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發改委
新年“計劃書”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化與港澳全方位合作,繼續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清單落地,規劃建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和直升機客運站等項目。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
實施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推進營商環境5.0改革,落實首批改革事項清單、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清單。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強芯”“亮屏”“融網”工程,建成維信諾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網易總部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華星光電T9等項目。力爭到2022年底,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6%左右。
強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白云機場T3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等項目建設,建成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廣連高速一期廣州段、南大干線等項目。
開年即開干,起跑就沖刺。新春伊始,廣州市發改委已開啟“全速跑”。一手抓“硬實力”提升,公布2022年市重點項目計劃,共安排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建設和與市民息息相關民生工程的重點項目780個,年度計劃投資3640億元;一手抓“軟環境”建設,《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構建“1+2+2”落實體系(1個實施方案、2個清單和2個專項舉措),創新推出299項改革舉措,以“激發活力”為主線,啟動營商環境5.0改革。
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既部署了廣州在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務,也與廣州“十四五”規劃的核心任務緊密銜接。廣州市發改委將認真學習貫徹好黨代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強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四大領域下功夫。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黨代會報告對廣州縱深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有專門的部署,今后五年,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不斷彰顯,“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縱深推進。
廣州市發改委要發揮好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聚焦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在推進規則銜接、建設重大合作平臺方面持續用力。廣州將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繼續抓好兩批與港澳規則銜接清單落實,推動南沙科學城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建設、穗港賽馬產業經濟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其中,制度機制“軟聯通”可謂是充分激發大灣區活力、撬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把“金鑰匙”,廣州將把“規則銜接”作為推進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關鍵性、牽引性任務統籌推進。
黨代會報告提出,支持南沙率先建設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示范基地,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單列章節提出,廣州將以南沙為主陣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落實南沙“一把手工程”,推進南沙高水平開發開放,建設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戰略平臺。接下來,廣州將通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平臺的先行先試,以“敢飲頭啖湯”的勇氣,用體制機制改革這把“金鑰匙”,打開攜手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之門。
全力深化營商環境改革
從2018年起,廣州市圍繞市場主體關切,對標最高最好最優,迭代升級營商環境改革。隨著廣州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試點工作成為廣州開展營商環境5.0改革的重中之重。接下來,廣州以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為牽引,在更高起點、以更大魄力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市發改委將持續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以更大力度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優服務,著力打造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策源地”和“試驗田”:一是構建改革落實體系,確保有章有法、有序有力。二是強化數據賦能審批流程再造,健全數字化政務服務。三是落實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舉措,守住改革風險底線。四是拿出地方特色改革硬招實招,鑄造“廣州品牌”。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首要工程”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持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廣州要“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
近年來,廣州成功引進樂金、超視界、粵芯、百濟神州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項目落地投產,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打下堅實基礎,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接下來,廣州將加快打造“3+5+X”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即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壯大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等五大新興優勢產業,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首要工程”,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加大新興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帶動作用,推進新設立一批子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廣州市新興產業領域。
同時,積極參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十百千”工程,力爭建成領先的國家級新興產業基地,打造具備全國示范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