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條地鐵新線 正線長軌貫通
近日,隨著最后一節鋼軌成功焊接,計劃今年開通的五號線東延段和七號線二期順利實現正線長軌貫通,進入后續機電設備安裝、冷熱滑試驗等階段。截至目前,兩條新線土建進度均已完成超95%,洞通、軌通、電通三大工程節點均只剩最后一個。
高峰期900人同時作業
五號線東延段及七號線二期共設置了9個鋪軌基地,自2022年9月5日正式鋪軌以來,共組織了11個作業隊伍、900余名管理及施工人員參與作業,投入8臺龍門吊、30臺鋪軌機、26輛平板車、13臺軌道車和焊軌機及3臺混凝土攪拌罐車等多種設備,高峰期共有900人同時作業,通過多班組倒班輪流施工的方式加快施工進度,創下了日鋪1.1公里的紀錄,為線路長軌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軌道施工現場
截至目前,五號線東延段(文沖-黃埔新港)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6%。全線6座車站均已封頂并進行機電施工,機電累計完成40%;6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已全部貫通,長軌敷設已完成。雙崗停車場進行剩余土建施工,同步進行機電施工。
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燕山)土建累計完成97%。11座車站全部封頂并進行機電施工,機電工程累計完成49%;11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均已雙線貫通,長軌敷設已完成。姬堂停車場進行剩余土建施工,同步進行機電施工。
設計新型卡具,控制軌枕間距
五號線東延段軌道工程共鋪設軌道約28.7公里,由于感應板對軌枕間距要求高,廣州地鐵及施工單位中鐵三局設計了新型的卡具,嚴格控制每根軌枕間距,為后期感應板高效率、高質量安裝提供條件。同時,全線共設置七處聯絡通道臨時過渡,建設者每天對臨時線路進行監測,保證臨時線路行車安全。
為了保證軌行區行車安全,建設者還積極采用軌行區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查看軌道鋪設情況,并利用人員定位系統輔助軌行區管理,隨時掌握區間內人員出入情況,及時向軌道車司機發出減速或停車指令。自軌道工程開工以來,建設者根據土建工程進度動態調整施工方案,實現資源的高效統籌管理及最大化運用,最終歷時8個月順利實現線路正線長軌貫通。
破除預留結構,創造條件施工
七號線二期軌道工程共鋪設軌道約53公里,采用“機鋪為主、散鋪為輔”的施工方式。受制于地質和周邊環境,線路的鋪軌工作面臨諸多難題:裕豐圍站、水西站需要破除既有線車站預留結構才具備施工條件,工期非常緊張;深井站鋪軌基地臨近校區,場地施工時間受限;大姬區間鋪軌基地場地狹小、原道路狹窄,鋼軌材料轉運、場地生產和存儲均存在困難。
為了攻克多重難題,施工單位中鐵三局“見縫插針”組織施工,把長洲站換乘節點處封堵改為吊模施工。建設者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先后克服了工期節點緊、施工任務重、交叉作業多、施工不連續、施工空間狹小等諸多不利因素,平穩有序地推動施工生產,按節點要求完成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