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服務 > 最新服務 > 交通服務

        昔十余機場逐夢藍天 今航空樞紐連通全球

        • 聽全文
        • 2024-01-10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歷史上建有十多個機場 開創了諸多“第一” 今建成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 旅客年吞吐量全國“四連冠”

          翱翔天際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百年來,廣州陸續建成燕塘機場、大沙頭機場、石牌機場、天河機場等十多個機場,開創諸多“第一”:內地第一次飛行表演、中國第一架國產飛機試飛、中國第一條國際航線開通等;敢為人先的廣州人用智慧甚至生命的代價推動中國航空業實現從0到1的突破,在吸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時光荏苒,今天外觀酷似競渡龍舟、全球最大的白云機場單體航站樓在廣州建成。這一全國最繁忙的機場,架起了溝通中國、連接世界的“空中絲路”,續寫著中國人志在沖天的豪邁氣概。

          首創

          燕塘機場見證廣州首飛

          首架國產飛機在穗制造

          2023年12月31日,新白云國際機場東四、西四指廊投運,一號、二號兩座航站樓“牽手”合攏,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正式誕生。這個超級“會客廳”的外觀如一艘競渡的龍舟,坐落于嶺南山水之間,向世界賓客展示廣州的熱情。

          站在雄偉的航站樓前,回望歷史,廣州從有第一個機場到現在,倏忽已過百年。

          馮如在廣州開首個飛機制造廠

          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試飛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這一新事物很快出現在了廣州人的視野里。1911年(清宣統三年),比利時飛行員查爾斯·范登堡來穗舉行飛行表演。不過,廣州當時還沒機場,他相中了東北郊燕塘村附近一片開闊草地,精心作了一番修整,經兩廣總督“劃定”,燕塘機場就此成了廣州第一個機場。

        廣州燕塘機場,馮如(坐者)與他研制的飛機合影

          以今天的標準看,燕塘機場其實不算“機場”,因為它既沒任何航空設施,又沒硬底化的跑道。但新鮮事物總是很吸引人的。1911年4月8日,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觀的廣州人看見,范登堡駕駛的是“Farman IV雙翼機”。停留在草地上的時候,這架飛機頗像張開翅膀的“怪物”。在眾人驚奇的目光中,這只“怪物”像鳥兒一般飛上天空,不久又呼嘯著降落。燕塘機場從此在廣州航空史上有了獨特地位。

          隨后,中國航空之父馮如返回廣州,更讓燕塘機場聲名鵲起。在美國求學期間,馮如潛心鉆研機械制造技術。1909年,馮如駕駛中國人制造的第一架飛機“馮如1號”飛上藍天。兩年后,馮如制造了“馮如2號”飛機,飛出了時速65英里(約105公里),航程20英里(約32公里),高700英尺(約213米)的新紀錄,引起轟動。美國媒體以《他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為大標題,整版介紹馮如其人其事。

          譽滿天下的馮如冀望開創中國航空事業。1911年2月,馮如率領技術人員,連同兩架飛機及器材設備等,離開美國返回廣州,在燕塘設立廣東飛行器公司,親自擔任總機器師,自此誕生了第一家飛機制造廠。第二年春,一架與“馮如2號”相似的飛機在廣州落地,這是第一架國產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史的新一頁。

          可惜天妒英才。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燕塘機場進行飛行表演,駕駛自制飛機凌空而上,一開始運轉正常,操縱自如,在數十米高空朝東南向飛近8公里,地上鼓掌之聲不絕于耳。但飛機突然失速墜地,機毀人傷。馮如經搶救無效去世,時年僅29歲。彌留之際,他仍心系航空事業,把失事原因告知助手,留下遺言,鼓勵國人繼續未竟之事業。

          時光流淌了一百多年,馮如依然活在國人心中:黃花崗上,馮如與烈士長伴;華僑博物館里,“馮如二號”飛機模型赫然在目;郵票上,馮如的飛機造型讓人印象深刻。1988年,經多方走訪核實,確認墜機地點后,人們給馮如立了碑。記者在天河區沙河花生寮社區東方國際大酒店北側看見,榕樹枝繁葉茂,掩映著靜靜佇立的紀念碑與馮如塑像。紀念碑基座立有高約2米的尖頂方柱,上書“馮如墜機處”幾個紅色大字;馮如塑像立在一旁,莊嚴肅穆。

