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也在黨。
回望過去五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地處“兩個前沿”、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光榮使命任務的廣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推進落實“1+1+9”工作部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新勝利、創造新業績提供堅強保證。
牢記殷切囑托 強化政治擔當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對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作出的戰略擘畫。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地處“兩個前沿”的廣東,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對全國大局的意義不言而喻。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并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繼續推進作風建設等提出明確要求。
殷殷囑托直抵人心,切切期盼催人奮進。
肩負著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廣東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深化落實“1+1+9”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全省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面對一道道黨的建設“大考題”,廣東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省各地各部門旗幟鮮明講政治抓政治,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不斷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五年來,廣東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體現了高度政治自覺和強烈政治擔當。
據了解,在持續抓好“大學習”方面,省委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等十個專題,在省委黨校舉辦十輪專題研討班,累計培訓2.2萬人次,實現省管以上領導干部應訓盡訓。在持續開展“深調研”方面,聚焦事關廣東改革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多輪“深調研”,形成一批直面問題、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在持續推動“真落實”方面,省委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的意見》,召開省委全會和系列專題會議,不斷深化“1+1+9”工作部署,形成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方案和施工圖。
夯實基層黨建 筑牢戰斗堡壘
位于白云區的大源村是廣州著名的“巨無霸”城中村,總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7萬人,被稱為“廣州最大的城中村”。長期以來,大源村因外來人口大量聚集,矛盾疊加、管理混亂,先后被列為市重點整治村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白云區大源村通過黨建引領,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蝶變”,環境越來越好。
將支部建在經濟社上,實現“一經濟社一支部”全覆蓋,將轄內28個“兩新”組織和3個社區黨組織納入村黨委代管,切實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近年來,大源村通過黨建引領,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蝶變”,打造成市域社會治理城中村典范,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書寫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廣州答卷。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多次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廣東的基層黨建工作深切關懷、定向導航。2018年10月,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時,叮囑廣東切實抓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2020年10月,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要求廣東以改革創新精神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率先示范。
農村黨建、城市基層黨建、國有企業黨建、“兩新”組織黨建、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建、高校黨建……近年來,廣東把基層黨建擺在全省工作大局重要位置扎實有力推動,接續制定實施了兩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緊緊抓住“最后一公里”,一年一主題,一步一臺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推進“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為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硬仗等提供了堅強的基層基礎保障。
據統計,目前全省基層黨組織有30.6萬個,在企業、農村、機關、學校、醫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實現覆蓋。全省黨員有560多萬名,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此外,廣東還不斷強化基層基礎保障,加大經費投入,向基層下沉編制4.8萬個,建成2.8萬個黨群服務中心,不斷加強鄉鎮“五小”場所建設,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為基層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貧困村到“網紅”村,蓮麻村的華麗轉身靠的就是黨建引領。近年來,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黨支部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行動,實現了由偏遠落后村到全國文明村的蝶變。在打造“蓮麻特色小鎮”,做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文章的過程中,支部黨員敢于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帶頭創建民宿、開發和加工特色農產品等,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通道。
深圳北站社區立足大型交通樞紐深圳北高鐵站和市內最大保障房小區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結構復雜、治理任務重等特點,探索多元共治的新路徑,廣泛發動多元主體參與,形成“一核多元協同共治”基層治理格局,創新推出“黨建+科技+治理”模式,被列入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并在全省進行推廣。
黨員沖鋒在前 匯聚磅礴力量
危難關頭,共產黨員是沖在最前的那一個;關鍵時刻,共產黨員是守到最后的那一個;盡責之時,共產黨員是勇挑重擔的那一個。
4月8日,廣州市發現多起新冠肺炎散發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考驗。當晚,廣州市發布激勵黨員干部赴抗疫一線的動員令,僅3小時,就有市區兩級75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白云區基層社區,協助做好核酸檢測、轉運隔離和排查管控等工作;兩天內,共有15.5萬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社區支援。
34歲、擁有14年黨齡的詹捷報就是眾多黨員中的一員。五歲那年的一場車禍中,他失去了左臂。盡管如此,當看到社區急需志愿者時,他還是毫不猶豫報了名。搬運和發放蔬菜包、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只要有能干的活,他都沖在最前面。隨著參與抗疫的照片在網上走紅,網友也尊稱他為“獨臂哥”。面對大家的贊揚,詹捷報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黨員應該做的事情,真的沒什么。”
