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勤一小時變成10分鐘,快!”
12月28日11時50分許,廣州首條地鐵環線——11號線正式開通。11號線的開通帶來很多新變化。“遲到”11年的6號線沙河站12月28日同步開通,“買一送一”;停運近三個月的“員村—天河公園”段回歸,天河公園站“絲滑”換乘。
12月28日上午,11號線的開通活動在彩虹橋站舉行。陣陣“喜躍鼓”的鼓聲響起,宣告廣州正式邁入“環線時代”。同一天,廣清城際鐵路北延線(清城站至飛霞站)同步開通,標志著廣州地鐵運營的大灣區“地鐵+城際”里程突破1000公里,其中地鐵705.1公里、城際鐵路338.3公里。
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智成表示,明年將新開通10條(段)共173公里的“地鐵+城際”線路,進一步織密地鐵和城際兩張網,推動“四網融合”取得新突破。
廣州迎來首條地鐵環線的同時,環繞廣佛兩市的廣佛環線城際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其中的廣佛東環有望明年建成開通。廣佛環線分為東西南北四段,目前北環(花都站—白云機場北站)、南環(佛山西站—番禺站)均已通車,位于廣州的東環、橫跨廣佛兩市的西環正在建設中。
廣州地鐵環線將與城際互聯互通,和建設中的廣佛環線城際、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以及規劃中的佛穗莞城際等線路在琶洲站對接,實現快捷通道,快捷換乘。待日后票務打通后,乘客可在地鐵和城際之間無縫切換,實現大灣區軌道交通“一張網”,乘客“一張票”暢行“一串城”。
頭啖湯 真好味
27年前見證地鐵1號線通車的乘客,如今帶上孩子體驗廣州首條地鐵環線;來自英國的地鐵迷帶著兒子同乘新線,小朋友甜甜睡著了;興沖沖出行的一家三口,打算沿著環線游廣州……12月28日,很多市民興致勃勃地去感受廣州第一條地鐵環線。
市民興沖沖進站,體驗廣州首條地鐵環線。
27年前見證1號線開通 如今帶娃體驗首條環線
1997年見證廣州首條地鐵開通的梁先生,12月28日帶上兒子,體驗廣州第一條地鐵環線。“當年1號線通車首日,我和同學一起去嘗鮮,還買了一個地鐵列車模型,一直保存在家里。”梁先生說。
12月28日,他帶著兒子一起見證11號線通車,感受“換乘之王”的便利。手里拿著廣州地鐵列車模型的兒子,對新開通的11號線充滿好奇。梁先生說:“我們一起見證這個有意義的時刻,希望給他留下美好的回憶。”
來自英國的Steven推著嬰兒車來搭乘11號線。“我和兒子都是地鐵迷。今天11號線開通,我跟他一起來感受新線,非常興奮。”在廣州住了7年的Steven說,他有朋友住在海珠區,11號線通車了,去看望朋友就方便多了。
“11號線的車廂很寬敞,也很干凈,像18號線一樣舒適。”Steven笑著看向身旁的嬰兒車,小朋友已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
坐“頭班車”去爬白云山 沿環線游遍全城好方便
“歡迎乘坐廣州地鐵11號線。”11時50分,11號線沙河站開閘。“哇!我們竟然趕上了頭班車?好驚喜!”剛來到地鐵口的陳小姐很開心。她告訴記者,她們一行三人從同德圍搭公交車去白云山,不小心坐過了站,來到了沙河,想起新聞里說11號線會開通,就來碰碰運氣,搭地鐵去云臺花園,沒想到成了搭乘頭班車的“幸運兒”。“下山后,我們可以搭11號線,再換乘8號線回家。”
11號線串聯廣州多個景點和公園,包括白云山、海珠濕地、流花湖公園、天河公園等。帶著家人來搭乘11號線的宋先生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打算沿著環線游廣州:“從云臺花園站下車,可以去爬白云山;從彩虹橋站出來,可以去西華路吃美食;從芳村站下車,可以去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市民趙廣軍說,搭乘地鐵環線不僅可以游遍全城,搭乘城際列車也很方便。“我有一個愿望:上午從廣州去佛山喝早茶,下午到惠州看一看海景,晚上去中山吃乳鴿,吃完后再坐城際列車和地鐵回家。”
目前,直通廣州中心城區的廣佛東環城際、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等線路正在建設中,有望于明年通車。“今天11號線開通了,這個夢想已經實現了相當一部分,剩下的我相信很快也會實現。”趙廣軍說。
拿起手機,拍下美麗瞬間。
盼望多年環線終于開通 每天通勤節約近兩小時
家住流花地區的鄭煒在大金鐘路附近上班,平時搭公交車通勤,早晚高峰時經常需要一個小時。11號線開通后,從流花站到大金鐘路站只需10分鐘,他的通勤時間大大縮短,每天可以節省近兩個小時。“11號線開工那年,就是我到現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時間,盼了八九年,今天終于開通了!一小時的通勤時間縮短到10分鐘,方便!”