          航空先驅前赴后繼逐夢藍天

          馮如之后,向往蒼穹的人越來越多。3年后,也即1915年,廣州又舉行了兩場飛行表演。當年1月,飛機師陳桂攀在北較場駕駛飛機,聞訊趕來的參觀者擠滿了廣場。當發動機開動時,轟鳴聲震耳欲聾,只見飛機的螺旋槳由慢至快地轉動,然后在陸地上加速、轉彎、前進、轉彎、前進……然而飛機即將騰空之際,機身略歪了一下,朝場內北邊一處墳地直沖而去,一個輪子卡在墳頭上(此時的北教場并非正式機場,且談不上正規的管理,還留有一個墳頭)。轉瞬間,機身劇烈震動,飛機180度傾覆后停了下來。接著“轟隆”一聲巨響,陳桂攀被拋至兩丈多高,重重摔傷在地上,試飛失敗了。

          同年11月,飛行家譚根冒著呼嘯的北風在大沙頭表演,觀眾人山人海。其中飛機載人上天表演讓人驚心動魄,只見飛機在大沙頭水面起飛,向著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江面疾馳;接著飛機一昂頭,凌空直上;珠江畔千萬雙眼睛盯著藍天,爆發出一陣驚嘆。25分鐘后,飛機慢慢落回水面,開始滑行,劃開一片雪白的浪花。

          發展

          “廣州號”長途環飛轟動一時

          石牌機場開通首條國際航線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號召“航空救國”,一批先行者購買飛機、開辦航空學校,組建飛行隊。廣州先后建有大沙頭機場、天河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南石頭水上機場、二沙頭水上機場、舊白云機場等十來個機場。有的機場使用時間很短,有的機場規模很小,但反映出當時廣州航空業迅速發展的情況。在中國航空史上,廣州留下重要一筆。

          今日熙熙攘攘的大沙頭,百年前還在廣州的郊外。1917年,這里開始修建機場,分為水上機場和陸上機場兩部分。要知道,在噴氣式飛機出現以前,水上飛機曾一度與陸上飛機平分秋色,原因很簡單,水面就是跑道,成本更低。當時,水上機場位于大沙頭南岸對開江面,停泊在碼頭的水上飛機可開上江面,在水上滑行起飛。《廣州市志》記載,大沙頭陸上機場建有一條東西向跑道,其位置與今日的大沙頭三馬路、四馬路呈垂直角度相交。后來,機場附近興建了廣東飛機制造廠,一批工程師在此研制飛機。

          宋慶齡在廣州成試飛女性第一人

          1923年7月的一天,大沙頭機場人頭攢動,大家翹首以盼,等待一架飛機的試飛。

          這架飛機的制造者是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先驅楊仙逸。飛機由楊仙逸的戰友黃光銳駕駛,宋慶齡大膽登機,成為中國試飛女性第一人。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飛機起飛了,只見它在廣州上空環繞飛行,繞行數圈后平穩落地。大沙頭機場上人群歡呼雀躍,孫中山大為振奮,親筆寫下“志在沖天”橫幅送給楊仙逸,并以宋慶齡英文名“Rosamonde(樂士文)”命名飛機。

          “樂士文1號”在大沙頭機場的試飛,象征著我國第一架軍用飛機成功面世。該機為雙翼、雙座軍用偵察教練機,可攜帶4枚25公斤的炸彈。孫中山親筆寫下的“志在沖天”橫幅如今保存在鎮海樓的廣州博物館中。

        中國第一架軍用飛機“樂士文1號”在大沙頭成功試飛

          1928年,大沙頭機場迎來國外進口的5座單翼、水陸型飛機各1架,陸上型飛機被命名為“廣州號”,水上型飛機被命名為“珠江號”。這一年,“廣州號”從大沙頭機場起飛,飛行員張惠長和3名同伴歷時38天,沿長沙、漢口、南京、北平、沈陽一路北上, 后經天津、上海、南昌一線南下,飛行5000多公里回到廣州,成為第一批環飛中國東部的人。“珠江號”則開展沿海長途飛行,歷時23天,飛行3000多公里返穗。飛行員以其壯舉轟動一時。

          按說,載人飛機上天后,地面導航非常重要。但實際上,“廣州號”“珠江號”當年是在機場通信設備很原始、沿途根本沒有導航儀器的情況下飛行的。一個個勇敢的飛行員從廣州起飛,付出智慧乃至生命,推動著中國航空事業從0到1的突破。而從0到1是最難的,后來的機場往往是在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摸索新技法,才越來越安全。

