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位廣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分享上會建議
為“強芯”行動賦能;為“軌道上的大灣區”提速;為新型用工呼吁立法保護;為疫情防控守住公民信息保護的底線……這些與國家前途緊密相連、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話題,是在穗全國人大代表們所關心的熱點。
3月2日下午,10位廣州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立足各自崗位介紹關注議題,并分享擬于會上提交的建議。他們將帶著人民的囑托、履職的重任,迎接即將到來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強芯”行動刻不容緩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 曾慶洪
我這次參加兩會主要有5個建議,主要圍繞汽車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特別是關于廣東和中國“強芯”行動的一些建議。
芯片的嚴重短缺可以說是全球性的問題,從去年的十一二月份開始到現在,國內芯片的缺口大概在20%-30%,嚴重影響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國的汽車產業要做強、做大、做優,一定要把零部件搞上去,特別是核心零部件。我建議,“十四五”期間國家加大對核心零部件的投資和支持,包括財稅、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今年過年,我們看到很多電動車在高速路上沒電、拋錨的事件,這就是我們接下來的關鍵課題——基礎設施方面怎樣加快布局,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現在全國的充電樁大概有70萬個,而新能源汽車已經有550萬輛,這個比例遠遠不能滿足使用的要求,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之一,亟待改善。
關注疫情防控下公民信息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第八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醫師 蔡衛平
今年兩會,我重點關注的內容涉及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公民信息保護的問題。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要依法依規收集和發布公民的個人信息;其次,嚴格管制在公共場所收集個人信息的做法;第三,在發布公民的個人信息時,全國應該有一個統一模板;再有,對網絡上一些針對個人信息的擴散和惡意攻擊,要嚴懲;另外,我建議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里加入對公民信息的保護。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希望國家支持廣州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非處方藥保稅業務。如一些止痛藥,跨境電商在進口這些非處方藥的時候,是很難對這個藥物有所保障以及溯源的。廣州如果建立起粵港澳大灣區非處方藥保稅業務,就可以將在港澳被批準上市、質量有保障的藥品發往全國,保證質量好的藥品在全國流通。
“高產代表”關注平臺新型用工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 肖勝方
今年兩會,我將提交8個議案、7個建議。作為一名法律人,我關注的都是和法治建設息息相關的內容,議案建議均與立法修法相關,其中一個議案關注民生話題,關注平臺新型用工,呼吁勞動權益保護的立法問題。
像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和網約車司機等,它既不完全像傳統勞動者那樣,又不是完全的非勞動關系,用工形態有點居于中間。我們既要保護他們的勞動權益,還要考慮平臺經濟本身的特點,所以我呼吁要對他們做一個特別的立法,單獨立法。
此外,來自不同地方的三個人給我寫信,不約而同反映同樣一個問題,即輕罪前科消滅的問題。他們或因輕微醉駕犯罪,按照刑法需要去報告,在將來的就業入學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我為此提出了建立成年人犯輕罪前科消滅制度。
今年繼續關注青少年保護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 陳海儀
我的履職建議主要關注民生領域,今年將繼續關注青少年保護問題。
今年兩會擬提出多個建議,其中一個是關于預防及矯治未成年子女撫養、探視困局的建議。針對因父母或監護人之間發生糾紛出現的搶奪、藏匿未成年人等阻攔對方撫養、探視未成年子女行為,如何進行預防與矯治。建議在家庭教育法(草案)中增加對該種情形的相關立法條文,明確上述情形屬于家庭教育不當,據此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探索在離婚糾紛中視情節先行判決身份關系等。
第二個是關于構建青少年網絡消費借貸預防及幫扶機制的建議。建議構建網絡平臺與網絡公益社會組織,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行業自治體系,防沉迷借貸消費過度營銷等不當行為,加大對青少年涉網糾紛的治理。
推動高端醫用材料“國產替代”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玉宇
科技成果轉化依然存在機制體制的障礙,國家重視基礎研究,但產業轉化還不夠。我呼吁從科研導向轉向產業導向,進行政策體制、監管體系、市場機制的改革,使科研成果更好實現產業轉化,使創新產品更好服務市場。醫藥、醫療器械等健康產業正在成為新一輪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壓力下,我國醫療器械等健康相關產業科技創新,國產替代的迫切性、必要性更加凸顯。
當前我國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化能力相對較弱,希望國家能夠大力支持高性能醫療器械產品的創新開發,著重突破高性能醫用材料產業轉化難題,填補國內空白,推動高端醫用材料“國產替代”,降低患者治療費用。
建議加快推廣全降解塑料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工商聯主席 袁志敏
目前,在全國各大超市、餐飲店,以及部分電商配送服務,已經可以看到龍頭商家用上了生物降解塑料袋。但大量商家對國家認可的降解制品存在認識時間短,認識不充分的問題,有不少不符合國家要求的“偽降解”“部分降解”產品仍在擾亂市場秩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禁塑工作的落實。
