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件美術作品講述紅色故事
云山珠水,英雄花開。為大力弘揚廣州近代革命文化、紅色文化,11月29日,“理想之光——廣州紅色歲月美術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舊址開幕。展覽匯聚了115位藝術家的100件作品,分為序篇和南粵曙光、星火燎原、風起云涌三個篇章,主題突出、大氣磅礴、呈現精湛,以“美術+文獻”的形式生動講述廣州在大革命時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組織和重要機構的紅色故事。
展覽現場,記者看到,配合展陳裝置的呈現與精心設置的展覽打卡點營造出歷史現場感,讓觀眾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的時代魅力。
集結115位藝術家 藝術呈現廣州“紅色基因”
2023年是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100周年。早在去年下半年,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聯就開始策劃實施以中共三大及大革命時期發生在廣州的紅色故事為題材的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共有400多名美術家申報選題并提交作品初稿,最后歷經八輪嚴格審核,最終評出115位藝術家的100幅優秀作品參加展出,其中的優秀作品還將由組委會予以收藏?!皬V州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活動通過近一年的創作實踐,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文藝創作工程?!被顒咏M委會執行主任、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鵬程告訴記者。
在創作中,藝術家們藝術性地再現與升華了中共三大及大革命時期在廣州發生的重大事件、杰出的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融黨史題材和藝術之美于一體。特邀油畫作品《凝聚共識|中共三大會議》是廣州市紅棉文藝發展基金會扶持創作項目。作為大尺幅多人物組合油畫,由廖宗怡、張樹軍、陳鏗、馬萬東合作完成,以震撼的畫幅詮釋了中共三大的會議現場。作品突破傳統的油畫表現方式,融入現代的創作語言,通過對人物造型的精準把握、對人物精神內涵的深層表達,恰如其分地升華了主題。作為創作者之一,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鏗表示:“代表們擠在狹小的空間里,氣氛熱烈,和而不同,最后,又通過舉手表決達到意見的統一,充分體現了民主與集中——這是這次會議的特點,也是我們這幅歷史畫既要還原歷史真實,又要藝術表現的地方?!?/span>
以張太雷、葉挺、周文雍、惲代英、楊殷、聶榮臻為主體,工人赤衛隊、軍官教導團等起義部隊沖鋒鋪開畫面為渲染,兩邊的起義部隊沿著街道、騎樓向前沖擊,夸大縱深透視的街道形成疏密美感,并由群雕產生的暗部襯托了起義部隊的氣勢,鐵的銹化質感把騎樓與起義部隊融合一體,呈現鐵一般革命洪流的主題。雕塑作品《公元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凌晨三時許·廣州起義》的作者,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許群波表示:“將藝術、歷史、情感與當代精神融為一體,應當是這個時代藝術家進行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特征?!?/span>

展覽現場
澳門國際油畫學會榮譽會長、澳門理工大學繪畫專業導師石俊的一幅油畫作品《理想之光》以靜物畫的形式將七十二烈士之墓莊嚴肅穆的氣氛進行烘托,一旁呈現的《國際歌》曲譜讓人在靜穆的畫面中感受到平和與深思。

石俊 《理想之光》
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汪曉曙的油畫作品《英特納雄耐爾》則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中共三大代表會后在黃花崗高唱國際歌的現場,在極具現場感的震撼氣勢之中,表現出革命者們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作為承辦方市美協的代表,他表示,紅色題材的創作是人們備受關注的創作走向,是一個時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而這次的創作實踐將為以后的主題性創作提供經驗。
為尊重、還原中共三大歷史情境,同時精彩演繹一個個動人的紅色故事,許多作者深入挖掘黨史和文藝資源,對作品每個細節認真推敲,在黨史專家提出修改意見后,又以細致嚴謹的態度對作品進行多次修改。如中華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曹展云,聽了黨史專家對《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的評審意見后,為使畫作更加真實地還原歷史,特地安排時間從北京來到廣州進行二次修改,重新雕琢畫作各處細節,使畫作中人物形象、色彩、光影等得到更好的提升。
畫壇新秀與畫界泰斗 站在同一個“練兵場”
本次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借助主題性作品創作與展覽,營造了良好的美術生長樣態,為廣州地區青年畫家人才搭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展示舞臺。據了解,此次參展的百位藝術家當中,新文藝群體畫家有49位,青年畫家有24位,其中“青苗計劃”培育人才的有11位,有力地促進了青年畫家的茁壯成長。

廖宗怡、張樹軍、陳鏗、馬萬東 《凝聚共識|中共三大會議》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是一個主題性很強的創作,需要藝術家熟悉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把握歷史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情感世界,總結提煉巨大成就背后的深層動因和深刻影響。因此,對于參與創作的美術家來說,尤其是青年藝術家而言,作品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他們對作品主題的理解把握和藝術表現,也就決定了他們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睆V州市美協主席汪曉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汪曉曙接著表示:“所以,這次主題創作活動是一次集結,一次練兵,更是一次盛大的檢閱。從20歲的畫壇新秀到90歲的畫界泰斗,都站到了同一個‘練兵場’,形成老中青三代美術工作者共同創作的良好局面,他們需要在技術上有新突破,在思想上有新提升,才能真正應對如此重大題材的美術創作?!?/span>
青苗畫家朱俊旭的國畫作品《拉黃包車的書記陳延年》從技法到畫面呈現都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其作品緊扣“拉黃包車的書記”的主題,利用近似于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再現了陳延年以一身工人打扮和工人們一起拉黃包車的情景,豐富多變筆觸和清透而有韻味的淡墨形成了素雅卻極有張力的畫面,賦予了人物鮮明和立體的個性。
在這個充滿激越和澎湃氣氛的展廳之中,青年畫家歐華星的雕塑作品《魯迅在廣州白云樓》卻散發著獨特的氣息。其以獨具匠心的塑造手法,巧妙地將作品的透視空間效果放大,凸顯出一種強烈的視覺力度,用隨性灑脫的雕塑語言來傳達魯迅的內在精神,從魯迅的目光中透射出他堅毅剛強的人格魅力,整件作品既激揚著正氣,又充斥著一股別具一格的靜謐與詩意。

歐華星 《魯迅在廣州白云樓》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廣東省美協名譽主席、“青苗計劃”總執行人方土表示,紅色主題美術創作對于塑造各個時期的民族精神,特別是在凝聚人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年美術家作為一個時代最為敏銳的觀察者和形象塑造者,應該有勇氣和能力挑起這副擔子,既要專業圈里“叫好”,又要觀眾群里“叫座”,突破觀念與媒介的局限,真正實現紅色美術創作的當代性拓展。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