          一座浮碼頭就是旅客候機室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除了大沙頭機場,當時二沙頭(即今二沙島)、南石頭都建有水上機場,機場設施也都很簡陋。南石頭機場是廣州歷史上第一座水上民用機場,水面建有一個浮碼頭作為候機室,旅客上下飛機時,用舢板在浮碼頭和飛機之間接駁。后來,二沙頭機場取代了南石頭機場。《廣州市志·民航卷》記載,二沙頭水上機場以珠江水面做跑道,一座浮碼頭就是旅客候機室。

          此外,廣州還有兩個機場在航空史上留下一筆,那就是天河機場與石牌跑馬場機場。天河機場由陳濟棠下令開建,1931年啟用,隨后取代大沙頭機場,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軍用機場。抗戰期間,從天河機場起飛的9架中國戰機擊毀多架入侵日機,揚名全國。

          后來,天河機場轉為民用機場,但由于地理、氣象條件等原因,天河機場不適宜擴建。20世紀60年代,天河機場被廢置,民航功能逐漸被舊白云機場取代。乘著六運會的東風,廣州決定在天河機場舊址上興建新的體育中心。天河機場原址的主跑道上建出了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和體育西路;副跑道則被改造為天河北路,見證了廣州城不斷向東發展的恢宏氣勢。

          1930年,廣州開始在石牌村興建跑馬場。到了1933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民用地方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租用石牌跑馬場的一部分場地建成機場(在今華南師范大學西區紫荊路與玉蘭路之間),跑道長750米、寬250多米。不久,西南航空公司開辟出中國廣州往返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線,石牌跑馬場機場成為內地第一座與國外通航的國際機場。至抗戰前夕,從石牌跑馬場機場始發和到達的航線有8條之多,通達中國香港等10多個城市。

          崛起

          廣州起飛新中國首條民航線

          1986年旅客量躍升全國第一

          在老一輩廣州人眼中,舊白云機場是一個“老友”,陪伴著自己成長,留下很多難忘的記憶。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回憶:童年時喜歡在舊白云機場旁邊的圍欄處,看飛機起起落落;飛機低飛過城市,轟鳴聲立刻吸引大小朋友駐足仰望;有人為此專門去爬白云山,到了白云山頂,一邊吃豆腐花,一邊俯瞰舊白云機場的飛機起降,是很有趣的經歷。

          20世紀60年代白云機場“晉升”為國際機場

          舊白云機場位于三元里、新市一帶,始建于1932年,因靠近白云山而得名。最初,舊白云機場作為軍用機場使用,1947年才轉為民用機場。

        白云機場舊影

          1949年11月,原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原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兩航”)在香港宣布起義,史稱“兩航起義”。參加起義的十多架飛機依次從香港啟德機場抵達北京和天津,為新中國民航事業的開創奠定了基礎。1950年8月1日,一架名為“北京號”的飛機從舊白云機場起飛,執飛天津—漢口—廣州航線。“北京號”就是當時參加起義的飛機之一,可載客40人,是當時中國民航最大的運輸機。這條航線是新中國首次開辟的兩條航線之一,史稱“八一”通航,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1963年,舊白云機場按照國際機場的標準進行擴建,自此名稱里多了“國際”二字,稱為“廣州白云國際機場”。

          1964年4月29日,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開通“達卡-上海-廣州-達卡”國際航線。很快,這條空中通道迎來一位貴賓。經縝密安排,排除層層阻撓,李宗仁從美國飛往歐洲,經過輾轉,于1965年7月14日凌晨悄然抵達卡拉奇機場。三天后的深夜,李宗仁成功在巴基斯坦登上飛往廣州的飛機。18日早晨,直到聽到“已進入中國境內”的聲音,李宗仁終于露出了安心的微笑,他安全回家了。

          20世紀70年代,需要單位介紹信才能坐飛機

          現在我們坐飛機,流程很簡單。不過,在20世紀70年代,飛機可不是想坐就能坐的,一般需要單位開具證明才行。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符正平在廣州生活了幾十年。他記得,自己第一次坐飛機,正是從舊白云機場出發的。“那時,坐飛機是奢侈的事,要單位開證明,有緊急出差任務時才可以考慮坐飛機。”

          有趣的是,當年廣州的飛機上,旅客可以抽煙喝酒抽雪茄,火柴也可以當作紀念品送給乘客。銷售業務員戎宏全1975年秋曾從廣州乘機去往上海。他記得,自己乘坐的飛機是一架俗稱“三叉戟”的法國飛機,機票要72元,相當于城鎮職工家庭一個月的工資總額。“當時,身著天藍色服裝的空姐會送給乘客一包‘白云’牌香煙、一盒火柴和一袋精美的糖果。我不舍得吃,悄悄地塞進了口袋,回廠后分享給同事。”戎宏全笑稱,那時覺得自己也算“見過世面”了。

