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粵商 共覓新機
嶺南潮涌,灣區風勁;全球粵商,共繪新篇。9月29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政協主辦,廣東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承辦的2025世界粵商大會在廣州開幕。
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社團和粵商代表,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企業代表,央企、省屬國有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金融機構及智庫代表,外國駐穗領事官員等齊聚廣州,共同奔赴一場攜手共贏、共啟未來的盛會。
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大會已連續成功舉辦6屆。本屆大會主題為“粵聯四海 商創未來”,采取“1+5+N”的形式組織籌辦,即1場開幕大會,5場專題會,N場配套活動,配套活動包括歡迎晚宴、粵商特色產品展、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系列風采展等。

2025世界粵商大會開幕式
100名優秀建設者受表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民營經濟在廣東省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新、吸納就業、貢獻稅收和履行社會責任的主力軍。
大會現場宣讀了《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第七屆廣東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暨光彩事業貢獻獎的決定》,授予王毅然等100人“廣東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授予星河灣集團有限公司等38家企業“廣東省光彩事業貢獻獎”。此次頒獎旨在表彰先進、樹立典型,進一步激勵廣東省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民營企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誠信守法經營、履行社會責任。
記者了解到,優秀建設者暨光彩獎表彰每3年進行一次,“優秀建設者”評選以“三強一好”(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社會責任感強、群眾口碑好)為標尺,獲得光彩獎的企業則需要在推進公益慈善、共同富裕中表現突出。在本次獲表彰的100名省優秀建設者中,有78人為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負責人。38家獲光彩獎的企業中,有26家近年來累計捐款捐物達1000萬元以上,有23家近三年納稅1億元以上。
向全球粵商發出合作倡議
會上,廣東省工商聯發布《青年粵商創新創業優秀案例》。40位青年粵商的奮斗故事,不僅是創新創業的生動實踐,更是粵商精神最鮮活的注腳。
云舟生物執行總裁黃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22年,黃銳加入云舟生物,之后參與優化全球首個基因載體“線上智能設計+工業4.0生產”平臺——VectorBuilder(載體家)?!拔覀儚目蒲蟹涨腥?,積累全球客戶資源,然后逐步向CRO和CDMO領域延伸,最終構建完整的基因遞送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黃銳介紹:“全球的生物科研人員只需要在線設計所需基因載體,選擇標準化‘元件’,平臺就能自動完成拼接、組裝和生產,徹底改變了傳統耗時費力的人工方式?!边@一創新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規?;a”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將基因載體構建效率提升了上百倍。目前,該平臺已服務全球7000多家機構,成為全球科學家依賴的基礎研究工具。
現場還發布了《粵商“走出去引進來”優秀案例》,展現粵商作為對外貿易“主力軍”、對外投資“生力軍”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鋒隊”的非凡歷程。
5位粵商代表共同宣讀《全球粵商合作倡議書》,呼吁天下粵商同心協力,在傳承精神、創新發展、建設灣區、反哺家鄉等方面展現更大作為,共同傳唱更多“春天的故事”。
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出爐
當前,全省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廣東篇章。在此關鍵節點舉辦世界粵商大會,就是要號召廣大粵商緊抓機遇、共謀新篇。
從去年底開始,省工商聯啟動了大會籌備工作,以舉辦2025世界粵商大會為契機,積極發動各級工商聯執常委、有關商會、海內外粵商來粵投資興業,會前共收集民營企業在粵投資項目205項,合計金額1777.21億元。在粵商大會上簽約24項,合計444.58億元。
此外,記者獲悉,2025年廣東省工商聯持續開展廣東省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排序工作。由企業自愿申報并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基本標準,以企業會計年表為依據,經有關部門審核排序,產生“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服務業民營企業50強”三個榜單。
此次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入圍門檻為123.32億元,其中2024年營業收入超過4000億元的企業有4家,超1000億元的有12家,超200億元的有66家。地區分布上,深圳40家、廣州22家、佛山16家、東莞6家、惠州4家,珠海、中山、茂名、肇慶各2家,江門、陽江、湛江、云浮各1家。
