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交,則萬物通。”交通,是人類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文明發展和經濟繁榮。當今的廣州,正憑借海、陸、空、鐵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優勢,全力推進樞紐城市建設。
白云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年內投運,廣州將以一流的航空設施和服務強化互聯互通,構建世界主要城市“12小時航空交通圈”;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番禺—白云機場北)、琶蓮城際鐵路即將開通運營,并將與廣惠、廣肇、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白云機場北—花都)貫通運營,實現大灣區城際鐵路從“線”到“網”的飛躍……廣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全方位建設,為人們的美好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話咁快就到!

廣東城際的列車
樞紐+
如何從“樞紐”到“樞紐+”,如何從綜合門戶樞紐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心,成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之一。
樞紐是廣州的獨特稟賦,交通是廣州的顯著優勢。從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世界級鐵路樞紐和軌道體系、道路交通體系,再到近幾年駛入快車道的新型基礎設施,廣州在強化門戶樞紐方面持續發力。
航空“朋友圈”不斷擴大 12小時通達全球
從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到2023年、2024年的廣州國際航空樞紐高質量發展大會,再到今年的國際機場博覽會,各大國際航空盛會頻頻落地廣州。9月8日至9月11日,“2025國際機場博覽會”在廣州琶洲舉辦。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梁楠表示:“廣州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機場作為航線網絡的重要節點,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也是民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冰心表示,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立足南粵、背靠灣區、通達全國、鏈接世界,一直是中國至大洋洲、東南亞的第一門戶,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點。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連通世界的“空中橋梁”,也是連接“一帶一路”和“空中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截至目前,白云機場國內外通航點有230多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連接國際及地區近100個目的地,每周往返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超1800架次。今年以來,白云機場已聯合國內外航空公司新增、恢復或加密國際客貨運航線超過20條,航空“朋友圈”不斷擴大。從廣州出發,已基本形成高效通達全球的“12小時航空交通圈”。
隨著三號航站樓今年內投運,白云機場將形成“三座航站樓+五條跑道”的超大型樞紐格局。依托廣東廣州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白云機場作為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航空引擎,正朝著通達全國、聯通洲際、輻射世界的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全速推進。根據相關規劃,2030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達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380萬噸。
把“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家門口”
港口,是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廣州港發祥于秦漢,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興盛于唐宋,“廣州通海夷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成為明代在中國“朝貢貿易”最大港,清代“十三行”“一口通商”,獨攬全國對外貿易。
如今,廣州港是世界大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十大港口之列,是我國能源、原材料物資運輸和南北商品交流的交通樞紐,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全國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最大糧食中轉港、重要的汽車樞紐港、非洲和東南亞航線樞紐港。長期以來,廣州港在腹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支撐了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國際交通樞紐的地位,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4年廣州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為2645萬標箱,居全國第五和全球第六;貨物年吞吐量為6.9億噸,均居全國和全球第五。廣州港已成為聯通世界的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線180條,連通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亞洲等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
進一步鞏固廣州國際交通綜合樞紐優勢,不僅要把“樞紐”自身建設得更強大,也要有更強的帶動性,帶動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樞紐”到“樞紐+”,如何從綜合門戶樞紐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心,成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之一。近年來,廣州港深入推進“樞紐+通道+網絡”物流發展戰略,通過智慧港口升級、多式聯運創新、港航資源協同三大引擎,致力于為內陸腹地企業提供穩定、高效、低成本的出海物流大通道。目前已累計在泛珠三角區域設立內陸港及辦事處38個,開行海鐵聯運班列39條,高標準打造贛粵、渝穗、穗蓉等海鐵聯運示范通道,搭建起內陸地區與廣州港聯通世界的海鐵聯運通道網絡,把“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家門口”。
話咁快就到
小辭典:意為“這么快就到了”或“轉眼間就到了”。