每名黨員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是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黨員,只是全省560多萬名黨員的一個縮影。在推進“雙統籌”實現“雙勝利”中,全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正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帶領廣東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2021年6月28日,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廣東共有17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5名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26個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獲表彰。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潮州市湘橋區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蘇東青說:“我會把榮譽化成拼搏的動力,將黨建與學校‘雅實教育’特色辦學深度融合,培根鑄魂,傳承紅色基因,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優質學校’,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我把自己融入到人民中,努力做好社區黨建、社區民生、社區治理,努力滿足每一個居民群眾的愿望和需求,切實解決好每家每戶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把有益于人民群眾的工作做得再細一些,再實一些,再好一些!”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廣州市天河區天園街東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曾巧玲說。
……
榜樣催人奮進,使命呼喚擔當。表彰他們,是及時肯定他們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更是旨在通過獎勵先進,激勵和凝聚更多的榜樣力量。當前,南粵大地正有千千萬萬的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初心使命的堅守,讓黨旗始終在廣東改革發展穩定各條戰線高高飄揚。
廣州實踐
“沖鋒號”動員集結 “組團式”對口支援
“只要組織有需要,我什么時候都可以!”這是花都區公園管理中心黨員干部姚劍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4月15日,因廣州市白云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花都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接到通知,需要在1個小時內緊急動員20名干部職工,前往白云區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在白云區人和社區,來自黃埔區的黨員志愿者上門為密接人員測核酸。
花都區公園管理中心只有2個名額,姚劍云一馬當先報了名,在1個小時內匆忙收拾簡單行李,就隨著支援大軍馬不停蹄地趕往白云區人和鎮。在白云管控區內,姚劍云和其他來自全市各級黨組織的黨員志愿者們精誠團結、配合默契,高效完成了核酸檢測點掃碼登記、貼放標簽、物資管理、維護秩序等任務。
南沙區黃閣鎮沙仔村黨總支部委員、村委會副主任馮健波也是這一批馳援白云區一線的黨員干部。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85后,在接到組織馳援一線的號召后,他第一時間主動請戰:“我曾在白云區做過社工,那里的情況我熟悉,讓我去!”接受培訓后,他迅速上崗“與時間賽跑”,身穿厚實的二級防護服在管控區出租屋內逐棟逐戶詢問住戶情況,逐一安裝門磁及張貼隔離封條,確保不漏一家一戶,歷時5天6夜圓滿完成支援任務。
4月以來,廣州接連遭遇兩次來自奧密克戎毒株的肆虐。面對疫情,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廣州市委組織部第一時間發布激勵黨員干部馬上奔赴防疫一線的動員令。一大批像姚劍云、馮健波這樣來自市區各級黨組織的黨員干部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堅決做到“黨有號召、我有行動”,堅守一線,奮斗在前沿,共同守護我們的美好家園。
黨旗所指就是行動所向。但在面對疫情的緊急時刻,如何將黨員干部迅速轉化為一線防控力量?據了解,從2021年開始,廣州在全市構建起“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綜合網格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架構,實現了20849個綜合網格建立黨組織全覆蓋,建立了3.96萬個樓棟黨小組,劃分了50.98萬個黨員責任區,成立了1.97萬支黨群服務隊。完善的基層組織架構,為服務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重要組織保障。
全面實施市直部門、市管企業“組團式”對口支援市轄區,也是廣州市組織動員黨員干部職工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做法之一。在認真總結以往疫情防控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市委組織部將全市86個市直部門、28家市管企業共114個單位與11個市轄區分別“結對子”。114個單位組建了11支共4200多人的突擊隊,各區也參照市的做法,建立區直單位支援鎮(街)疫情防控“尖刀班”“應急隊”,確保緊急情況下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4月8日疫情發生后,全市“組團式”對口支援機制有效運轉起來。例如針對白云區疫情嚴峻形勢,對口支援的市法院、市委辦公廳、廣州銀行、公交集團等10個成員單位,迅速動員、緊急部署,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集結,4月9日凌晨即進駐白云區棠景、云城、景泰、同德等重點區域開展支援服務,當天下午又根據需要再次增派400名突擊隊員,全力協助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和管控區居民物資配送工作。
數據
全省基層黨組織有30.6萬個,在企業、農村、機關、學校、醫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實現覆蓋。
全省黨員有560多萬名,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
全省向基層下沉編制4.8萬個,建成2.8萬個黨群服務中心。
廣州實現20849個綜合網格建立黨組織全覆蓋,建立3.96萬個樓棟黨小組,劃分50.98萬個黨員責任區,成立1.97萬支黨群服務隊。
突出思想引領 強化黨建鑄魂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系列評論
強基鑄魂,擎旗奮進。地處“兩個前沿”、肩負著總書記賦予的光榮使命任務,廣東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求木之長,必固根本。“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政治建設是“靈魂”和“根基”。廣東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主動對標對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切實增強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與此同時,廣東深入推進落實“1+1+9”工作部署,扎實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全省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現新氣象。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把黨的主張傳遞到“最后一公里”,關鍵是抓好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廣東把基層黨建擺在全省工作大局重要位置扎實有力推動,有計劃、按步驟,穩扎穩打,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持續走深走實。社區黨委、8個網格黨支部、36個網格黨小組、600多個黨員責任區……在番禺區番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建墻”上,一棵“枝叉”茂密的黨組織架構樹,成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不斷完善的有力見證。
“我是黨員,我先上!”話語平凡,卻分量千鈞,給人信心、予人力量。疫情襲來,共產黨員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沖鋒“疫”線、敢打硬仗的事跡,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優良作風。4月8日晚,廣州發出動員令后短短3小時內,市區兩級75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基層,參與抗疫工作,就是一個縮影。
滿懷信心再出發,奮發有為謀新篇。今天,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隆重開幕。這次會議的勝利召開,必將引領全省上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必將引領廣東劈波斬浪、勇毅前行,必將開創廣東各項工作新局面,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