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城市創新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創新對城市更有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2020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廣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2020年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第三)。
在推動城市創新發展問題上,青年創新力量當仁不讓。團廣州市委積極推動將“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寫入廣州“十四五”規劃綱要,并在綱要中專條體現“促進青年加快成長成才”重要項目。
“廣州素有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豐富的創新人才儲備、肥沃的城市創新土壤、領先全國的青創探索實踐。”團廣州市委書記徐柳表示,這些優勢條件讓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成為可能。廣州推動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也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青年工作的關心重視。
創新基因??敢為人先 青年力量從不缺席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和排頭兵,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是廣州的城市底色。
從改革開放之初,地區生產總值僅排全國第八,到連續三十年穩居全國第三;從技術落后、門類單一的工業基礎,到動能澎湃、創新活躍的產業體系……一路凱歌的廣州,以創新為槳,以奮斗為帆,在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上逐夢遠航。
回顧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史,青年創新力量從不缺席:99年前,中共廣東支部領導人、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譚平山一封信“請”來了“團一大”,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前身)在廣州正式誕生。95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廣州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全國有志青年紛至沓來。他們前赴后繼,從廣州出發,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青工技術革新”“向科學文化進軍”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從改革開放時期全國率先開展的青工“五小”“智慧杯”等競賽活動、“青年文明號”“優質服務共青團示范崗”創建活動到新時代的“崗隊號手”青年崗位創優活動、“青創廣州”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青年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勇于創新的基因在這片土地上萌發壯大。
一代代廣州青年在建功立業中創新創造、創優創效,踐行著廣州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城市創新精神,真實記錄著激情燃燒的奮斗、百折不撓的堅持、創新創業的自由和擁抱世界的胸襟。
創新青年??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供人才支撐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離不開豐富的青年創新人才儲備。截至2019年,廣州市百萬人口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達到12.09萬人。截至2020年,廣州14—35歲青年占常住人口三分之一。
近年來,廣州緊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認真落實國家、省、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劃”,引導青年創新創業創優。一方面,引導青年投身創新創業大潮。連續七年舉辦“青創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征集項目1.52萬個,幫助初創青年融資逾14億元,有力加快青年創新人才集聚和成長;另一方面,積極通過傳統“青”字號創優平臺,做好職業青年人才的挖掘、培育、維系、服務工作。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市共培育出11個國家級“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和645個省、市級“青年文明號”。
“80后”葉世遠來自廣東陽江,是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一工廠焊裝一科鈑金返修工人。16年來扎根一線,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專注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和青春風采。如今,他已經是工匠型的鈑金專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南粵工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13年前,宋俊文辭去公務員,在團廣州市委幫助下回到家鄉增城投身鄉村創業熱潮,通過互聯網推廣品牌農業,每年幫助農戶銷售近千萬斤農產品,獲評“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目前他還擔任廣州市青年鄉村振興促進會會長,致力于凝聚更多返鄉創業青年投身鄉村振興。
葉世遠和宋俊文只是廣州青年創新型人才成長發展的縮影。事實上,除了本土培養的青年人才,廣州還是一線城市中最能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顯示,廣州2016至2019年人才凈流入量占全國人才流動總量比例逐年提高,人才持續穩定凈流入廣州。
去年,廣州人才凈流入占比在4個一線城市中最高,為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儲備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創新沃土??不斷優化青年人才發展環境
“廣州這座城市非常包容,生活居住環境都非常好。”在如今一線城市搶人才、搶風口、搶企業的當下,小鵬汽車董事長、UC優視聯合創始人何小鵬明確表態,“兩次創業都選擇在廣州,小鵬汽車總部肯定會在廣州”。
創業青年為何青睞廣州?這與廣州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密不可分。廣州連續兩屆承辦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的亞太青年領導力與創新創業論壇,為亞太各國青年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展示平臺,促進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對話,激發青年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
為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廣州還出臺了一系列優化青年人才成長發展環境的政策文件。《關于實施“廣聚英才計劃”的意見》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后大灣區內出臺的首個城市人才發展戰略性文件。亮點包括為高層次人才創業提供最高2000萬元免抵押、免擔保的人才信用貸款;鼓勵科研成果轉化,轉化所得凈收入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獎勵給人才等。2020年1月出臺的《廣州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9—2025年)》專門設置“青年就業和創新創業”章節,為廣大青年立足崗位創新創造、積極參與各類創業實踐提供指引。
近年來,團廣州市委探索構建“立法政策保障—平臺支撐—項目創新—陣地建設—人才培育—資金扶持”的青年創新創業工作體系,不斷豐富青創實踐、優化青創生態鏈。2020年,會同市科技局在全國率先推動《廣州市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條例》納入立法計劃,建成全國首家由共青團指導管理的公益性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對符合條件的入駐企業團隊提供最長2年免租入駐服務。
“我覺得廣州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城市的基礎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氛圍也很好。”香港青年黃躍中2008年留學歸國后毅然決定在廣州創業,打造原創動漫品牌,如今已是“青創杯”的導師。
青創之城??促進青年成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提升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能級”“充分激發人才第一資源活力”“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型企業”……廣州“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建設目標。
事實上,大力吸引青年,各城市都在積極行動。自2017年《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印發以來,上海、成都提出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深圳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杭州提出建設“青年成長型城市”。
近日,團中央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推動〈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縱深實施的意見》,提出“推動‘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良性互動”“讓青年對城市發展更有為”,并鼓勵支持各地積極探索創新。
“廣州推動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既是城市發展所需,又是青年使命所系,將為提升‘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能級’注入青春力量。”徐柳表示,以建設“青年創新型城市”為契機,關鍵是充分認同和尊重青年在創新發展中的“首創”精神,在立法保障、政策環境、創新平臺、培養體系、“容錯”機制等方面全面發力,積極打造鼓勵支持青年創新創造的“生態圈”,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良性互動、同頻共振,為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建功立業提供廣闊發展平臺,努力讓城市創新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創新對城市更有為。
未來五年,團廣州市委將圍繞“青年創新型城市”建設,堅持全方位、全領域、全周期創新,會同市科技局推動出臺《廣州市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條例》,不斷優化青年創新環境;常態化開展“領航計劃”,深化“青創杯”“青創榜”“青創班”等項目,培育一批本土創新型企業;深化“青”字號創建活動,帶動更多青年立足崗位創新創優;在全市打造100個青年眾創空間、設立20個青年創新人才工作站,舉辦“青年創新成果廣州交流會”,搭建穗港澳臺青年就業創業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鼓勵支持青年科技創新人才開展科研攻關、產業升級、搶占技術制高點,加快科研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