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置天臺變“開心農場”

海灣社區閑置天臺變身“開心農場”。
“什么是無土栽培,什么是智能種植系統?”在廣州市南沙區港灣街道海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閑置天臺上,約300平方米的“天空農場”郁郁蔥蔥,孩子們在講解員和家長的陪伴下觀察無土栽培的蔬菜,志愿者在藤架下修剪枝葉。正值暑假,天空農場解決了家長“帶娃”的煩惱,居民段阿姨說:“家門口就有這樣的活動,方便又有趣,讓孩子來體驗暑期活動,還有專業老師教學,我很放心?!?/span>
這個由黨群攜手打造的“空中田園”,不僅是作物生長的樂園,更是居民尤其是孩子們親近自然、學習知識的天地,成為基層治理中黨建引領、多方聯動的生動實踐,化身社區以民生微實事回應居民期盼的生動注腳。
民生微實事,始于對需求的精準捕捉。海灣社區通過入戶走訪,敏銳捕捉到居民最迫切的呼聲:“希望社區多開展親子類自然科普活動”。
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健輝說:“群眾的滿意度是出發點,服務必須匹配需求?!睘榇?,社區以“公益+低償+市場化”模式引入暖南發展合伙人,將在海灣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本來是閑置天臺升級改造,打造集果蔬種植、無土栽培、自然教育、親子手工、繪本閱讀于一體的多元化民生微實事項目,將“農場”搬到居民身邊,讓小朋友們在黨群服務中心就能學習自然知識,體驗種植樂趣,讓居民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半價服務,用“小投入”解決“大煩惱”,書寫著民生大文章。
“涼亭藤架是我們一釘一錘搭的,番茄苗是大家認領的——這不僅是農場,更是咱社區的‘親情紐帶’!”志愿者王伯滿臉自豪。在天空農場打造過程中,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擴大“朋友圈”:發動居住地報到黨員力量,廣泛征求天空功能區域設計建議,邀請有空間設計、農業種植等技能的黨員群眾參與建設。志愿者親手搭建涼亭藤架、彩繪墻面,認領番茄苗……多方努力下,這里通過增設灌溉系統、無土栽培裝置、種植箱等設施,把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親子教育巧妙融合,劃分出科普觀賞區、農耕體驗區等功能區。
如今,在天空農場,孩子們在“田間地頭”識農時、知農事、惜農食,體會一蔬一飯的來之不易;家長們也告別了帶娃煩惱,“下樓就能學種植,價格只有市場價一半,方便省心省錢!”李女士感慨道。
面對居民需求多樣化的挑戰,海灣社區積極探索民生微實事新路徑。通過精準鏈接需求和資源,社區不再是單純的服務提供者,而是作為平臺統籌資源、溝通需求、督導項目,有效拓寬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渠道,讓群眾也能享受社區發展的“紅利”,推動暖南發展合伙人迭代升級。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