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下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文物局)主辦,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承辦的“紅色廣州 英雄城市——廣州革命歷史陳列”開幕儀式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
展覽從策劃到實施歷時兩年,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對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廣東咨議局舊址)陳列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在主題內容、文物展示、空間布局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提升。
聚焦主題,全景式展示廣州百年革命歷史
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100多年前,在這里打開了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
本次展覽以“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為主題,通過“百年巨變:探尋救亡圖存的道路”“逢春蟄起:廣州黨組織的建立”“風起云涌:大革命運動的中心”等6個單元,系統展示1840年至1949年廣州百年革命歷史。
內容上,展覽遵循“以革命史為脈絡,以中共黨史為重點”的原則,立足廣州革命歷史、汲取最新研究成果,重點突出大革命時期的廣州歷史,凸顯廣州的英雄城市底色。
挖掘價值,推動革命文物高質量活化利用
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咨議局舊址,策展團隊對革命文物舊址進行高質量的活化展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升觀眾體驗感、參與感,沉浸式感受、學習紅色知識,該館從“展陳空間、建筑藝術、紅色故事”三個方面入手,對場館進行全面提升。打造全新規劃展陳空間,重新規劃的展陳面積近1800平方米,比改造前的“近代廣州”展覽擴大了一倍。在展覽動線設計上,從“中軸線”概念出發,對舊址內外動線進行了全局性規劃設計,將序廳、尾廳巧妙置于舊址主建筑及荷花池、石拱橋等附屬建筑的中軸線之中,觀眾可獲得全新的觀展體驗。展現舊址建筑藝術,建筑設計發揮舊址自身特點,還原文物建筑之美。序廳設計以“進步之門”為理念,舊址內部大立柱與主題浮雕相結合,既突出陳列的歷史感和現場感,也寓意著廣州開啟了近現代中國的進步之門。中庭以“原真性”為展示原則,復原廣東咨議局會場,結合油畫、大事記展示,呈現偉人在此活動的往事。講好英雄紅色故事,策展團隊在對館藏精品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精選與廣州革命歷史主題密切相關的實物展品581件,其中有9件國家一級文物、15件國家二級文物、191件國家三級文物。這些展品承載了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著廣州革命的歷史進程和感人事跡。
此外,本展覽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運用沙畫演繹、木刻動畫等多媒體技術手段以及雕塑、繪畫、場景等藝術形式,重點打造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救亡日報》等16個多媒體展項和“中共中央在廣州”“廣州解放入城儀式”等17組藝術展項,為革命舊址注入新活力,增強革命文物主題展覽的生動性、參與性和體驗性,達到展覽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和諧統一。
據了解,主體陳列“紅色廣州 英雄城市——廣州革命歷史陳列”于12月2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