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67)組織召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廣州黃埔區和廣州大學城試點線上驗收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技術管理司孫維處長、英國駐華使館(中英法治化營商環境國際標準合作項目)主管柯大偉、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袁玲副局長分別講話,來自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英國BSI駐華機構等部門、行業的標準化專家以及ISO TMB(ESG)生態系統戰略咨詢、IEC/SYC智慧城市、BSI智慧城市、全球環境構建等領域國際專家,對試點創建進行聯合驗收評審。中英專家通過審閱材料,聽取匯報,質詢討論,一致認為兩試點很好地完成任務,取得了豐富成果和顯著成效,同意順利通過驗收,成為首批通過驗收的試點。
為大力推進廣州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2020年,廣州成功爭取“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落戶廣州開發區、廣州大學城,在全球首批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中,廣州獨占兩席。
一、對標國際,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廣州開發區試點聚力營商環境和國際生物島,按照國際標準ISO 37101《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 要求和使用指南》中可持續發展管理流程,結合廣州開發區特點,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12項指標以及國際標準草案ISO/DIS 37108《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 商務區 ISO 37101本地實施指南》38項指標,全方位進行梳理分析比對,提出包括權限職責優化、公共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等12項重點提升領域共計23個提升點,并采用國際標準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流程落實推進,用標準的工具助推創新發展,率先試點實施了環評審批和排污許可并聯辦理、出臺了“營商環境改革4.0”、獲批開展專利代理領域對外開放試點、推出“跨境通”3.0版并將“跨境通”服務范圍拓展至新加坡和以色列、打造廣州國際生物島產業集聚區、上線電水氣熱網聯辦改革暨聯合服務平臺、推出“黃埔人才指數”系統、培育黃埔Smile營商品牌,連續兩年獲評“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第一。
廣州大學城聚焦“綠色低碳”和“活力創新”,制定了全球首個大學城類別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指標,包含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22項、三級指標26項,提出了十二大領域評估結論和品質提升方案,有效促進了廣州大學城綠色環境生態、創業創新生態品質雙提升,完成了3.8萬平方米的海綿化河涌景觀提升工程,建設了一條25.14千米的碧道生態長廊,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分質供水體系,每年節約標準煤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噸,平均每年減少耗電量4046萬千萬時,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廣州大學城方案。同時,通過舉辦“國際產業人才大會”“企業家圓桌會議”“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吸引了一批如小鵬汽車、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廣州大學城,項目總投資額約56.5億元。
二、經驗共享,推動全球中小城市共同發展
廣州開發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是廣州科技創新主引擎、實體經濟主戰場、改革開放主陣地。在試點選定領域范圍內,廣州開發區試點積極開展國際標準驗證、及時總結實施經驗案例,力爭將黃埔城市可持續發展管理經驗,以世界通用的標準語言進行梳理轉化,形成可復制標準案例對外推送,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工作貢獻黃埔力量。“廣州國際生物島打造產業集聚實踐”案例分享了2020年以來管委會服務商務區的工作經驗:圍繞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定位,明確重點產業范圍、建立明確的產業及配套項目入駐、擴租、續租審核規程,為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奠定制度基礎;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原則和“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互為吸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招商模式,精準對接、靶向招商、高端引進,快速集聚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先進企業和科研機構。案例所在標準高度契合今年世界標準日“標準促進可持續發展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主題,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注認可,成為國家主題活動重點發布的標準之一。在10月舉辦的“ISO 37111 城市、城鎮、縣域和街區可持續發展標準”國際交流視頻會議上,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作經驗介紹,為全球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區、世界一流大學城和引領大灣區的“智核”夢工廠,廣州大學城試點針對ISO 37101、ISO 37104、ISO 37111等國際標準提出了32項制修訂意見,為國際標準的制定貢獻“廣州智慧”。同時積極向國標委申請提交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標準化的最佳實踐案例》,為全球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廣州樣本”。