          改革開放后,廣州很快擁有了內地最繁忙的機場。1980年至1992年,舊白云機場起降架次居全國機場第一位;1986年至1992年,舊白云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躍升全國機場第一位。

          1993年后,只需出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普通人便可購買機票,民航飛入尋常百姓家。街坊出行出現巨變,從廣州起飛的“老廣”旅行團、春運熱潮、電子產品、海鮮貨物;降臨羊城的廣交會賓客,通達全世界的貿易貨流,都向世人展示著珠三角的快節奏和繁忙,成為描繪廣東改革開放經濟社會騰飛的經典畫面。

          興盛

          一夜轉場創機場無縫切換先河

          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廣州誕生

          隨著廣州市區不斷擴大,舊白云機場處于繁華的鬧市中,無法滿足新的發展需求,機場搬遷提上了日程。

          從1992年起,廣州就啟動了新機場的選址工作,最終選址在花都區和白云區交界處,距市區28公里、占地規模也比舊機場大了5倍。2000年,新機場正式動工,歷時4年建成1號航站樓。

          2004年8月4日22時50分,隨著廣州-湛江的航班騰空而起,舊白云機場功成身退,完美謝幕。次日,新白云機場無縫啟用,廣州一夜跨入“雙跑道時代”,為經濟騰飛插上了新翅膀。

          新機場讓廣州與全球其他城市實現全天候交往

          新舊機場的一夜“無縫”對接,創造了國內大機場一夜轉場成功的先例,在中國民航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后,在白云機場舊址上,白云新城茁壯成長,成為新的增長極,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廣東畫院、廣州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廣州市兒童公園等一系列地標落戶,還導入了時尚產業、設計產業,成為企業區域總部進駐、連接國際市場的目標地。

          雄踞南粵、聯通世界的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座重要的樞紐城市。新機場的啟用,一方面解除了狹小、擁擠、靠近市區等制約機場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消除了夜航限制,能24小時運營,廣州與全球其他城市實現全天候交往。

          經過近20年一磚一瓦的建設,2018年4月,白云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啟用;2023年12月31日,東四、西四指廊投運,一號、二號兩座航站樓“牽手”合攏,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在廣州誕生,設計圖終于變成現實。

          機場是一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花都湖旁、流溪河畔,新白云國際機場流線型的屋頂在冬日陽光下熠熠生輝;連綿起伏的云狀雨篷、引人入勝的嶺南花園、極富特色的滿洲窗、鑊耳墻……處處有嶺南特色。

          兩座航站樓“牽手”的一刻,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機場設計研究院院長陳雄難掩激動。他介紹,白云國際機場這種多指廊構型,可最大限度節約土地資源,相同面積可分布最多的近機位,旅客靠橋率可逾90%;整個航站樓年服務旅客量將達1億人次。

          航站樓宛如競渡中的龍舟,傳遞賽龍奪錦的豪邁

          兩座航站樓“牽手”后,宛如龍舟破浪于云山珠水間,這是廣州展示給賓客的第一副“面孔”;整齊排列的指廊,則像左右劃出的船槳,讓新機場呈現龍舟競渡的神韻。“龍舟”的“船頭”朝向南海,讓人從廣州傳承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聯想到如今飛向蒼穹、連接寰宇的“空中絲路”。機場形似競渡中的龍舟,又象征同舟共濟、勇于爭先、賽龍奪錦的城市精神,向世界傳達著二次創業的廣州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楫前行的精氣神。

          世界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將機場比喻為“國家和地區經濟成長的引擎”。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進一步凸顯。2023年,白云國際機場從交通樞紐朝著經濟樞紐大步邁進,攜手南航等航空公司,新增、恢復、加密國際客運航線超百條,其中包括飛往洛杉磯、羅馬、巴黎、法蘭克福、倫敦、伊斯坦布爾、墨爾本、悉尼、奧克蘭、基督城、布里斯班、莫爾茲比港等洲際航線,每周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超千架。

          如今,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在進行中,計劃明年建成,這是中國民航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擴建工程,將有6條高鐵、5條城際連通機場。屆時,白云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有望達1.2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380萬噸,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風景線

