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關員對以“灣區一港通”模式出口的貨物進行監管
日前,佛山市南海區九江碼頭上11個裝有小家電、瓷磚等貨物的貨柜首次采用“灣區一港通”模式,通過駁船載運駛往廣州南沙港,在南沙港換裝國際班輪后離境運往東南亞地區。這標志著南海九江碼頭與南沙港之間的“灣區一港通”項目正式啟動,大灣區再添進出口物流新通道。
“灣區一港通”是由廣州海關、廣州港聯合推出的改革創新項目,是大灣區海關監管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該項目以廣州南沙海港作為樞紐港、珠江沿江內河碼頭作為支線港,將支線港視作南沙港的延伸,實現兩港物流一體化運作,貨物在兩港間通過駁船開展區間調撥,24小時通行。
在新模式下,出口貨物在南海九江碼頭完成海關手續,通過駁船運抵南沙港即可無縫銜接大船出口,通關周期縮短2-3天,企業相關成本降低30%,同時可有效提高碼頭場地和集裝箱周轉效率。除“灣區一港通”模式外,在南沙口岸還有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啟運港退稅等多項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供企業選擇,通過優化通關環節,再造物流流程,海關在做好監管工作的同時,為進出口貨物通關按下了“快捷鍵”。
“‘南海九江—深圳蛇口’組合港疊加‘南海九江—南沙’‘灣區一港通’,打通了珠江口東、西兩岸主要海港的水上高速通道,物流更加可靠,效率明顯提升、成本有效降低,一年下來預計可為進出口企業減少180萬元運輸物流等方面成本。”佛山中外運倉碼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健新說。
為積極服務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廣州海關持續推進“灣區一港通”改革項目擴容。今年以來,“灣區一港通”項目已出口貨物8500多標箱,在佛山順德、佛山三水和黃埔新港等碼頭實現常態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