市民宋先生來體驗地鐵環線的同時,也測算了一下通勤時間。“我家住在南浦,太太在華景路上班,之前要搭2號線,轉廣佛線,再轉3號線到石牌橋,再轉BRT,單程需要一個半小時。現在11號線開通了,她只需搭2號線,換乘一次11號線,就能到達華景路,預計可以節省一半時間。”
在中醫藥大學站,記者遇到了正在拍照“打卡”的陳先生一家。“聽說這是全線五大非遺重點車站之一,果然很有特色,有很多中醫藥元素。”站如其名,中醫藥大學站以“粵藥仁心”為主題,櫥窗重點展示“非遺”傳統醫藥,充滿傳統文化韻味。
11號線開通后,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搭乘。
乘環線 有貼士
內環外環該如何區分 站臺示意圖一看便知
廣州地鐵把環線的順時針方向稱為內環,逆時針方向稱為外環,每個車站在兩個方向都有一個半環站——距離約半條環線的車站分別對應其他線路行車方向和終點站的概念。為方便乘客辨識,廣州地鐵在導向上采用深色和灰色區分顯示兩個方向半環站以內和以外的站點。乘客如果不確定應該在哪一邊上車,可以看站臺上的示意圖,目的地車站在哪一邊顯示為深色,就在哪個站臺候車即可。
新線路 新變化
6號線沙河站同步開通
市民早早到地鐵口等待
11時45分,11號線與6號線換乘沙河站外,家住附近的鄧先生和太太早早等著了。“今天我們專程過來搭頭班車。看到新聞說中午開通,所以提前到場‘霸頭位’。”
鄧先生說,之前搭地鐵,都要先坐公交車到沙河頂或者天平架站后再換乘,現在家門口的地鐵站開通了,不用輾轉出行了。
未來,沙河站有望迎來第三條線——規劃中的26號線,目前該線路是地鐵四期建設規劃的“熱門”之一,將南北貫通廣州大道,分擔地鐵3號線的客流壓力。
“員村—天河公園”段回歸
天河公園站換乘“絲滑”
歷經88天的停運拆解工程,“員村—天河公園”段12月28日重新開通。過去5年一直借道11號線“員村—天河公園”段進城的21號線,把該段“還給”了11號線,21號線的終點由員村站調整為天河公園站。以前搭乘21號線到員村換乘5號線的乘客,如今需要先在天河公園換乘11號線,再搭乘11號線到員村換乘5號線。
多換乘一次,感受如何?記者在現場體驗發現,11號線與21號線的換乘設計類似嘉禾望崗站的2號線與3號線,21號線在中間,11號線在兩邊,兩條線路相同方向的列車停靠在同一個站臺。乘客在進城方向的21號線下車后,站臺對面就是開往員村方向的11號線,步行距離只有十幾米,過程“絲滑”流暢。
未來,天河公園站還將開通13號線,成為三線換乘大站。其中,11號線是市區環線;13號線是途經東風路、黃埔大道的東西大動脈;21號線是連接智慧城、科學城、知識城的“東進”快速線路。
新線路 新氣象
地鐵11號線將給沿線各區帶來什么?
11號線串聯起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白云,是中心城區的交通“大動脈”。它的開通對沿線各區意味著什么?
越秀:流花商圈再添新站點
11號線流花站是流花商圈內第3個地鐵站點,流花站上蓋及周邊有流花中心、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友誼劇院、東方賓館、中國大酒店、流花賓館、東寶展覽中心等,市民游客的出行將更加便利。
荔灣:芳村再添兩個過江通道
11號線開通后,石圍塘—如意坊、鶴洞東—棣園的兩個區段為芳村再添兩個過江通道。石圍塘、鶴洞東的設站也填補了周邊片區一公里范圍內的軌道交通空白。多個單線地鐵站變成雙線地鐵站,市民出行也更便利。此外,石圍塘站、大沖口站、鶴洞東站的開通,大大提高了芳村大道沿線的交通便利度。
海珠:為琶洲板塊提供交通支撐
11號線開設的站點覆蓋了海珠區不少地鐵交通“盲區”,如赤沙、逸景路、上涌、棣園等,海珠街坊的出行將更便捷。11號線還將海珠區與廣州其他四個中心區緊密連接,形成了“環線+放射線”的大都市地鐵網絡,將進一步為琶洲這一重點板塊提供交通支撐。
天河:有望分流3號線交通壓力
此前3號線的市區段十分擁擠,新開通的11號線東環部分與3號線大致平行,有望分流后者市區段的客流壓力。此前在中心區工作的“上班族”也將有機會分流至距離城區更遠的區域居住,將合理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引導人口合理分布。
白云:助力“黃金三角”商圈發展
11號線在白云區設站4座,將大大緩解機場路、解放北路、三元里大道等片區的日常交通壓力。地鐵的開通,也將直接提升白云“黃金三角”商圈(廣州白云站、廣州火車站、白云新城)的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這些節點所在的區域競爭力。此外,白云山景區首次邁入“地鐵時代”,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出行選擇。
心聲
“我們一起見證這個有意義的時刻,希望給他(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市民梁先生
“我和兒子都是地鐵迷。今天11號線開通,我跟他一起感受新線。”
——來自英國的地鐵迷Steven
“11號線開工那年,就是我到現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時間,盼望了八九年,今天終于開通了!”
——家住流花地區、在大金鐘路附近上班的市民鄭先生
“我有一個愿望:上午從廣州去佛山喝早茶,下午到惠州看一看海景,晚上去中山吃乳鴿,吃完后再坐城際列車和地鐵回家。”
——期待一日游遍大灣區的市民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