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政策“紅包”正式上線。記者當天調查廣州地區多家銀行發現,目前18家經辦銀行已在APP設立貸款貼息專區,銀行將在結息時直接扣減。不過,與普通消費貸申請不同的是,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消費者需簽署一個補充協議,授權銀行查詢消費交易信息。同時,如果將貸款資金進行取現、轉賬至個人賬戶的,需要上傳發票進行人工認定才能享受貼息。
同一機構最高可享受3000元貼息
今年9月1日到2026年8月31日,消費者通過貸款經辦機構申請的個人消費貸款,只要資金是用于購買手機、電腦、汽車、裝修、旅行等消費用途,均可享受年化1個百分點的財政貼息。
記者留意到,在廣州地區多家銀行的網點里,擺上了消費貼息政策的相關介紹。市民趙小姐告訴記者:“今天在銀行申請了一筆消費貸,年化利率是3%。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貼息后在限定額度范圍內,實際的利率就只有2%了。”
據了解,此次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且最高不超過合同利率的50%。每人單筆消費最高享受的貸款貼息是500元。對于單筆5萬元以下的消費,多筆疊加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以享受貼息1000元;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也可以多筆疊加,加上小額消費的貼息以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的貼息是3000元。
根據財政部公告,參與貼息政策的機構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
目前18家銀行已在APP設立貸款貼息專區,部分銀行也已將貼息協議簽署環節嵌入到手機銀行貸款流程中,客戶提款時即可完成貼息協議簽署。
提醒1:未簽協議不能享受貼息
當日,記者在多家銀行的消費貸貼息專區看到,享受貼息需簽署貼息協議,并授權銀行查詢貸款發放賬戶,識別客戶相關消費交易信息,匯總滿足貼息條件的消費金額。對系統可自動識別賬戶中消費交易信息的,銀行將自動開展貼息;對于系統未能識別的,客戶可通過提供與貸款使用相對應的真實消費發票的方式向該行申請人工審核,審核通過后,予以貼息。
不過,如客戶未簽署貼息協議、未授權銀行查詢,不影響客戶正常申請、使用個人消費貸款,只是不能享受貼息。
提醒2:取現等方式系統不認定
那么,哪些交易能自動識別為貸款資金消費?建行客服表示,通過POS機刷貸款關聯借記卡,掃碼支付、線上交易支付等方式下選擇使用貸款關聯借記卡賬戶進行支付,將貸款關聯借記卡綁定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如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借款人將貸款資金向消費交易對應的對公商戶直接轉賬等,均可自動識別。
不過,如果是將貸款資金進行取現、轉賬至個人賬戶的,系統均不作認定,但可以通過上傳發票以人工認定方式補充。
提醒3:信用卡消費不享受貼息 存量消費貸可享受貼息
各家銀行劃定了產品范圍,包含消費、汽車、裝修等領域的貸款產品,多家銀行指出,信用卡類、個人住房貸款、車位貸、個人助學貸款等不參與此次貼息政策。
廣州地區多家銀行表示,部分9月1日前已申請的貸款,在資金未用完的情況下,9月1日后實際消費部分仍可享受貼息。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銀行表示,對相關部門審核未通過或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銀行將按規定扣減或追回。對借款人違法違規套取貼息資金的,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并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