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議案催生數萬托位 “幼有所育”有了堅實基礎
優質普惠的托育服務,不僅關系著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有助于減輕家庭養育的時間成本和經濟壓力、緩解生育養育焦慮,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民之所盼,人大所向。在2024年初召開的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邱琇等36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議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以監督議案決議落實為抓手,推動政府加快構建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百姓對“幼有所育”的期盼。
2025年6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議案的決議〉的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一年多來,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持續監督下,市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推進全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6月,全市可提供托位數超11萬個,較2024年7月增加2.7萬個,增長32.1%。
代表聚焦群眾所需聯名提出議案 人大持續監督推動托育擴容提質
“忙工作的同時,無法照顧年幼的孩子。”面對這樣的難題,托育服務就成為了很多家庭最為迫切的需求。
老百姓關心的事,就是人大要推動辦好的事。近年來,廣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持續聚焦托育服務這一重要民生課題,精準發力、持續監督,全力推動全市托育服務擴容提質,幫助老百姓減輕家庭生育養育負擔。
2023年,市人大常委會就把托育服務作為監督重點。市人大教科文衛委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調查問卷等方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關于廣州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報告和該調研報告。此項監督工作有力推動了全市托育服務工作的發展,同時也發現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存在差距和不足。
為推動解決托育服務存在的問題,2024年1月,邱琇等36名代表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聯名提出關于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議案。議案從民生角度出發、從問題導向著手,提出了明確托位目標、擴大供給、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機構備案制度等相關建議和意見。
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議案辦理工作,2024年3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議案的審議結果報告,并作出決議,要求市政府全力推進托育服務各項工作。這是本屆市人大首次就代表議案作出決議,市政府專門制定實施方案并組織落實。同年7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議案決議的實施方案,作出落實“實施方案”的決議并印發市政府實施。
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議案決議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報告,持續跟蹤監督市政府推進托育服務工作進展。
普惠托位增5.4萬個增長284.4% 普惠托育規模居全省首位
托育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市政府大力構建全方位托育服務政策法規體系,將托育服務工作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目標任務,制定國家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1+10”系列實施方案,明確年度重點工作。落實由分管市領導擔任總召集人的市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堅持“一季度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及時調度解決重點難點任務,經驗做法得到省衛生健康委充分肯定。
稚嫩的童聲從越秀區建設街普惠托育園飄出。“這大半年實在太幸福了!”看著孩子們嬉笑奔跑,小永媽媽梁女士眼角含笑,分享著改變,“寶寶沒入托前,我們每天‘疲于奔命’;現在早上送來,傍晚下班接回,孩子開心,我們的負擔也輕了不少。”
越秀區建設街普惠托育園除提供專業照護外,還搭配幼兒語言啟蒙、感統訓練等課程。
據介紹,通過街道免租金供場地、居民價水電等“應免盡免”政策,越秀區街道普惠托育園月均托費僅為市中心市場價的50%。價格親民,服務卻絲毫不打折扣,托育園除提供專業照護外,還搭配幼兒語言啟蒙、感統訓練等課程。區婦幼保健院還定期派駐醫生指導,從日常護理到健康監測層層把關,讓家長們真正實現“放心托、安心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現在像越秀區建設街這樣的普惠托育園越來越多,全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廣州托育工作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2024年全國衛生健康綜合督查典型經驗,“越秀區積極探索普惠托育一體化發展”獲省“百千萬工程”首批民生領域改革典型案例。市衛生健康委牽頭主辦的“關于盡快推進落實在一街(鎮)、一社區建立0—3歲嬰幼兒普惠托育機構的建議”榮獲2024年度廣州市各級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十大優秀案例。
截至今年6月,全市可提供托位數超11萬個,較去年7月決議實施前增加2.7萬個,增長32.1%。因更多托位轉為普惠,普惠托位數增加了5.4萬個,增長284.4%,占比上升至66.1%,服務規模位居全省首位。
“托育服務是千家萬戶的‘剛需’。市人大常委會以‘釘釘子精神’推動議案落地見效,這份‘答卷’令人振奮!”議案領銜代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女保健部部長邱琇對議案辦理成效給予很高評價。她表示,代表們的議案能迅速轉化為系統解決方案,推動全市托育服務取得顯著進展,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生動體現,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最溫暖的注腳!
