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超千億元 四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步啟動
在松山湖高新區建園20周年之際,園城蝶變力開新局。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活動4月22日在東莞舉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正式奠基,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步啟動,首聘18位著名院士專家為科學城顧問,8家科技企業牽手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系統共同開展技術攻關,該市財政將每年安排5000萬元“東莞專項”資金。科學城配套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從而高標準、高起點打造松山湖科學城,并于科創領域謀求全球競爭力與影響力。
松山湖科學城重點項目分布圖
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復同意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同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這也是全國第4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松山湖科學城成為承載國家科技戰略的新平臺。
4月22日上午,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奠基石正式揭幕亮相,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巍峨山科學家森林公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同步啟動。
立足國家戰略需求,接下來松山湖科學城將在科研基礎、城市配套、民生服務等領域全面發力,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其中包括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除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等高校外,還有科學島、悅榕莊酒店、國際會議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質城市配套項目。據統計,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不含產業投資項目,其中“十四五”期間總投資超千億元)。
首聘18位著名院士為科學城顧問
人才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目前松山湖各類人才突破9.9萬名,擁有雙聘院士16名,另有33名院士通過項目合作等特聘方式在園區開展科研工作,擁有的國家級人才達68人。高水平、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隊伍,為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提供了最強智力支撐。
為高水平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松山湖科學城還聘請一批高層次院士、專家、學者擔任松山湖科學城科學顧問,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都是在相關學術領域有著突出成就和深遠影響的專家。現場聘任儀式上,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先后為11位到場的院士頒發顧問聘任書。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高溫超導奠基人趙忠賢院士,以及李國杰、何鏡堂、陳新滋、田剛、陳和生、王恩哥、孟建民、俞大鵬、汪衛華、方忠等在國內外聲譽卓著的院士。
此外,首批顧問還包括李德仁、方濱興、高松、金紅光、王貽芳、徐濤、邵新宇等知名院士專家。今后松山湖科學城的科學顧問,將對松山湖科學城發展中有關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提出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咨詢意見和建議,從而以“最強大腦”共同為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提供一流“智力支撐”。
每年5000萬元攜手中科院技術攻關
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眾多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先后在東莞落地,32個中科院系統創新團隊落地東莞,集聚科研人員超千人,同時有眾多科技成果在東莞實現轉移轉化。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為進一步加強與中科院院屬單位的科技合作,更好地引進中科院的人才和科技資源,東莞特別設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東莞專項”,東莞市財政將每年安排5000萬元預算,每年聚焦兩三個技術領域,重點促進中科院相關領域院屬單位與東莞企業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攻關、集成應用、工程化示范和產業化推廣。
活動期間,廣東匯興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合作的“基于數據驅動的高端制造業生產設備故障診斷及預測研究及應用”項目;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金屬所科研合作的“醫用級可降解鎂基金屬的規模制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等共8個創新項目現場集中簽約,未來將進一步助力松山湖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四個啟動項目
大灣區大學:整體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擬開展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學歷教育,總建設規模預計約100萬平方米,建設投資約100億元,預計2023年招生辦學。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依托香港城市大學優質的教育基礎,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引進和配備科研和師資團隊。
巍峨山科學家森林公園:紅花油茶森林公園作為巍峨山科學家森林公園的先行啟動區域,建設項目占地1114.75公頃,首期投資2.2億元,公園建成后將滿足廣大市民休閑徒步、自然教育、森林康養等多種需求。
松山湖未來學校:由東莞市政府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將與高校、著名企業和高端研發機構合作,融合5G、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項目計劃于2022年5月建成完工,2022年9月正式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