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AI起草文稿當心泄密!
今年是國家安全法頒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將迎來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月11日,市委國安辦、市委宣傳部、海珠區委國安辦在海珠區沙園街道廣重社區廣場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2025年廣州市總體國家安全觀‘進社區’啟動活動”,以進一步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活動現場
“全民參與,人人爭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傳播者;全民動員,人人爭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踐行者;全民行動,共同構筑維護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活動現場,來自沙園街道的居民代表宣讀倡議書,向全體廣州市民發出“自覺做國家安全的堅定守護者”的倡議。
當天,省、市、區黨委國安辦有關負責同志,海珠區委和各街道相關負責同志,廣東財經大學師生代表,市民群眾及中小學生代表等500多人參加此次活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專題展覽在廣重社區廣場同步開展。展覽深入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普及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并結合典型案例開展國家安全警示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著先進虛擬技術設備的國防宣傳大篷車也駛進了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打卡。身臨其境的模擬飛行、沉浸式的激光打靶體驗……豐富多樣的項目讓市民群眾“零距離”感受國防力量。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廣州作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維護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全市各級各單位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結合各自實際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主辦方表示,未來,廣州將發揚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入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進一步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網絡,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安全提示:AI時代 涉密紅線不能碰
國家秘密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保守國家秘密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措施手段,是筑牢國家安全屏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面對“熟人社會”家人圈、朋友圈、同學圈,應當理性劃清公事與私情的界限,切實做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傳的不傳”。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AI寫作逐漸成為許多辦公人士的“筆桿子”,用戶只需要輸入具體需求,就能一鍵生成文章。有的工作人員在起草涉密材料時,為節省時間,違規將涉密素材和涉密文件內容輸入AI寫作小程序生成文章,并認為只是截取文件片段,不會造成泄密。殊不知,AI小程序會自動收集用戶輸入的信息內容以供自主學習,相關數據易被境外間諜情報機構竊取,造成國家秘密泄露。
因此,在使用AI工具辦公時要時刻繃緊保密之弦,不得將涉密文件、圖片、音視頻等信息輸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處理,堅決避免泄密事件發生。
警示案例
微信群里發涉密文件“炫耀” 上傳者被追究刑責
張某大學畢業考入某基層單位,因工作表現突出,28歲便被提拔為部門副職,是當時最年輕的中層干部。張某在順利成長的道路上漸漸放松了警惕,在工作紀律、保密紀律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在某次開會領取了3份涉密文件后,張某并未按要求送回單位妥善存放,而是直接帶著文件回到家中。回家后,他在與親屬李某的交談中透露了文件內容,并將文件交予其瀏覽。李某竟趁張某不備,用手機拍攝了文件。隨后,有關部門發現這3份文件被發送至境外,并造成惡劣影響。
經查,李某受境外機構指使,長期伺機竊取我國涉密文件。案件發生后,李某被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張某受到黨紀處分,被調離崗位。
無獨有偶。某機場新入職的調度人員韓某,工作期間接觸到有關內部調度、警戒等方面的涉密文件。初次看到涉密文件,韓某感到十分新鮮,便對3份文件進行拍照,留存于私人手機中。當晚,韓某看到中學同學微信群中有人討論相關問題,出于炫耀心理,將其拍攝的3份文件發送至該微信群,導致文件在多個微信群中傳播,并被發送至短視頻平臺。最終,韓某被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