          白云機場展城市形象

          旅客年吞吐量四連冠

          白云機場不僅是海外客人抵達廣州的第一站,也是廣州擁抱世界的出發地。在這里,人們相遇、分離、奔向遠方,回到家鄉。

          白云機場沉淀下濃濃的時代印記。一位老員工對機場的變化感同身受。他說,改革開放前曾有老舊的“里2”和“子爵”飛機在廣州起降;后來取而代之的是“三叉戟”“安24”等機型;接著,更舒適、載客量更多的空中巨無霸B787、A380成為新一代的“空中快車”。

          白云機場陪伴著中國航空工業騰飛。去年11月24日,國產支線飛機ARJ21從廣州飛往揭陽,恰恰搭載了南航第1000萬名乘客。乘務長張倩自豪地介紹說,這款中國自主研發的飛機獨具優點,簡單的按鍵代替了繁瑣的操作指令,設施操作簡單。此外,這款飛機的舒適度很高,不管是縱向還是橫向的座椅間距都更寬闊。

          白云機場滿足著市民“想飛哪就飛哪”的愿望。若要前往東南亞、澳大利亞,廣州乃至珠三角的居民往往首選廣州出發的航線;若是飛非洲,廣州有一條快線;廣州還有飛南美航線;一條輻射中國、聯通世界的空中走廊在廣州形成。

          白云機場記錄著全球旅客的足跡。2004年轉場當年,機場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其后每三年凈增加1000萬人次;至2019年,總量漲至超7300萬人次。去年,白云機場旅客回升至超6300萬人次,實現全國單體機場旅客年吞吐量“四連冠”;單日最高起降飛機架次達1493架次,列國內第一;單日旅客量最高達22.44萬人次,列國內第一。

          白云機場傳遞著“廣式服務”的溫度。國內外旅客匯聚于此,體驗高效、舒適、便捷的貼心服務,看見粵港澳大灣區的繁華與人間煙火。“干凈、整潔、舒適、現代。”很多旅客如此評價新白云機場。街坊張小姐稱,機場設計簡潔大方,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很棒。

          “這里的航站樓已被評為五星航站樓,從廣州飛,體驗真的不錯。”市民李女士稱,這里便民設施很多,能滿足各式需求。她發現,白云機場有超3000張可充電座椅與童趣氛圍十足的母嬰休息室,還有寵物洗手間、導盲犬專用休息室、旅客過夜休息區等,的確很貼心。

          飛臨廣州,白云機場無疑是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外國博主專門拍攝了機場的照片,分享給同胞。印度網友稱,看了視頻才知道,廣州的機場,地面被打理得像鏡子一樣光滑,整個航站樓十分現代化,又秩序井然。

          白云國際機場正一步步鞏固廣州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為全球旅客提供便捷舒適的體驗,為貨物貿易流通提供高效率的服務。在這里,人們可領略廣州笑迎八方賓客的氣度;在這里,世界可觸動廣州開放進取的脈動。

          廣州歷史上建設的機場一覽

          第一座 燕塘機場

          位于今天河區燕塘一帶,遺址后來被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體育進修學院(舊稱廣州軍體院)的一個操場。

          第二座 北較場機場

          1915年1月,飛機師陳桂攀在北較場(今越秀區東風東路西段北側黃華路一帶)試飛失敗,北較場在航空史上留下痕跡。

          第三座 大沙頭機場

          位于今越秀區大沙頭三、四馬路一帶,南起沿江東路,北至大沙頭新市場,曾是水陸兩用機場。

          第四座 南石頭水上機場

          1933年興建,1935年停用。位于珠江南河道三山口河段,北岸為南石頭村,在靠北岸水面建有一個浮碼頭作為候機室。

          第五座 二沙頭水上機場

          位于廣州市珠江前航道二沙頭河段附近,1935年開始使用,兩年后停運。

          第六座 河南沙頭機場

          位于今海珠區五鳳村以西位置,1936年7月招標建設,同年9月停工。1937年4月準備復工,因抗戰而再度擱置。

          第七座 天河機場

          位于今天河體育中心附近,1931年建成,曾在抗戰中立功,后被改為民用機場。

          第八座 石牌跑馬場機場

          位于今天河區華南師范大學校園內,1936年開通廣州至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線,這是內地第一條國際航線。

          第九座 岑村機場

          1945年修建,目前仍在使用。

          第十座 黃村機場

          1945年修建。2001年,在黃村機場原址建成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第十一座 舊白云機場

          1932年興建,位于白云山西側三元里一帶。1950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在這里起航。2004年,服務72年后機場關閉。

          第十二座 新白云機場

          位于白云區和花都區交界,是4F級民用國際機場,也是我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機場之一,是全球前50位的主要機場。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