕駛電動自行車接送孩子時存在諸多危險行為,其中部分家長及未成年人均未按規定佩戴頭盔,甚至有的家長僅自己佩戴了頭盔,卻沒為孩子戴上。
“騎乘電動自行車一定要正確、有效地佩戴合格的安全頭盔。”交警部門介紹,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發生事故或者出現意外情況倒地時,頭部受傷情況較為普遍,這也是涉摩電事故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2020年5月,廣州已啟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旨在提升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正確佩戴安全頭盔,汽車駕乘人員規范使用安全帶的意識,有效減輕交通事故損害后果,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目前,針對電動自行車交通亂象,廣州繼續鞏固“網格化”治理模式;同時通過整合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和志愿者力量,圍繞全市各重點路口、重點路段開展整治和勸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