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認領人把填寫好的微心愿“紅蘋果”重新掛回樹上。
上班族為孩子課堂外的“空窗期”憂愁?南沙區“四點半課堂”、黃埔區“金雁小學堂”開到群眾家門口;老城區家庭糾紛頻發、城中村環境痼疾難治?越秀區“家事調解”、白云區“美麗家園”帶著服務項目走到街坊身邊……
廣州市黨組織、黨員“雙微”行動日前全面啟動,70多萬名黨員正借助線下“群眾微心愿連鎖店”+線上“黨員志愿服務網上超市”的創新平臺,認領“民生微項目”、實現“群眾微心愿”。據悉,單位黨組織至少領辦1個微項目,在職黨員至少領辦1個微心愿。
微心愿廣泛征集:為聆聽群眾呼聲、收集市民心愿,《方案》提出“線下+線上”兩種渠道。
線下依托全市各級黨群服務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立“群眾微心愿連鎖店”,面向廣大黨員群眾征集、發布、認領、落實微項目和微心愿。
線上依托“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和“穗智管”“穗好辦”平臺,打造全市互聯互通的“黨員志愿服務網上超市”,精準對接組織資源與群眾需求,營造“群眾有事我來幫”“群眾心愿我來辦”的氛圍。
微心愿認領辦理:單位黨組織至少領辦(或共同承接)1個微項目,在職黨員至少領辦(或共同認領)1個微心愿;可根據實際情況,持續認領和跨區、鎮(街)認領多個微項目、微心愿,確保按時按質完成。
微心愿服務保障:鎮(街)、村(社區)黨組織根據微項目、微心愿發布認領情況,適時召集報到及所轄的黨組織、黨員和群眾代表協商共議、籌措資源、多方協力,共同推進落實。
一本書、一部手機、一段陪伴、一場政策解讀、一次法律援助……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心愿,都是困難群眾的向往和期待。街坊有困難找誰?家門口的民生需求盼誰?市委黨史學習教育辦認為,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而言,這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必答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日前,廣州市正式印發《“您的心愿、我的志愿”——黨組織、黨員為群眾辦實事“雙微”行動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圍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化“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發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面向鎮(街)、村(社區)基層,廣泛開展征集、認領和辦好民生微項目、實現群眾微心愿的“雙微”行動,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
“雙微”,即民生微項目和群眾微心愿?!半p微”行動聚焦三大服務類別:一是物資幫扶類。如提供學習用品、助學助困金、生活用品等。二是便民服務類。如走訪探視、清潔衛生、維修檢修、矛盾調解、醫療保健、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三是公益發展類。如黨課宣講、政策解讀、知識講座、技能培訓、創業指導、文體活動等。
心愿達成:“我們很感激黨和人民!”
昨日上午,在舉辦“雙微”行動服務日的荔灣區黨群服務中心,微心愿蘋果樹底下人頭攢動。樹上一顆顆青澀的微心愿“綠蘋果”被“采摘”下來,換成一顆顆成熟的微心愿“紅蘋果”。
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荔灣區依托區—街道—社區—驛站四級黨群服務陣地,面向全區征集“民生微項目”與“群眾微心愿”,再從中核實篩選出最切合實際的項目和心愿,號召黨組織、黨員主動承接認領。目前,全區共征集66個“民生微項目”和1103個“群眾微心愿”。
“團區委聯系了一家愛心企業,承包了我們家一年的紙尿片,我終于不用為兒子的清潔發愁。”海龍街居民梁阿姨的12歲兒子小郭因年幼時的一場大病導致腦癱,屬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的一級殘疾。寫下“紙尿片”的微心愿后,他們家至今收到近100箱紙尿片,捐款捐物、登門探望絡繹不絕。她對記者說:“我們很感激黨和人民!”
這只是“雙微”行動在廣州一呼百應的一道縮影。一呼一應之間,一個個困擾民生的問題在解決,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在改善——
舊瓦屋、毛坯房安全隱患大,少數困難群眾居住環境亟待改善,南沙區“易生活”項目緊急調動各方資源,對漏水屋面安裝樹脂瓦,對墻體抹灰翻新,對樓梯扶手、門窗等進行改裝加固,對洗手間、廁所等濕分區加裝防滑地磚,讓困難群眾安居;
針對老城區家庭糾紛頻發、問題多元等特點,越秀區“家事調解”項目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家事調解服務,彌補當前家事審判社會功能的缺失,提出每月開展一次社區調解服務走訪、每半年組織一次集中服務活動的承諾;
翠洲社區有高齡長者、傷殘患者等特殊群體約120戶,因身體機能弱,潛伏著不少居家安全隱患。荔灣區“長者居無憂”項目為他們提供多款便利小工具,感應夜燈、移動馬桶、老人起床助力器、帶凳子式可折疊拐杖……幫助他們擁有更舒心的居家出行生活,繃緊老弱病殘街坊的“幸福底線”;
南沙區“四點半課堂”、黃埔區“金雁小學堂”等黨員志愿服務項目在各區爭相出爐,以“四點半課堂”項目為例,通過為孩子們免費提供課程輔導等服務,讓家長們免去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