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7年《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簽署,到如今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如火如荼的建設,南沙自貿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截至4月20日,已吸引3875家港澳企業落戶,投資總額達1264.5億美元。
“我們以深化稅收改革創新為驅動,架起連通港澳稅收規則和服務的橋梁,助力港澳企業踏踏實實在南沙這片沃土安家。”南沙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偉斌告訴記者,該局深入貫徹落實《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意見》,以廣州市稅務局“十二項發展戰略及行動計劃”為指引,積極創新稅收服務機制體制,深化與港澳稅務部門、涉稅機構的高水平合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的建設先行探路。
創新服務聯通 重大平臺發展“加速度”
香港科技大學位列QS全球頂尖大學27位,THE全球頂尖的250所年輕大學排名第一。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市的一號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獲批的首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面積多達1.1平方公里,一期投入資金不低于300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9月正式開學,將和香港科技大學互補聯動,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教學產研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稅收服務要走在灣區重大平臺項目發展建設的前面。”南沙區稅務局南沙稅務所副所長黃偉彥表示,“我們針對灣區重大平臺項目的發展特色和需求,成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建設稅收政策工作專班,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剛動工時,就上門走訪問需,第一時間為其解決了香港教授適用稅收協定的個稅申報問題、現金捐助形成獎金池對外發放的涉稅問題等,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重大平臺項目扎根灣區、培育更多高端人才提供‘稅能量’。”
據悉,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和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粵港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南沙科學城、中科院廣州明珠園等一大批重大平臺項目在南沙相繼落地,越來越多港澳乃至全球的高端創新資源正在加速集聚。
為給大灣區重大平臺項目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南沙區稅務局連通灣區重大平臺項目實際需求,探索開展更多創新性、精細化的制度改革,創新推出復雜涉稅事項事先裁定、電子普通發票全面化、出口退稅3天辦結、增值稅一般退稅1天辦結等便民服務舉措,有效提升大灣區重大平臺項目辦稅便利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激發市場經濟活力。
“稅務部門多樣化的創新服務為我們吸引灣區企業、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增添了籌碼。”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廣東醫谷已經集聚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細胞治療等200多家企業,其中院士企業2家,國家級重大工程入選者13家。廣東醫谷董事兼執行總裁謝嘉生拿著稅務部門量身定制的《園區優惠政策要點指南》感嘆道,“有了稅務部門強有力的支持,我們平臺發展就更有信心。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探索生物醫藥科研要素跨境有序流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科研進程,助力灣區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醫療產業創新中心。”
稅收規則貫通 港澳企業辦稅“無差別”
“為降低稅制和稅收管理服務差異對港澳企業發展的影響,我們創新推出‘無差別便利辦稅(費)’服務,有效促進大灣區投資貿易便利化。”據南沙區稅務局征收管理科科長劉勇介紹,該局在全省率先用銀聯卡突破實名認證,增加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護照,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等作為實名注冊證件,有效破除港澳臺居民境外實名認證壁壘,促進港澳臺居民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的辦稅繳費便利。
來廣州創業發展的香港人譚先生,是一家香港初創企業出玖物聯網(廣州)有限公司的CEO。受疫情影響,不少香港創業者比較難頻繁往返粵港兩地,他告訴記者,無差別便利辦稅(費)服務讓他在香港也可線上實名認證,接下來辦理其他手續就更為簡單方便。“除了可辦理各種稅費業務,還可以線上辦理房地產交易以及社保。”對接港澳稅收規則,機制體制的創新突破將帶來更大的改變。
南沙區稅務局針對粵港澳大灣區中跨境涉稅事項專業性和復雜性強的特點,率先推出灣區跨境涉稅事項早期中立評估機制。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宇筠認為,“早期中立評估機制能將可能出現的矛盾和不確定事項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同時通過引入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評估論證,讓納稅人有更合理的心理預期。”
“每項改革看似一小步,但對于很多港澳企業來說,辦稅效率和質量都大大提升。”霍英東集團的財務副總監田鹍感嘆道。
粵港澳心融通 灣區青年雙創“底氣足”
筑“雙創”樂土,引鳳凰來棲。“港澳青創30條”、“科創16條”、南沙人才卡、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南沙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逐夢的營商環境日益優化,一大批港澳青年來到這片熱土創新創業。
“要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我們希望打破地域距離的限制,通過與粵港澳青年創業者交心交融,深入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為灣區雙創團隊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創業輔導和稅收支持,進一步增強其獲得感和歸屬感。”南沙區稅務局助企團成員吳靜怡說。
走進“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記者看到稅務部門設立的灣區雙創稅務驛站,在驛站的“灣區青創有聲稅收角”,有國語、英語、葡萄牙語等多語種錄制的稅收政策宣傳音頻,青創企業可隨時隨心收聽了解最新最專業的稅收政策資訊。在驛站的“人工智能辦稅體驗區”,企業足不出園即可隨時辦理開具納稅證明、信用等級查詢等多種涉稅事項,同時可以依托智能機器人實現稅企實時連線得到一對一的專屬輔導。
據悉,像這樣規模的稅務驛站在南沙區有8個,遍布在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特色產業園區、產業孵化地等,已服務560多個創新創業團隊,辦理的相關涉稅(費)事項超過8000筆。
灣區雙創稅務驛站只是南沙區稅務局助力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第一步,目前該局已將便利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服務從境內延伸到境外。“我們攜手區司法局、港澳辦與廣州首家粵港澳三地聯營律師事務所合作,成立‘跨境稅務服務創新合作示范點’,推動青年創業者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投身灣區建設。”南沙區稅務局機關黨委(黨建工作科)副科長劉舜玲介紹道,在聯營所示范點,通過發揮聯營所服務跨境企業的優勢,針對企業及港澳人士因稅制差異、政策誤解導致的不確定性,由三個部門聯合提供免費的法律以及稅務方面的咨詢和輔導,切實解決創業難題。
同時,針對跨境企業的迫切需求,南沙區將開展粵港澳三地稅收政策研討,邀請灣區青年創業者一起探索可行的政策支持,力爭吸引更多國外及港澳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進駐大灣區。
創立廣州灣區滿謙科技有限公司的香港青年陳昶之表示,不少港澳青年對灣區個稅優惠政策的享受范圍、條件和程序了解得不是特別清晰,對來內地創業會有所擔憂,而示范點的設立正好解決了這些憂慮。“我們自己通過使用示范點的線上平臺,很好地了解到灣區稅務的一些創新措施、稅費政策、法律法規等,享受了最新的辦稅便利。”陳昶之說,示范點讓港澳青年對赴內地創業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