全省首創“一街(鎮)一普惠” 建成社區(村)托育點1334個
為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更好地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市政府搭建多元化普惠托育供給體系,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是集示范引領、服務指導、人才培訓、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產學研托育綜合服務平臺,是托育服務體系的“脊梁”。天河、黃埔、番禺、從化、增城5個區級中心已經開園運營。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全省唯一獲得國家支持的市級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預計9月正式運營。
為方便老百姓就近享受托育服務,廣州市在全省首創“一街(鎮)一普惠”,采取公建民營為主的運營合作模式,建設以政府為主導的街(鎮)普惠托育園。目前全市所有街(鎮)已完成選址,86條街道建成開園,做法獲省衛生健康委肯定并推廣。同時,通過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大力發展嵌入式社區托育,已建成社區(村)托育點1334個,打造54個“向日葵親子小屋”服務陣地。新建居住區100%配備托育服務設施。
依托現有幼兒園的優勢資源開設托班,可推動托幼服務一體化發展。市政府鼓勵幼兒園開設托班,推動空余學位靈活轉化為有效托位。番禺區探索利用閑置幼兒園資源與政府機關、用人單位等合作開展托育服務,有效形成“托幼一體化”建設的新模式,目前幼兒園開設托班超900個,新增托位數超1.9萬個。
用人單位辦托、國有企業辦托是擴大托育服務供給的重要方式。市區兩級工會推動84家用人單位開展托育托管服務,惠及職工子女5000多名。全市共創建全國愛心托育用人單位7家,穩居全省首位。越秀集團、廣州工控集團、珠江實業集團、廣州文化集團等國資企業積極參加托育體系建設。
“突出普惠托位供給,高標準推進‘一街(鎮)一普惠’建設,實現所有街(鎮)100%全覆蓋,實現80%社區建有托育點,新建住宅小區托育服務設施100%覆蓋。”市衛生健康委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統籌推動國有企業、產業園區等提供托育服務,推動灣區托育人才共建共享,舉辦托育人才技能大賽,有效提升托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
統籌規劃托育服務供給結構與布局 滿足人民群眾“方便可及”送托需求
為深入了解市政府推進托育服務工作進展,今年,市人大教科文衛委按照“掌握情況要全、思考問題要深、反映問題要準、提出建議要實”的要求,對《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議案的決議〉的實施方案》落實情況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組先后赴白云、海珠、花都等區了解實施方案落實情況,聽取區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實地調研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情況,走訪6家提供托育服務的單位,并專門召開會議,聽取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等9個市級部門落實實施方案工作情況匯報。聯動省人大常委會開展托育服務工作專題調研,聽取省、市人大代表的意見,共收到意見建議48條。
結合調研和審議報告情況,市人大教科文衛委提出建議,統籌規劃全市托育服務的供給結構與布局,結合出生人口變化情況持續優化各區、街(鎮)的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數指標,加大“一街(鎮)一普惠”建設力度,指導各區科學做好公建民營托育機構的選址,盤活現有資源,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街(鎮)普惠托育園全覆蓋的目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方便可及”送托需求。
同時,要求政府強化“托幼一體化”管理職責,加強對幼兒園開設托班的支持指導,明確幼兒園開展延時托、計時托、寒暑假日托的收費標準、托班教師師資要求,指導幼兒園做好托班硬件設施改造。
“要努力讓更多家庭享受安全、優質、普惠的托育服務,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強化責任落實,不斷推動政府提升托育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