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在廣州南沙開幕。本屆大會以“高起點、高站位、高質量”為主題,與會代表將通過主旨演講和圓桌對話的方式圍繞粵港澳三地衛生健康合作潛能、政策協同、醫療資源互通共享、科研創新合作、產業要素互補等展開深入研討。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以下簡稱“大會”)舉行兩屆以來,廣州市借大會東風,錨定“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目標,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實現新跨越;大灣區內醫療資源加速融合接軌,合作階段性成效初顯。
“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 優質醫療資源加速集聚
2018年,經粵港澳三地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商定,召開“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當年首屆大會落戶惠州,第二屆大會次年在深圳召開。大會成立以來,三地充分發揮大灣區綜合優勢,不斷探索建立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優質衛生健康協同發展保障體系,為粵港澳三地衛生健康服務、科研、產業領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核心引擎,廣州在大會平臺支持下,大灣區內醫療資源加速融合接軌,階段性合作成效初顯。
目前,全市已有9家“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今年6月28日,首個“港澳藥械通”獲批藥品英克西蘭,運抵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以下簡稱“市一南沙醫院”)并成功投入使用。該藥物被譽為“血脂疫苗”,每年僅需注射2次就能達到長期降脂的效果,兩位服用降脂藥物療效不佳的高血脂患者嘗得“頭啖湯”,標志著“港澳藥械通”在南沙正式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穗港兩地醫療資源互通互聯。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又成功為一名患者植入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引進的新型人工耳蝸。據了解,這是“港澳藥械通”首個獲批的人工耳蝸,除能兼容3.0T核磁檢查外,植入體的電極更加精細、柔韌,可減少對耳蝸組織的損害。院方表示,探索并打通了“港澳藥械通”醫療器械落地公立醫院的渠道,是此次人工耳蝸獲批并完成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之一,相信有更多世界領先的醫療器械、藥品通過“港澳藥械通”進入內地、造福患者。
除“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不斷有新突破外,港澳醫務人員來穗行醫辦醫也更加便利。目前,港澳醫師在穗執業注冊,已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實現6個工作日內核發。已有港方舉辦的“全科門診部”在廣州開業,為在穗就診患者提供港式全科診療服務。
廣州市也正探索創建廣州地區高水平醫院和港澳資醫療機構整合接軌新模式,同時用心打造大灣區醫療學術交流平臺,建立專科醫療聯盟,共享優質醫療資源,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專家授課、多學科會診轉診等合作。
今年3月,市第一人民醫院和香港聯合醫務集團合作共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揭牌運營,實現綜合三甲醫院內“先全科后專科”的港式服務模式,成為灣區優質醫療資源融合典范。
同月,高水平、高智能化綜合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投入使用,成為優質醫療資源在南沙加速集聚的里程碑。據了解,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院區、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等也將很快開業。屆時,將有7所高水平醫療機構集聚南沙,一流領先的醫療服務將全面輻射灣區,給灣區居民帶來更多健康福祉。
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
廣州衛生健康事業實現新跨越
近年來,廣州市借合作大會東風,錨定“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目標,充分發揮合作平臺優勢,加快與港澳優質醫療資源對接,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廣州衛生健康事業實現新跨越、邁上新臺階。
目前,廣州擁有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廣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三甲醫院44家,其中全國百強醫院(復旦版)10家,17家醫院納入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計劃;全國百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全國百佳鄉鎮衛生院2個、全國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