大咖論道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企業要“走出去” 更要“強內功”
當前正處于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期,做大全球業務、拉動出口與國內產業,核心是從“產品輸出”升級為“能力輸出”與“生態落地”。中國企業全球化需突破“海外產銷”傳統模式,構建全球制造供應鏈,以國內產業優勢賦能全球業務,實現更高商業價值與全球競爭力。
大灣區作為全國創新高地,我們應當牢牢把握歷史機遇,攜手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共同體,以“創新合力”推動“灣區制造”向“灣區創造”跨越。
時代變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不僅要“撐船出?!标J世界,更要“造船遠航”強根基;不僅要勇敢“走出去”拓市場,更要聚力“強內功”建體系。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企業不出海就出局 只有出海才能開新局
粵港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今年上半年,粵港進出口總額達5668.5億元,增長7.9%。
香港企業積淀了深厚的國際視野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在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具備世界級競爭力;廣東企業則擁有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內地完備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地企業可在“研發—制造—流通—服務”全鏈條中找準定位,在大灣區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過程中,共同搶占制高點。
粵港企業還可分別發揮應用技術能力和國際數據樞紐優勢,在工業互聯網、數字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融合發展。
相信隨著大灣區市場一體化進程的提速,兩地企業將攜手推動商業模式、管理思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激發產業創新活力,開辟價值增長新空間。
僑鑫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澤榮:我們始終以聯結中外、賦能灣區為己任
作為扎根中國、聯結全球的商業力量,粵商群體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與世界大勢同向而行。本次大會的召開,既是凝聚全球粵商共識的“集結號”,更是引領粵商群體融入國家戰略、參與全球合作的“動員令”。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始終是民營經濟生長的“沃土”與發展的“高地”?;浉郯拇鬄硡^正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之一,不僅為民營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更賦予了粵商群體參與世界級灣區建設的歷史使命。
作為一名從海外歸來的僑商,我始終懷揣著對故土的深情。20世紀80年代末,我回到廣州投資興業,創辦僑鑫集團。當前,我們正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食品流通供應中心與交易市場,這正是我們依托僑商網絡、鏈接全球資源的生動實踐。僑商根在灣區,脈連全球。這份“僑”的基因,讓我們始終以聯結中外、賦能灣區為己任。
廣州成至智能董事長廖科文: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
粵商精神的“務實、穩健、敢闖”,是我們這代人的寶貴財富。創業十余年來,成至始終堅持“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發展理念,在無人機行業這個藍海賽道上,持續深耕安防任務載荷這個細分領域。
創新與傳承,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站在父輩創業的基礎上,我們既要傳承他們留下的誠信務實、穩健經營的企業家風范,又要以創新精神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真正的創新需要時間的沉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破,而是扎實在產業根基上的水到渠成。作為新一代粵商,我深信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下,我們青年一代更要傳承好粵商精神,用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廣東拓斯達董事長兼總裁吳豐禮:和世界粵商共筑智能制造新未來
9月12日,拓斯達面向全球發布首款輪式人形機器人——“小拓”,這是首臺在注塑行業落地應用的人形機器人。今年上半年,拓斯達自產多關節機器人營收同比增長80.86%,自研多關節機器人出貨量近1萬臺。
廣東制造業優勢獨特,產業規模大,供應鏈完善,產業體系健全,集群效應強。廣東擁有全部的31個制造業行業大類,形成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中有6個屬于傳統產業范疇。在創新能力方面,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在政策支持方面,廣東發布一批人工智能、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行動落地見效,從市場準入、融資支持、營商環境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注入動力。
作為一家廣東的科技型企業,拓斯達愿和世界所有粵商共同努力,共筑智能制造新未來!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