可降解≠全降解!為從源頭治理白色污染,推廣可降解塑料要注意避免“偽降解”塑料混入。我建議對生物全降解塑料及制品列入強制性認證,堅決防止“偽降解”塑料進入市場,規避其產生的微塑料等帶來二次污染,從源頭解決廢雜塑料包裝物的污染問題。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建議強化檢查市場醫用防護用品的國家標準符合性,并逐步提升相關醫用防護用品的產品標準,并通過強制性標準和強化市場監督,全面提升醫用防護用品的國際形象和病毒控制能力。
加快動車組司機培養,為“軌道上的大灣區”提速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地鐵集團總工程師 張志良
此次全國兩會,我繼續關注如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水平。我會提出“加快動車組司機培養”的建議。因為動車組的司機,原來都是由單系統——國家鐵路系統培養,無論轉任的條件、考點的設置、實習的經歷要求等,都與現今的實際需求存在落差。此外,廣東省城際交通正在邁出新步伐,有了省際運營的鐵路,對動車組司機的培養具備了初步條件。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交通設施是重要一環,其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建成一小時生活圈更是一大方向。大灣區涵蓋了11個城市,怎么互聯互通?需要大家從技術上、從體制機制上共同努力。接下來,就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行政法規,做出相應的指導,首先完善動車司機培養的流程、機制,以適應大灣區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巨大需求。
守住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底線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王筱虹
這次上會,我主要關注兩方面內容。因為本身所學習專業的原因,今年我還是會繼續關注和環境有關的問題。去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決勝之年后,就意味著有新的部署、新的推進。
前兩天有個記者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問我怎么看待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其實,這次我帶去的建議當中,也會涉及這方面內容,就是看怎么樣合理地在經濟建設規劃的過程當中,守住環境保護的底線。
此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可能還會繼續關注在“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態勢。最后,作為一個教育從業人員,我們在給社會、給經濟發展培養相應人才的過程中,怎樣做好自己的定位,也是我在未來要考慮的問題。
建議聚焦技能人才培養、制造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公司手工焊焊工 白映玉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助力國家邁好第一步,是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共同期待。今年,我將繼續認真履職,積極為國家建言獻策。
圍繞著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我會在今年提出關于技能人才培養、制造業發展的幾個建議。其中,有《關于進一步規范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的建議》。我國現在非常重視職業技能競賽的開展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去年12月,在廣州也舉行了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去年通過基層調研、多方收集意見,我也發現,職業技能競賽的管理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健全。
另外,我今年也提出《關于加大裝備制造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建議》,還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了《關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核能研發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
建議加強對更年期女性的關愛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本田工會女工辦公室副主任 李先蘭
我是一名農民工代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3年來,我始終關注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和子女入學的問題,先后共提出3個相關的建議,分別是《關于促進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的建議》《關于加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和義務后教育保障的建議》《關于促進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入學的建議》,都得到相關部門積極回復。
2018年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時,我提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春節返鄉一票難求的建議,相關部門隨即出臺了針對購買車票的新方案,解決了一票難求的問題。
2021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準備了兩個建議:一是《關于創新工作室的成果轉化成獎勵促進創新工作室良性健康可持續循環發展的建議》,二是《關于加強對更年期女性關愛的建議》,希望能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貢獻人大代表的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