近年來,廣州軌道交通、高速路網密集上新,在拉近城市時空距離的同時,人民生活出行日益便利。“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軌道交通如同城市“動脈”,帶動經濟發展,便利群眾出行。近年來,廣州軌道交通密集上新,在拉近城市時空距離的同時,助力“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去年初,廣東佛山地鐵2號線廣州南站換乘通道正式投用,實現與廣州地鐵2號線、7號線等多條線路的站內換乘。
在廣州生活了30多年的湖南人鐘姐表示,“我感覺生活在廣州很幸福,地鐵年年都有新線開通,還有高鐵和城際鐵路,我現在經常不開車,依靠公共交通,換乘‘絲滑’,比如去深圳看海,或者去香港逛街,我可以坐高鐵加地鐵;去佛山看祖廟、吃順德菜,也可以從廣州坐地鐵過去。”
軌道交通:形成“地鐵+城際”立體化交通網絡
道路通,人氣旺,產業興。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4條城際鐵路貫通運營,開通大灣區首條地鐵環線;2025年,廣州在大灣區運營的軌道交通總里程超過1100公里,廣州地鐵工作日日均客運量邁進千萬級水平,初步形成“環形+十字+X形”城市軌道交通結構。
今年6月29日,廣州地鐵已率先開通運營10號線(楊箕東至西塱段)和12號線(西段潯峰崗至廣州體育館、東段二沙島至大學城南)。這兩條新線在軌道交通線網中形成“X形”對角線布局,有效銜接廣佛線、22號線等多條線路,并與廣州白云火車站實現無縫對接。除此之外,13號線二期(魚珠至天河公園段)和14號線二期首通段于10月29日正式通車,22號線后通段也將于年內通車。根據規劃,廣州地鐵今年計劃開通10條(段)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173公里,其中包括6條(段)地鐵線路和4條(段)城際線路,形成“地鐵+城際”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與此同時,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也正沖刺年底通車,廣州“高鐵進市區”加速駛來。廣湛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時速350公里沿海鐵路客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廣東省自主投資建設技術最復雜、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鐵路項目,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的高速鐵路。項目建成后,將大幅縮短粵西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運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極大改善粵西地區群眾出行條件。
高速公路:“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截至2024年底,廣州已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含收費城市快速路)1268公里。作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路主樞紐,廣州不斷強化對外輻射通道,完善以廣州為中心、輻射華南的“三環+十九射”高快速路骨架路網,公路網絡編織出一張輻射粵港澳大灣區、聯通全國的立體交通網,多條高速公路與大灣區城市互聯互通,“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據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透露:未來廣州將持續鞏固白云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織密地鐵和城際軌道兩張網,積極構建由骨架路網、干線路網、基礎路網組成的功能清晰、級配合理的路網體系,不斷描繪更加輝煌的交通畫卷,奮力加快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
老城市新活力·WOW印記
2018年4月26日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啟用。
2018年9月23日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
2019年4月2日
南沙大橋正式通車,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后首個投用的“超級工程”,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2022年7月28日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行。
2023年5月4日
琶洲港澳客運碼頭正式投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標志性直連交通設施之一,也是廣州中心城區連接香港的唯一客運碼頭。
2024年9月
國務院批復《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將廣州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024年12月28日
廣州首條地鐵環線11號線正式開通。
2025年8月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核心項目T3航站樓工程通過竣工聯合驗收,標志著這座面向未來的現代化航空樞紐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
老城市新活力·WOW答卷
高鐵
廣州目前已初步形成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三小時輻射華南主要城市、八小時直達國家級城市群。
2024年,廣州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1.45億人次,其中,廣州南站8938萬人次,單日發送記錄最高達到47.8萬人次,連續多年居全國高鐵站客流量前列。
地鐵+城際
目前,廣州已實現“區區”通地鐵,形成“1000公里+”的城際和城市軌道網絡。
其中城際軌道338公里、城市軌道777.1公里(地鐵751.1公里、有軌電車26.0公里)。地鐵運營線路19條,線網總里程穩居全國第三,日均客流量位居全國第三。
機場
廣州白云機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連通世界的“空中橋梁”,也是連接“一帶一路”和“空中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截至目前,白云機場國內外通航點有230多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連接國際及地區近100個目的地,每周往返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超1800架次。
2020年至2022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連續三年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貨郵吞吐量國內第二,2020年客運量更是一舉創造歷史,實現全球第一。
港口
廣州港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2645萬標準箱(全球第六),南沙港區突破2000萬標準箱(全球單一港區前十),外貿航線171條,輻射120個國家和地區400余個港口。
高速
截至2024年底,廣州已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含收費城市快速路)1268公里。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